這個民族面對中國時差點被滅族,但是,面對歐洲卻成了無敵的存在

公元一世紀,在蒙古高原稱霸的匈奴族與中原漢族進行了數次決戰,最終,鎩羽而歸。實力大減的匈奴受到蒙古高原新興勢力鮮卑的排擠,最終,只能背井離鄉向西部遷徙。

這個民族面對中國時差點被滅族,但是,面對歐洲卻成了無敵的存在

在此後的三個世紀中,很少有文獻記載匈奴族的動向。直到三百年後,這些神秘的匈奴人重新來到歷史舞臺上,只不過這次,匈奴人活躍的背景已經變成了歐洲。蟄伏了三百年的匈奴人經過長時間的養精蓄銳後已經恢復了實力,迅速在歐洲大陸擴張。他們以裡海北岸作為根據地,將阿蘭人和東哥特人視為目標,瘋狂攻佔他們建立的國家。

可以說,歐洲人在匈奴人的掃蕩中聞風喪膽,根本不敢與之抗衡。

這個民族面對中國時差點被滅族,但是,面對歐洲卻成了無敵的存在

歐洲大陸不乏能征善戰的民族,然而,歐洲民族均缺乏匈奴人骨子裡的殘忍血腥,匈奴軍隊打過的地方往往只剩廢墟與骸骨,手段狠辣令人髮指。匈奴人在來到匈牙利草原後,進行了幾十年的修整。公元433年,匈奴單于阿提拉統一匈奴各部,建立君主集權統治,將歐洲大陸的匈奴勢力整合成“匈奴帝國”。

此時,“匈奴帝國”的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

在阿提拉統治匈奴的二十年間,匈奴人的首都布達城儼然變成歐洲大陸的中心。各國礙於匈奴的強大派均遣使者前往布達,爭先恐後向阿提拉表示敬意,並且,獻上珍貴的珠寶特產。可以說,匈奴在阿提拉的帶領下逐漸步入最為強盛的時期。

這個民族面對中國時差點被滅族,但是,面對歐洲卻成了無敵的存在

羅馬貴族阿契斯(有些史料中又被稱為:弗拉維斯·埃蒂烏斯)與阿提拉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二人成年後仍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係。阿契斯曾替阿提拉找了個勤勞能幹的私人秘書,幫助阿提拉處理政務;並且,阿契斯還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匈奴首都,讓他跟隨阿提拉學習。

早年,阿契斯曾被送到匈奴首都做人質,在匈奴首都生活許久的阿契斯深知匈奴人的強大,意識到西羅馬國力衰弱,絕對不能招惹匈奴人。在阿契斯的努力下,雙方保持了二十年的和諧共處。在這二十年中,阿提拉曾多次帶兵攻打東羅馬,然而,阿契斯所在的西羅馬卻安然無恙。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兩個自幼相識的知交好友最終因為利益撕破臉皮,雙方拔刀相向。

這個民族面對中國時差點被滅族,但是,面對歐洲卻成了無敵的存在

由於,阿契斯對於匈奴人瞭若指掌,所以,他則成了匈奴人眼中的“災星”。

此時的阿提拉常年受其他歐洲國家的頂禮膜拜,早已野心膨脹不堪了。公元449年,阿提拉被捲入到西羅馬皇室的風流韻事之中:阿提拉向西羅馬皇帝獅子大開口,要求迎娶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的妹妹奧諾莉亞,並且,要求西羅馬拿出一半的土地作為賀禮。

面對這種羞辱性的要求,西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嚴詞拒絕,不久,阿提拉藉機發動對西羅馬的戰爭。

阿提拉的手握五十萬大軍,在這場侵略戰爭中有恃無恐。此時,身為西羅馬護國公的阿契斯深知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阿提拉的對手。想要擊敗匈奴這一戰爭巨獸,勢必要聯合所有歐洲本土國家以建立一個強大的戰線。

這個民族面對中國時差點被滅族,但是,面對歐洲卻成了無敵的存在

之後,在他的帶領下,歐洲各國同仇敵愾,暫時放下相互之間的世仇,紛紛加入到西羅馬聯軍中。沒過多久,阿契斯便籠絡了五十餘萬人加入聯軍,此時,他則有了同阿提拉抗衡的資本。

公元451年九月,雙方在沙隆爆發決戰,直接參與到戰爭中的雙方士兵多達一百萬人。由於,匈奴人有高超的箭技,所以,在飛蝗般的箭雨中西羅馬聯軍失去先機,戰陣被匈奴人撕開一條裂縫,匈奴騎兵直插敵陣。

此時,匈奴騎兵開始向左進攻,西哥特軍隊首當其衝,與匈奴騎兵短兵相接。阿契斯在戰場邊縱覽全局,他清楚西羅馬士兵並非匈奴騎兵的對手,但是,西哥特人戰鬥力強橫,若西哥特人能夠戰勝匈奴騎兵,這場戰爭就會勝券在握。

這個民族面對中國時差點被滅族,但是,面對歐洲卻成了無敵的存在

之後,戰況的發展果然不出阿契斯所料,匈奴騎兵與西哥特人陷入膠著,其他戰區的戰鬥逐漸演變成混戰,西羅馬聯軍死傷慘重。而西哥特人表現出色,雖然,西哥特王特奧多里克在這場戰鬥中落馬而死,但是,在其子托里斯蒙的領導下西哥特人並未出現慌亂。

最終,西哥特騎兵以凌厲的攻勢打退了匈奴騎兵,並且,轉向其他戰區支援西羅馬聯軍,至此,匈奴落敗已成定局。

此時,窮途末路的阿提拉龜縮在最後的堡壘中,隨時準備引火自焚。令人詫異的是,在戰爭的最後時刻,阿契斯放走了老朋友阿提拉,因為,阿契斯心裡清楚,西羅馬的最大敵人並非匈奴,而是西哥特人等高盧蠻族,只有留著匈奴,才能讓三方呈犄角之勢保持平衡。

戰爭結束兩年後,阿提拉離奇身亡。

這個民族面對中國時差點被滅族,但是,面對歐洲卻成了無敵的存在

據記載,阿拉提是在睡夢中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引致窒息而死。一個曾經狂言“被匈人鐵蹄踐踏過的土地,將寸草不生”的征服者,就是這樣怪異和反高潮地逝去了。他的侍從和戰士在發現他的死訊後,以剪下自己一撮頭髮,和以劍在臉上刺傷口來哀悼他。

此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統治權陷入了無盡的內亂... ...強大的“匈奴帝國”就這樣走向了覆滅之路,最終,被高盧蠻族趁勢擊敗了。在西歐,阿提拉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也有歷史記載形容“阿提拉是一個偉大的皇帝”,這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強大的匈奴帝國》、《上帝之鞭!阿提拉率匈人大軍橫掃歐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