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全州古村上畔塘倒塌、損毀宅第概況

(一)正九品蔣煥、邑庠生蔣玉鏞父子宅第

桂北全州古村上畔塘倒塌、損毀宅第概況

正九品蔣煥(,發音同“魚”)、邑庠生蔣玉鏞父子宅第,佔地188.9平米,天井考究,照牆精美,四間廂房。後半部約在2007年倒塌,文管所2008年來勘測時已毀一年餘,並未納入修復計劃。前半部於2012年前後轟然倒塌。位於祠堂左側。

蔣煥(1809-1886),恩授正九品登仕郎。躬身耕田,奉養雙親照顧備至。家初貧困,善於積累經營家業,不到十年,田地連雲,堪稱富有。和族叔祖鴻翔公為忘年交,兩人合置會產百餘畝,大家稱讚之。督諸子耕讀,嚴而有法,三子玉鏞英年考取生員。

性格仁慈友愛,同治某年久旱,谷價陡漲,他拿出所有糧食分享給族親,不計報酬和得失。對於貧困孤苦和無法還清債務之人,他都殊為同情,把欠條和債券悉數還給人家,其善行多類此。

(二)蔣玉珩宅第

桂北全州古村上畔塘倒塌、損毀宅第概況

蔣玉珩宅第,位於祠堂右側。佔地面積約130平米。蔣玉珩(1893-1946)曾任廣西陸軍上尉、上校。曾擔任桂林市長陳恩元的專職秘書和副官。1944年日寇侵入全州,蔣玉珩與弟蔣玉璿共商抗日保家大計。其因身體病痛在身,無法抗日,便資助弟蔣玉璿購買槍彈。弟抗日非常得力,其甚為欣慰,抗戰勝利後不久即病故。此宅第失火毀於1945-1946年。

(三)蔣佐材宅第


蔣佐材宅第,佔地約120平米,建於清光緒年間。因蔣佐材長子蔣煥烋犯了錯,該宅第不幸被拆。但牆壁尚保持約兩米高,牆基完好,天井尚存。因蔣佐材宅第有兩座,尚存一座,故可參考另一座修復,復建難度偏低。

蔣佐材(1876-1909年),字俊卿,邑庠生。1899年入邑庠讀書,書法秀雅,制藝精益求精,“欲以書法名世者也”。為人秉性溫良,遇有橫逆欺凌,則不與人爭吵,一笑了之也。居心孝敬,侍奉父母。老宅牆壁上至今仍存其書畫作品數十幅,瀟灑靈動,令觀者讚賞。

(四)蔣鴻翎宅第

桂北全州古村上畔塘倒塌、損毀宅第概況

蔣鴻翎宅第,佔地約150平米。中有天井,四間廂房,木雕精美。該座宅第分給了長子蔣琦材,可惜琦材長子煥蒸犯了事,該宅第於1922年被拆除。

蔣鴻翎(1826-1890),字丹山。同治元年壬戌恩科(1862年)廣西鄉試第20名武舉人,榜名岐鳴,敕封武略騎尉(正六品)。天姿英敏,36歲中武舉。騎射了得,可舉起300斤重的石墩,會氣功。

一次,家中進盜賊,欲偷花瓶,公飛身一掌打在磚牆之上,磚被打掉一角,因天色黑暗故並未擊中盜賊,賊落荒逃之,此後多年無偷盜之事發生。

先是娶許氏,許氏患有目疾,歷久不愈,其早晚熬好湯藥服侍妻子數年如一日。為兄長做事最為謹慎,“事無大小先諮而後行”。訓子侄嚴而有方,子侄多人相繼中榜(考中生員、舉人),多為他所教導督促。其秉質剛正,遇有爭訟主持公道,“得一言立解”。由於家境富裕,又樂善好施,故遇有橋道傾圮及有關義捐之事則慷慨捐助。

與侄兒蔣梓材為同科舉人,故有“叔侄同科”牌匾一塊,至今保存。

蔣鴻翎在同治、光緒年間曾效力於本省軍營,在貴縣知縣焦肇駿身邊擔任武職。焦肇駿曾代管桂平、富川、賓州等州縣事務,還擔任過奉議州知州,在共事的過程中兩人結下深厚情誼,甚至成為生死之交,故蔣鴻翎墓碑上刻有“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特授貴縣知縣通家愚弟焦肇駿頓首拜”等文字,由此可見一斑。

蔣鴻翎宅第,後來修成了土坯房,用於居住,開商店。

(五)蔣煥熙及蔣玉璿父子宅第

桂北全州古村上畔塘倒塌、損毀宅第概況

這兩座宅第佔地面積約230平米。翹角、馬頭牆高大氣派,兩座宅第於20世紀九十年代因年久失修坍塌損毀。左側即為蔣煥熙、蔣玉璿父子宅第。現在有部分村民蓋了雜物房,或者種菜。天井、牆基尚存。

