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頭死舅舅,真相如此悲壯

在我的家鄉,敢在正月理髮的,都是生猛彪悍之人。

因為上了年紀的人,對“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禁忌深信不疑。

正月剃頭死舅舅,真相如此悲壯

剃頭是件很嚴肅的事

舅舅,在中國的傳統的親友關係中,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紅白喜事,宴請賓朋,坐在主賓位置的,肯定是舅家人。所以,深信“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人,都不會冒著死舅舅的風險,在正月理髮。

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

這當然是迷信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道理。“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諧音。這還得從清朝統一發式和服飾說起。

話說清軍入關後,開始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順治二年,攝政王多爾袞頒發《剃髮詔書》,詔曰:“向來發之制,不即令劃一,姑聽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乎?若不統一,終屬二心。自發佈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為惜發爭留,決不輕貸。”

大意是,皇上好比是當爹的,老百姓好比是當兒子的,連當爹的都剃頭留小辮兒了,兒子也不能搞特殊化。誰要是不聽話,還想留頭髮,就給我小心點。當時,還有一句更狠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而在此之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思想深入人心,漢族服飾多為峨冠博帶,在頭上綰成髮髻,用簪子扎著。

正月剃頭死舅舅,真相如此悲壯

明清發式流變

禁令頒佈以後,遭到漢族士大夫和老百姓的強烈反對,甚至是暴力抵抗,最悲壯的要數“江陰八十一日”。當年閏6月2日,江陰人起義,誓死捍衛頭頂發。他們在閻應元、陳明遇的領導下,堅守城池81天,殺死清兵75000餘,有67000人戰死城牆上下。清兵破城後,連續屠城10天,直到滿城殺盡,方才封刀。死於清兵屠刀下的又有17萬多人,僅有53名老小倖免於難。“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閻應元在臨死前的這幅對聯,是對江陰死難烈士的最好悼念。

正月剃頭死舅舅,真相如此悲壯

血腥剃髮令

可見,清王朝“剃髮令”的推行是血淋淋的,充滿了殘暴和血腥,目的就是消弱漢族的反抗意識,鞏固清朝統治者的至高地位。

當時,一些百姓普遍懷念舊國和留全發的傳統,但又不敢公開和官方正面對抗,只能暗中宣傳,每到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

於是,正月不剃頭也就成了漢族老百姓集體“思舊”的方式。

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前朝遺老逐漸凋零,人們對舊國和就髮式的情感認同逐漸淡漠,一場集體“思舊”,因為和“死舅”諧音,就演變成了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民間禁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