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楚國軍事力量強大,強軍變法卻為何胎死腹中?

柯----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都通過變法,進而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就連最弱的韓國也有申不害變法,因此楚國也也不例外,那就是著名的吳起變法。但是,楚國是典型的貴族政治,其內部的貴族世卿勢力實在太過強大的,對楚國內政產生了極大的干涉和影響,而且比其餘六國要嚴重得多。

而吳起所推行的“富國強軍”之變法,正是因為觸動了這些楚國貴族們的既得利益,才會在後期遭到他們瘋狂的反撲,最終導致這此變法胎死腹中!

不過,楚國的吳起變法還是取得較大的成果;

其實,在吳起變法之前,楚國的國勢已經相當的虛弱。當時,由於政治腐敗,社會生產落後,加上內部貴族世卿勢力太大等弊病,使得楚國雖地廣人眾,坐擁百萬大軍,卻一直萎靡不振。對外戰爭中,接連遭受三晉的進攻,不斷丟城失地。

所以,力圖振作的楚悼王繼位後,就一直渴望能通過變法扭轉楚國的疲態。後來,楚悼王被吳起的變法圖強之策所打動,開始對楚國進行全面的變革。

吳起變法的內容主要是:明法審令、減少爵祿、整頓吏治、強軍備戰、推行四版築城法這幾個方面,從政治、經濟到軍事,對楚國內部進行全面的改革整頓。通過打擊楚國貴族的權力,來加強國家法令推行,提高楚國內部的凝聚力,實現“明法審令”,進而是楚國龐大的國力得以高效的運用起來。

實際上,吳起變法還是取得相當大的成就,讓楚國的面貌煥然一新。尤其在軍事上,更是戰果顯著。變法強軍後,楚軍對外開始由守反攻,先是北伐三晉,接連收復之前被三晉攻佔的陳、蔡故地,並一度將楚國的勢力延申至黃河邊上。此後,楚國又進一步南征,平定百越,將疆域拓伸至廣袤的江南地區,完全佔有洞庭和蒼梧之地。

軍事上的接連取勝,極大的提振了楚國的國勢和聲望,讓天下諸侯都不敢輕視如此強大的楚國,時稱“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然而,變法最終遭到了楚國舊貴族的瘋狂反撲而宣告失敗;

但是,吳起變法卻觸動了楚國貴族集團的既得利益。雖然變法在一定程度上,讓楚國推動了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邁進,加強了楚國的中央集權,加快了楚國的封建化進程。但是,楚國貴族集團的勢力實在過於強大了。

其實楚國的貴族政治之所以比六國要嚴重,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楚國過去一直遊離於周朝的分封體系之外,於是楚國在自己龐大的疆域內,也學著周朝搞了一套分封制。結果就導致楚國產生了龐大且根深蒂固的貴族集團。

而由於楚國貴族勢力實在過於強大,於是在楚悼王病死後,他們就馬上發動叛亂,兵為王宮,將抱著楚悼王屍體的吳起亂箭射死,而吳起變法也因此宣告失敗。

不過,吳起臨死前還是成功的把一批楚國貴族給幹掉了。因為,楚律規定,傷害君王屍體當屬重罪,需誅滅三族。而叛亂的貴族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屍體。於是,楚肅王繼位後,就按律把這些貴族全部處死,受此牽連被滅族的貴族達七十多家。



這些歷史要讀


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經過了近300年的春秋亂戰,在公元前475年左右,隨著三家分晉,田齊代姜,華夏開始邁入了戰國的門檻。

這時候,天下經歷數百年的吞併戰爭,逐漸形成了韓趙魏齊燕楚秦七雄並強的局面。當中即使被認為最弱的韓國,也是擁有帶甲二十餘萬,天下強弓勁弩皆出於韓的萬乘之國。

因此七國之中,任何一個都具有問鼎天下的可能。這也導致了戰爭開始從“春秋義戰”發展成為以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為主,規模更大的,更頻繁,更殘忍的“殲滅戰”。