蔣煥熙(1867-1936),八品直隸州教諭,因興辦團練武裝有功,朝廷誥授五品奉政大夫。1934年11月,紅一軍團途經上畔塘並宿營,蔣煥熙作為開明鄉紳和鄉賢,為紅軍提供大量糧食,囑咐長短工連夜為紅軍磨米,並贈予紅軍一袋銀元。後又救助收留一個落單受傷的小紅軍唐高,讓唐高做了其堂妹養子。其精神可嘉,值得敬重。

蔣玉璿(1896-1949),蔣煥熙次子。軍校畢業。曾任廣西陸軍上尉、少校軍官。北洋政府授予其六等文虎勳章。1944年日寇侵入全州,蔣玉璿在兄長蔣玉珩支持下組建抗日自衛隊並擔任大隊長,隊伍有300人左右。在蔣玉璿的動員下本村有十多人加入了自衛隊。蔣玉璿率隊英勇作戰,斃傷日寇多人。

曾經在全州建鄉一次夜襲中率隊用殺豬刀砍殺了正在熟睡的二三十名日軍,並繳獲了一部分武器彈藥。

在今鳳凰鎮“洋巖洞”一帶遭遇到了一小股日軍部隊,新隊員好幾次開槍都沒打中日軍,日軍見狀非常囂張,馬上壓了上來。此時蔣玉璿沉著冷靜,一槍撂倒一個,接連斃傷三四名日軍,日軍見狀紛紛後撤。

另有一次,蔣玉璿率隊在鳳凰鎮造化塘村圍困住了一小股日軍,日軍躲在一座老宅中負隅頑抗,哇哇亂叫,猛烈放槍。由於敵人火力較猛,為避免傷亡,蔣玉璿下令圍而不破,與日軍僵持,雙方開槍對峙。到第二天清晨日軍已經沒有了動靜,蔣玉璿預判到日軍可能已經沒有了子彈,於是命令部下衝進老宅中活捉了這股日軍,經過清點,一共是9名俘虜,隨後他將日軍俘虜上交。

當時學生抗日宣慰大隊副隊長兼指導員楊慶祝非常敬重蔣玉璿,尊稱其為“伯衡大哥”(伯衡是蔣玉璿的字)。還做蔣玉璿思想工作,建議蔣玉璿領導遊擊隊打游擊。

(六)一代廉吏蔣名材宅第

桂北全州古村上畔塘倒塌、損毀宅第概況

一代廉吏蔣名材宅第,佔地約200平米。因火災內部木雕損失慘重,結構改變。但宅第外表樣式沒變。文管所以房屋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為由並未納入修復計劃。目前宅第瓦片被屋主換成了藍瓦,外貌被改變,亟待修復。

蔣名材(1848-1922),光緒二年舉人,官至梧州府教授。凡是士子前來拜訪,他往往先以聖賢誠正之學為訓,地方文風為之一變。朝廷以其勤勉有加、清正廉潔誥授其五品奉政大夫。民國初年任全州議院議長。體恤下人,出門辦公很少坐轎。平民百姓打官司,他從來不收分文,同情底層民眾。一身正氣,仁心胸懷,一生只專心研究學問,淡泊名利。告老還鄉,兩袖空空,僅帶了一些書回村。同鄉舉人後任粵桂財政廳廳長的蔣伯文敬仰蔣名材,每每經過本村之時,很遠就下馬前行,以示尊崇。

(七)蔣鴻翱宅第

桂北全州古村上畔塘倒塌、損毀宅第概況

蔣鴻翱宅第,佔地約130平米。2010年前後倒塌。

蔣鴻翱(約1812-1859),例貢,奉命興辦團練抗擊太平軍,成績顯著。1859年春擔任定安團局長,任命侄兒蔣達材(1842-1859)充任隊長職。不久在與石達開支隊的一次戰鬥中兵敗被俘。一同被俘的還有侄兒監生蔣達材,二人不屈而死。朝廷為表感激,將二人之靈位入愍忠祠供奉。

全州歷史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些歷史古蹟和傳統文化在逐漸模糊與消退,對歷史古蹟的挖掘、保護和修復迫在眉睫。

————————End————————

桂北全州古村上畔塘倒塌、損毀宅第概況

作者簡介:蔣建剛,男,桂林市全州縣鳳凰鎮三塘村委上畔塘村人。自幼酷愛繪畫、文學寫作,醉心村族歷史研究,作品散見報刊雜誌及網絡平臺。現主要從事國畫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