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玄祕風水佈局

瞭解北京故宮風水,就要從元大都說起,公元1267--1283年,歷時16年,建成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元大都。設計者是偉大的水力學家郭守敬和他的老師劉秉忠,這兩個人既精通天文、地利、也精通曆算和水利,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精通易學。元世祖忽必烈統一全國之後,他問劉秉忠何處可以建都?劉秉忠說元上都建都國運祚 短,燕京建都則國祚遠。劉秉忠曾經建議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這就是元王朝由來。

北京故宮玄秘風水佈局

元大都的整體設計:什剎海之水自北水關入城,先北上,復東折而南,總體入城走勢由西北而東南,所確定連接通惠河的萬寧橋處,正好是什剎海水域的東南方;從南水關入城的金水河,繞過皇城後,也是從皇城的東南方匯入通惠河,通惠河又是從大都城的東南方向流出。

劉秉忠在設計當中將這片水域的轉折點,確定全城的中心點,並在旁邊建立“中心臺”一座標誌。

以中心臺為基點以八卦的方位定格“來龍”(水自西北流向東南)在轉折處定格“去脈”(水自中心臺而往西南)這樣形成來龍長,去脈短而層層關鎖。立極點和 城池的輪廓確定之後,還必須確定出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風水上稱之為“立向線”劉秉忠給元大都確定的中軸線是北面“稍偏向西”,南面“稍偏向東”。然後 縱穿中心臺的連線,確定以後歷經元、明、清至今,沿用700多年而未變。今天的北京城的中軸線與元朝的中軸線是同一條線。所有這一切,來龍去脈,從整體到 局部,乃至每一個相關環節,其設計和佈局都無不嚴謹地遵循著風水學的原理,令人稱歎!由此來看,之後的元大都之所以能夠空前繁盛,實屬必然。

我們現在看到的北京故宮是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建,其中最根本也就是最關鍵的改建,是將大都城的北城牆 向南縮進了五華里,同時將大內皇城(明紫禁城)也相應南移。這個改變讓明北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風水上發生了改變,使城市的立即點即中心點發生了改變。 元大都城的立極點-------今銀錠橋處,是依據什剎海水域的自然走勢而確定的。

北京故宮玄秘風水佈局

從風水的角度看,這個立極點應該是最合理的,但是明北京城改變了這個最 合理的立極點,將這個立極點改在了景山的位置上。景山原名“萬歲山”,是明北京城改建時,用挖掘護城河和南海的泥土堆築而成的。問題是在於,為什麼要放棄 這個最合理的立極點位置,將其移至景山位置?原來萬歲山也就石景山中峰,恰好居於元代宮城最重要的宮殿-----延春閣的位置。於是萬歲山的另一層意義便 顯露出來-----用於壓制前朝的“風水”,讓他永無反轉的機會。所以萬歲山叫“鎮山”,而景山一名的使用,則是從清代開始的。鎮山所鎮者,正是元大都的 延春閣---元朝的中樞神經。因此這個才是中心點南移的真正原因。

在明朝又在來水處,今積水潭西北岸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了一座鎮水觀音庵。“鎮” 了山,再來“鎮”水,鎮水觀音庵在清乾隆時期進一步改建,重建後改名匯通祠,1987年又重建後,設為郭守敬紀念館。我們主要了解的是現在存在的北京故宮 的風水也就是明朝改建的紫禁城風水。

北京故宮玄秘風水佈局

故宮是中國本土文化的產物,它是以風水理論為指導建造的城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的是宇宙、天地、山川與建築融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