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何將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一個40歲的三婚男人

1866年,43歲的李鴻章喜得貴女——這就是李鴻章最小的女兒李菊藕。

“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女。”李菊藕在李家的地位,猶如掌上明珠。李鴻章對她疼愛有加。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讓她接受良好的教育,經常帶她出行,增長見識和閱歷。所以,李菊藕不但出落得美麗動人,還能夠吟詩作文。

李鴻章為何將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一個40歲的三婚男人

李菊藕長大成人後,不少達官貴人託人來說媒,想和李鴻章聯姻。奇怪的是,李鴻章一律婉拒。最後,李鴻章將李菊藕嫁給了一個40歲的男人——此前,這個男人不但結過兩次婚,還曾經以罪臣的身份發配邊疆。

這個幸運的男人,叫張佩綸。

張佩綸,字幼樵,生於1848年11月24日,是直隸(今河北省)豐潤人。張佩綸22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丁憂期間,辭官守制,進入李鴻章幕府。張佩綸守制期滿後,官復原職,一紙彈劾奏摺,將戶部尚書王文韶參倒;任職左副都御史,接二連三彈劾罷免了數位失職官員。

那段時間,張佩綸以彈劾百官名滿朝堂,成為與李鴻藻、潘祖蔭、張之洞、陳寶琛等人齊名的“清流”派人士。

李鴻章為何將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一個40歲的三婚男人

1884年,慈禧太后突然發佈懿旨,以恭親王奕訢“委靡因循”為由,免去他的一切職務,並將恭親王的全部人馬,即武英殿大學士寶鋆、吏部尚書李鴻藻、兵部尚書景廉、工部尚書翁同龢等,全部逐出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就是著名的“甲申易樞”。張佩綸發表不同的意見,被朝廷趕出京城,任職福建船政大臣,會辦海疆事務。

當年8月23日,法國艦隊福州馬江向南洋水師發起進攻,重創南洋水師11艘艦船;又炮轟馬尾船廠,使得左宗棠一手創建的福州船政局毀於一旦。

戰後,慈禧太后遷怒於張佩綸,有意對他進行嚴厲處置,於是派遣了素與張佩綸有矛盾的左宗棠前去查辦。

李鴻章為何將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一個40歲的三婚男人

左宗棠雖然自視甚高,睚眥必報,但畢竟不是公報私仇的小人。他在福建進行調查後,非但沒有對張佩綸落井下石,反而極力為他開脫。因為左宗棠深知,用張佩綸這樣的書生到前線指揮作戰,本身就是朝廷用人不當。張佩綸到福建後提出以沉船堵塞閩江口、對法軍先發制人等正確策略,都沒有得到朝廷認可。法國艦隊的最後通牒,也沒有被張佩綸收到,因此,張佩綸不應該擔責。

在左宗棠的開脫下,朝廷沒有嚴懲張佩綸,只是將他革除職務,發配邊疆。

1888年,張佩綸獲釋,從邊疆返回京城。由於他在朝廷裡得罪人太多,無法立足,只好重新進入李鴻章幕府,當了一名文書。恰好就在這時候,張佩綸的第二個妻子邊粹玉病逝,張佩綸立即變得孤苦伶仃,不免整日長吁短嘆。

李鴻章一直很佩服張佩綸的才華,見他正處於人生最失意、最落魄的階段,便做主將自己最小的女兒李菊藕嫁給他。這時候,張佩綸已經40歲了,李菊藕才22歲。清代詩人劉體仁在《異辭錄》中戲言:“養老女,嫁幼樵,李鴻章未分老幼;辭西席,就東床,張佩綸不是東西。”指的就是這門老夫少妻的婚姻。

李鴻章為何將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一個40歲的三婚男人

其實,張佩綸在婚姻這方面還真算幸運。他第一次結婚,迎娶了大理寺卿、軍機章京朱學勤的女兒朱芷薌;第二次結婚,迎娶了閩浙總督邊寶泉的女兒邊粹玉;現在第三次結婚,則迎娶了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藕。

不過,彼時李鴻章雖然在朝廷裡炙手可熱,但對女婿張佩綸在官場上的提攜作用似乎並不大。《越縵堂日記》記載:張佩綸與李菊藕結婚後,李鴻章送了幾萬兩銀子給醇親王奕譞,希望能夠給女婿買一個道員來當。可是,慈禧太后對張佩綸的惡感還沒消除,最終沒能成功。

後來,李鴻章又兩次保舉張佩綸,張佩綸嫌官職太小,沒有就任,依然跟在李鴻章身邊。

李鴻章為何將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一個40歲的三婚男人

張佩綸後半生官場失意,但與李菊藕的生活倒還稱得上美滿。兩人夫唱婦和,吟詩作對,還合寫了一本食譜與一部武俠小說。他們生有一子一女,兒子叫張志沂,女兒叫張茂淵。張志沂結婚後生了一子一女,兒子叫張子靜,女兒叫張愛玲——沒錯,就是那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很出名的女作家。

【參考資料:《清史稿》《越縵堂日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