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點擊右上角 【關注我】 每天帶你看看管理這點小事兒 滿滿乾貨!把管理揉碎了說給你聽

華為一直是中國民營企業學習的標杆,很多人都在探尋、學習華為的成功之道。其實,華為的成功是人的成功,所有的成績來自人才戰略的成功。任正非今日的輝煌,來自一個突破,那就是對人性的洞悉。對於一個管理者而言,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任正非非常明白這個道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你願意舍財,別人就願意為你賣命。華為的高端人才,是他拿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我們可以把華為人才管理的經驗歸納為以下六大法則。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一、吸引人才的“桃子”

人才管理的核心問題是要有可選擇的人才。任正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華為一直把人才招聘工作放在人才管理整體工作的優先位置。華為主要以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為主,然後讓他們從基層一步一步往上發展。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張白紙好寫字”——便於把華為的價值觀裝進人才們的腦子裡。這是人才管理中最“狠”的一招。

華為是通過以下四個“桃子”來吸引人才的:

第一,通過企業發展願景和品牌影響力,讓人才對未來有豐富的想象空間。

第二,給人才以有競爭力的收入(工資、獎金、TUP分配和虛擬股收益)。

第三,給人才提供良好的學習與成長平臺,豐富的職業發展機會。

第四,建立和不斷完善公正、公平的價值評價與分配製度,努力創造一個公正、公平的人才成長環境。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二、捆綁人才的“繩子”

華為並沒有直接講用“繩子”來捆綁人才。任正非說:“公司與員工在選擇權利上是對等的,員工對公司的貢獻是自願的。自由僱傭制度促使每個員工都成為自立、自尊的強者,從而保證公司具有持久的競爭力。”由於雙方的權利是對等的,也就更有利於矛盾的協調。

企業和員工是對等的,企業做不到的地方員工要理解。員工可以不選擇企業,若選擇了企業就要好好幹,若不好好幹,員工隨時都可能離開

這種“捆綁”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文化。這是最高明的人才捆綁策略,是精神(價值觀)上的“捆綁”。

二是薪酬福利。它給人才的暗示是,在華為工作,如果你能滿足公司的要求,你就有可能獲得優於其他企業的回報,這是物質利益的“捆綁”。

三是發展平臺。在華為,人才不僅擁有自主選擇工作的權利,而且擁有輪崗學習和其他多種學習機會。而且,華為為優秀人才的升遷提供了三條清晰的通道(管理、技術和項目),這對那些希望獲得職業成功的人才極具誘惑力。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三、抽打人才的“鞭子”

華為是一家極善於運用“鞭子”來“抽打”人才的企業。“抽打”人才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人才不斷學習進步,二是讓人才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業績。前者是讓人才有工作意願和工作能力,後者是讓人才為企業(也是為人才自身)創造價值。

華為用於“抽打”員工的“鞭子”主要有兩條:

第一條“鞭子”是重視對人才的培養——能力發展。華為在人才開發方面傾注了大量的資金。華為重視人才培養的邏輯說起來簡單而明確:只有通過嚴格的培養,人才才能擁有足夠的工作意願和能力;只有人才有了足夠的工作意願和能力,才能為組織創造最大化的業績;只有為組織創造了最大化的業績,個人在組織中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回報。

第二條“鞭子”是重視對人才的績效管理——動力激發。華為的績效管理充分借鑑了IBM的管理體系。乍一看,與大多數企業績效管理的套路並無根本區別。但在華為,績效是任何一位人才是否能夠在公司“存活”的唯一依據,末位淘汰制的唯一標尺就是績效考核結果。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四、培訓人才的“路子”

任正非再三表示:“我們提倡自覺地學習,特別是在實踐中學習,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沒有實踐就沒有培訓,要從實踐出發,學以致用。急用先學,培訓士兵時就教炸藥包怎麼捆、怎麼拉導火索,不用講怎麼當元帥。各個幹部都要配合培訓中心,一定要把整個培訓方式調整過來,不能走老路子。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鍛鍊隊伍。

行動學習有助於戰略目標的實現,能夠提升團隊能力,能夠培養出能打勝仗的隊伍。

華為在實踐中選拔人才,通過訓戰結合方式培養人才。華為的英雄都是在泥坑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華為不論資排輩,所以,華為的英雄“倍”出不是一輩子的“輩”,而是加倍的“倍”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五、留住人才的“票子”

眾所周知,華為的管理模式以高工資、高效率、高素質人才為特點,華為成功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分錢分得好”。敢給錢,留住了眾多優秀人才,穩住了創業團隊。

任正非還善於勾勒“美好前景”。他曾經告訴華為的員工:“未來華為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錢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們家買房子的時候,客廳和臥室可以小一點,但陽臺一定要大一點,因為要時常在那裡曬曬錢,不然錢就發黴了!”

華為是世界500強中唯一沒有上市的公司,華為在內部推行虛擬股權制度,實行全員持股。在華為員工的收入中,除了工資和獎金之外,股份分紅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不少員工一年能獲得近百萬元的股份分紅。

任正非曾經說過,分錢是企業最難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分錢體現了企業的意志,必須做到內部的相對公平合理,要讓絕大多數的員工都有積極性,要發揮薪酬的持續激勵作用。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六、淘汰劣才的“篩子”

華為推行末位淘汰制——“2-7-1法則”。即把20%的績優員工定義為A類員工,把70%的業績中等的員工定義為B類員工,把餘下10%的業績較差的員工定義為C類員工。C類員工必須走人。在華為,考核結果分為A、B+、B、C、D幾個等級,半年執行一次。排名靠後的5%的普通員工和管理層員工會被淘汰。一些不幹活的員工肯定不能讓他賴在公司。

員工的績效是由員工的直接領導直接評定的。但領導也有績效考核,其績效與團隊整體績效掛鉤,所以會相對公平。

華為不搞幹部終身制,幹部能上能下,易崗易薪,競爭壓力比較大。華為每年都會對幹部進行末尾5%的淘汰,高層的幹部同樣也需要進行淘汰,這在華為都是硬性執行的,非常殘酷。

任正非曾經表示:“我們的幹部不是終身制的,高級幹部也要能上能下。在任期屆滿,幹部要通過自己的述職報告,以及下一階段的任職申請,接受組織與群眾的評議以及重新討論確定薪酬。”華為之所以能越走越遠,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離不開它的企業文化。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華為是一家獨特的公司,歷經30餘年,華為的奮鬥者文化能長盛不衰,那麼多華為人,無論是90後,還是外籍員工,都能長期艱苦奮鬥、做出犧牲,這一切都和華為獨特的人才觀密切相關。將華為的人才觀和人才戰略“複製”到其他企業未必能夠成功,其中的很多精髓和思想卻值得很多企業借鑑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人才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想要成為合格的領導者,首先就是要對領導力有足夠認識,對創新抱有無限熱忱。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程:涵蓋“運營、銷售、營銷、管理、股權、融資”等,都是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優秀經驗案例。如果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助你的2019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