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楚国军事力量强大,强军变法却为何胎死腹中?

柯----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都通过变法,进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连最弱的韩国也有申不害变法,因此楚国也也不例外,那就是著名的吴起变法。但是,楚国是典型的贵族政治,其内部的贵族世卿势力实在太过强大的,对楚国内政产生了极大的干涉和影响,而且比其余六国要严重得多。

而吴起所推行的“富国强军”之变法,正是因为触动了这些楚国贵族们的既得利益,才会在后期遭到他们疯狂的反扑,最终导致这此变法胎死腹中!

不过,楚国的吴起变法还是取得较大的成果;

其实,在吴起变法之前,楚国的国势已经相当的虚弱。当时,由于政治腐败,社会生产落后,加上内部贵族世卿势力太大等弊病,使得楚国虽地广人众,坐拥百万大军,却一直萎靡不振。对外战争中,接连遭受三晋的进攻,不断丢城失地。

所以,力图振作的楚悼王继位后,就一直渴望能通过变法扭转楚国的疲态。后来,楚悼王被吴起的变法图强之策所打动,开始对楚国进行全面的变革。

吴起变法的内容主要是:明法审令、减少爵禄、整顿吏治、强军备战、推行四版筑城法这几个方面,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对楚国内部进行全面的改革整顿。通过打击楚国贵族的权力,来加强国家法令推行,提高楚国内部的凝聚力,实现“明法审令”,进而是楚国庞大的国力得以高效的运用起来。

实际上,吴起变法还是取得相当大的成就,让楚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尤其在军事上,更是战果显著。变法强军后,楚军对外开始由守反攻,先是北伐三晋,接连收复之前被三晋攻占的陈、蔡故地,并一度将楚国的势力延申至黄河边上。此后,楚国又进一步南征,平定百越,将疆域拓伸至广袤的江南地区,完全占有洞庭和苍梧之地。

军事上的接连取胜,极大的提振了楚国的国势和声望,让天下诸侯都不敢轻视如此强大的楚国,时称“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然而,变法最终遭到了楚国旧贵族的疯狂反扑而宣告失败;

但是,吴起变法却触动了楚国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虽然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让楚国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迈进,加强了楚国的中央集权,加快了楚国的封建化进程。但是,楚国贵族集团的势力实在过于强大了。

其实楚国的贵族政治之所以比六国要严重,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楚国过去一直游离于周朝的分封体系之外,于是楚国在自己庞大的疆域内,也学着周朝搞了一套分封制。结果就导致楚国产生了庞大且根深蒂固的贵族集团。

而由于楚国贵族势力实在过于强大,于是在楚悼王病死后,他们就马上发动叛乱,兵为王宫,将抱着楚悼王尸体的吴起乱箭射死,而吴起变法也因此宣告失败。

不过,吴起临死前还是成功的把一批楚国贵族给干掉了。因为,楚律规定,伤害君王尸体当属重罪,需诛灭三族。而叛乱的贵族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尸体。于是,楚肃王继位后,就按律把这些贵族全部处死,受此牵连被灭族的贵族达七十多家。



这些历史要读


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经过了近300年的春秋乱战,在公元前475年左右,随着三家分晋,田齐代姜,华夏开始迈入了战国的门槛。

这时候,天下经历数百年的吞并战争,逐渐形成了韩赵魏齐燕楚秦七雄并强的局面。当中即使被认为最弱的韩国,也是拥有带甲二十余万,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的万乘之国。

因此七国之中,任何一个都具有问鼎天下的可能。这也导致了战争开始从“春秋义战”发展成为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规模更大的,更频繁,更残忍的“歼灭战”。

但在战争过程中,大家都发现,此时大家的实力其实已经相差无几,更因为各国间的相互制约,即使最弱的一国,也无力独自消灭。

《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了自强,为了夺取天下,各国不约而同的开始选择变法革新。公元前445年,地处四战之地的魏国率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其废除贵族“世袭制”,根据能力选拔人才;废除“井田制”,鼓励垦荒;编写《法经》,进行法治;改革军事,建立武卒制。

