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制鱼雷快艇的“黄鼠狼”战术,打了就跑

苏制鱼雷艇的战术师从于英国皇家海军。1919年欧洲干涉苏俄内战期间,英军“CMB”型摩托化鱼雷艇,对波罗的海舰队的喀琅施塔德海军基地的突袭战术,给苏联红海军高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英国皇家海军 “CMB”型鱼雷艇先后击沉了红海军防护巡洋舰“奥列格”号、供应舰“德维娜河”号,重创了前无畏级“圣安德烈”号,小巧灵活的“CMB”型鱼雷艇高速穿行于枪林弹雨之中,对准目标射出全部鱼雷后迅速转向开足马力撤离。这种一击就跑的战术被苏联红海军认定为最理想的鱼雷艇攻击战术,导致苏制鱼雷快艇与众不同的后半球方向炮火配置方式,并在皇家海军战术的基础上,完善形成了有点滑稽的“黄鼠狼”战术。

二战中,苏制鱼雷快艇的“黄鼠狼”战术,打了就跑

苏联红海军在反干涉战争中缴获了“CMB”型鱼雷艇,并进行了逆向研制,当时的苏联海军主力鱼雷艇图波列夫“SH-4”型和“G-5”型的技术直接承接自英国桑尼罗夫特“CMB55”型鱼雷艇,体量较小,航速极快,机动灵活,能以超过50节的急速向目标进行高速突击。在突击的过程中,艇体的正面投影小和突击速度的快,敌舰火力很难对鱼雷艇实施有效打击。但是,将鱼雷发射完毕后,鱼雷艇需要转向后撤离,在这个过程中本艇的目标投影面积极度增加,相对速度也大为降低,使得本艇成为容易被击中的脆弱目标。

二战中,苏制鱼雷快艇的“黄鼠狼”战术,打了就跑

“123B/K”的高射炮

1919年,英国皇家海军对喀琅施塔德基地的攻击行动中,苏联红海军的驱逐舰“加夫里尔”号就是在英舰掉头时,击沉了三艘 “CMB”型鱼雷艇。所以,为了能在鱼雷艇撤退过程中,面对敌舰的反击火力本艇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SH-4”型和“G-5”型鱼雷快艇用作自卫的双联装12.7毫米重机枪全部被安装在鱼雷艇的后部,负责本艇的后半球火力射界,期望在本艇射完鱼雷转向的一刹那操纵机枪向敌舰甲板射去密集的子弹,压制敌舰的甲板人员,掩护本艇的高速撤离。这种打了就跑,边跑边打的方式,犹如狡猾的黄鼠狼,一边跑一边放臭屁。虽然战术很糙,但效果很好。

二战中,苏制鱼雷快艇的“黄鼠狼”战术,打了就跑

“183”型鱼雷艇

这种设置接着影响到了苏联战后设计的“123B/K”型和“184”型鱼雷艇。直到苏联的大型滑行艇型鱼雷艇(如“183”型鱼雷艇、“大胡蜂”型鱼雷艇)研制成功后,才在艇首前半球区域安装了机关炮,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后半球火力,而是成为前后半球火力均衡的鱼雷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