李悝的变法使魏国迅速强盛,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最强国。其他诸国看到了变法所带来的好处,也纷纷寻求各自的变法改革。赵公仲连、韩申不害、楚吴起、齐邹忌、秦商鞅,这些变法可以说或多或少都有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又因国制宜,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但是最后,各国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唯有商鞅变法得以成功,最后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在这些失败的例子中也包括与孙武并称的“兵圣”吴起在楚国主导的变法。

说起楚国,是战国七雄里和秦国最相似的国家,并被其他五国视为蛮夷。同样是面对中原各国的文化歧视,两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秦国选择了放飞自我,既然中原视我为蛮夷,那我就好好的做个野蛮人。因此秦国在文化上,除了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更吸收了大量西北游牧民族的习俗,形成自身独有的秦文化。这导致秦国的贵族还没有形成稳固强大的阶级力量,对于变法,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

而楚国选择了全面向中原学习,几乎完全照搬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希望以此来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文明人。楚国不仅在官制上,甚至连官名都和周制一模一样,也是七国中唯一没有设置“将”、“相”的。而且楚国在选官上也照搬了周室的“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的宗法制度,使得主要官职都掌握在王室近亲和同姓手中。同时地方上的各级官吏完全由同姓掌握,为宗族割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楚国认为用这个办法可以让自己融入中原文化圈,但是楚国采用的政治体制完全是陈旧而腐朽的,本就是春秋战国周室衰弱的主要原因。这种政治制度,使楚国成为了一个小周朝,各地贵族奴隶主就像是各诸侯国的存在。这股强大的保守力量,对损害他们利益的变法极其仇视和排斥的。

这成为了吴起在楚国变法失败的关键原因。

内部的改革,往往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让腐朽而顽固的楚国选择变法革新,也正是来源于外敌的压力。《史记·楚世家》:

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四年,楚伐周。郑杀子阳。九年,伐韩,取负黍。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楚厚赂秦,与之平。

可见在楚悼王继位之后,楚国受到了韩赵魏三国巨大的威胁,连连失地,最后需要通过重金贿赂秦国,才得以讲和。而在国内,屈、景、昭三大贵族,掌握了楚国大部主要职位,欺上瞒下,谋取私利,但在对外作战上却显得十分无能。

这使得楚悼王迫切的想要改变当前的困局,而这时候魏国的名将吴起突然离魏投楚,使楚悼王看到了希望,开始大力支持吴起的变法。

吴起无疑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他一眼就发现了楚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其腐朽的政治制度。所以吴起的变法是在李悝魏国变法的经验基础上,完全围绕政治改革而进行的。

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二、整顿吏治,削减大臣权威;三、加强军事训练、注意耕战并重,禁止丁民游手好闲;四、提高筑城质量,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

这些改革全部都是非常实际有效的,而且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得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楚国的国力和战斗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提升,南攻百越,北胜强魏。

但是楚国外患的解决,使得矛盾开始转移向国内,保守贵族对于变法的抗拒愈加强烈。不久之后,楚悼王的去世,成为了贵族势力反扑的导火索,最终吴起被射死在楚悼王的尸体上。

很多观点认为楚悼王的过早去世,吴起变法时间尚短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使矛盾提早爆发的诱因,如果楚悼王活得够长,他应该能有幸看到楚国贵族起兵反叛。这点完全可以参考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

而且,吴起在变法的过程中,始终是在消弱旧贵族的利益,而没有培养新的取代势力,同时没有经济上的改革,使国民没有在变法中得到实际的优惠,缺少了群众基础。因此即使楚悼王依然活着,变法必然还是要失败。

所以后来的商鞅吸收前人经验,在变法中引入了经济改革,同时加入军功爵位制度,培养新兴的武人集团取代传统的贵族集团。导致同样是因为变法被杀,吴起变法人死政息,但商鞅变法在其死后依然被继续执行。

吴起变法失败后,由于保守贵族的阻挠,楚国再无变法,逐渐失去了竞争天下的资格。直到近百年后,面对内忧外患,楚怀王起用屈原变法,其内容其实和吴起变法基本相同,但最终也是胎死腹中,对于楚国的影响仅相当于死水微澜。


潘不安讲究史


楚国确实是东周时的一个强国,并且它前后要存在了800多年,之所以强军变法胎死腹中,我们先从大的方面看:

1.地理位置决定楚国变法失败。楚国远离中原,居黄河以南,那时的黄河以南和现在相比,那可是十万八千里,典型的荒芜之地。楚国在这样的地方能建国,困难可想而知,可是待壮大后也没有啥威胁,中原诸侯各国从心里看不起这个国家,自然就没人骚扰它。这种环境待的久了,楚国自己也觉得自己牛逼,骨子里就有些狂妄了。

2.世卿世禄制度决定楚国变法失败。吴起变法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消灭世卿世禄制,这就打击了世袭大贵族,影像到他们的利益,你说这帮贵族能让变法顺利推行吗。加之楚悼王早早死了,支持变法的人没了,变法自然就风雨飘摇了。

3.激进的措施决定楚国变法失败。认真分析变法内容,基本上是刀刀见血,这对当时的楚国来说,确实是一剂良药,但实施者也有些急功近利,对变法的难度估计不足,预判不到位,致使变法失败。当然推行变法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

然后我们从小的方面看:

1.吴起这个人聪明,但也心狠,尤其喜欢法家那一套,基本就是按照李悝那套,这也使得他个人品德受人诟病,他推行变法,自然有些人借题发挥,乘机攻击。

2.到时的楚国有点像鸦片战争后的清朝,楚悼王虽然奋发作为,可也身心疲惫,以至于没看到变法成功。


令尹子鱼


变法,是一个断人财路的过程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所以必然会引起被断财路人群的疯狂反扑。所以,历史上的改革者无不饱受争议,而且下场也一般都不会太好。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手段大同小异,目的殊途同归,都是要削减旧奴隶主贵族的权利,打破奴隶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

这个过程必然侵犯到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们自然会疯狂反对,反击,反扑,用自己的拥有的一切影响力打击变法。

各国解决这种问题的手段各有不同。魏国变法,以土地封赏士兵魏武卒,打造出一支爵位不高,但数量巨大底层小贵族,类似于后世西方的骑士阶层。赵国,则是变法者兼君主赵武灵王本人与贵族达成妥协:变兵不变政,于是有了强军不强国的胡服骑射。而最成功的秦国,本身经过了四代政治动乱,有实力的贵族死伤殆尽,因此商鞅在秦孝公的强力支持下,以铁腕手段铲除旧贵族权利,设置二十级军功爵位,打通下层上升通道,加强中央君主专制。由于没有与旧贵族妥协,因此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不过即便如此,旧贵族残余势力的反扑仍然让商鞅身首异处。

在整个战国七雄中,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是最为庞大的,其奴隶制利益团体根深蒂固,与秦国等国大有不同,像令尹昭阳这样的世家大族林立朝堂,这给楚国的改革者吴起非常大的挑战。

但是吴起毕竟是吴起,他靠着自己唯一的底牌——楚悼王的支持,在五年时间里让楚国大变。政治上,他加强王权,加强中央权利,解放奴隶,奖励生产。军事上,他采用新军事思想加强训练。经过吴起训练的楚军,数次打败当时霸主魏国的强军魏武卒。(魏武卒也是吴起训练的)楚国一片欣欣向荣。

可惜,当年商鞅变法进行了二十多年,秦孝公临死前还在感慨上天不给他太多时间,可楚悼王这边从变法开始就活了五年。

二十多年,可以培养一代人,让一大批底层的平民或者士兵通过变法升迁,这批人就成了新法的受益者,二十多年足够其中的精英上升到位高权重的地位,掌握很大话语权,这些新法既得利益者,就是变法成果最坚定的护卫者。

但是,五年太少了啊

楚悼王一死,吴起顿时陷入了后无国君支持,前无同袍奋进的尴尬状态,孤军奋战的陷入旧贵族的疯狂扑杀中。尽管吴起机智过人,临死前以悼王的尸体为盾,拉着谋害自己的人同归于尽,但是楚国的变法,最终依然是失败了!

天命在秦!楚又何为啊!


扣毛


主要是因为楚国实行一种分封制衡,国家面积大,人口众多,管理起来楚国觉得麻烦,所以实行了分封,就像是自制管理,这种模式是导致楚国土崩瓦解的最终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