但在戰爭過程中,大家都發現,此時大家的實力其實已經相差無幾,更因為各國間的相互制約,即使最弱的一國,也無力獨自消滅。

《周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為了自強,為了奪取天下,各國不約而同的開始選擇變法革新。公元前445年,地處四戰之地的魏國率先任用李悝進行變法。其廢除貴族“世襲制”,根據能力選拔人才;廢除“井田制”,鼓勵墾荒;編寫《法經》,進行法治;改革軍事,建立武卒制。

李悝的變法使魏國迅速強盛,一躍成為戰國初期的最強國。其他諸國看到了變法所帶來的好處,也紛紛尋求各自的變法改革。趙公仲連、韓申不害、楚吳起、齊鄒忌、秦商鞅,這些變法可以說或多或少都有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又因國制宜,有各自的不同之處。

但是最後,各國變法均以失敗告終,唯有商鞅變法得以成功,最後幫助秦國統一天下。在這些失敗的例子中也包括與孫武並稱的“兵聖”吳起在楚國主導的變法。

說起楚國,是戰國七雄裡和秦國最相似的國家,並被其他五國視為蠻夷。同樣是面對中原各國的文化歧視,兩國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秦國選擇了放飛自我,既然中原視我為蠻夷,那我就好好的做個野蠻人。因此秦國在文化上,除了學習中原先進文化,更吸收了大量西北遊牧民族的習俗,形成自身獨有的秦文化。這導致秦國的貴族還沒有形成穩固強大的階級力量,對於變法,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

而楚國選擇了全面向中原學習,幾乎完全照搬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希望以此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文明人。楚國不僅在官制上,甚至連官名都和周制一模一樣,也是七國中唯一沒有設置“將”、“相”的。而且楚國在選官上也照搬了周室的“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的宗法制度,使得主要官職都掌握在王室近親和同姓手中。同時地方上的各級官吏完全由同姓掌握,為宗族割據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楚國認為用這個辦法可以讓自己融入中原文化圈,但是楚國採用的政治體制完全是陳舊而腐朽的,本就是春秋戰國周室衰弱的主要原因。這種政治制度,使楚國成為了一個小周朝,各地貴族奴隸主就像是各諸侯國的存在。這股強大的保守力量,對損害他們利益的變法極其仇視和排斥的。

這成為了吳起在楚國變法失敗的關鍵原因。

內部的改革,往往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讓腐朽而頑固的楚國選擇變法革新,也正是來源於外敵的壓力。《史記·楚世家》:

悼王二年,三晉來伐楚,至乘丘而還。四年,楚伐周。鄭殺子陽。九年,伐韓,取負黍。十一年,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關。楚厚賂秦,與之平。

可見在楚悼王繼位之後,楚國受到了韓趙魏三國巨大的威脅,連連失地,最後需要通過重金賄賂秦國,才得以講和。而在國內,屈、景、昭三大貴族,掌握了楚國大部主要職位,欺上瞞下,謀取私利,但在對外作戰上卻顯得十分無能。

這使得楚悼王迫切的想要改變當前的困局,而這時候魏國的名將吳起突然離魏投楚,使楚悼王看到了希望,開始大力支持吳起的變法。

吳起無疑是一個非常非常聰明的人,他一眼就發現了楚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其腐朽的政治制度。所以吳起的變法是在李悝魏國變法的經驗基礎上,完全圍繞政治改革而進行的。

一、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使封君子孫三世而收爵祿” ;二、整頓吏治,削減大臣權威;三、加強軍事訓練、注意耕戰並重,禁止丁民遊手好閒;四、提高築城質量,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

這些改革全部都是非常實際有效的,而且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吳起得以大刀闊斧的進行。楚國的國力和戰鬥力,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的提升,南攻百越,北勝強魏。

但是楚國外患的解決,使得矛盾開始轉移向國內,保守貴族對於變法的抗拒愈加強烈。不久之後,楚悼王的去世,成為了貴族勢力反撲的導火索,最終吳起被射死在楚悼王的屍體上。

很多觀點認為楚悼王的過早去世,吳起變法時間尚短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但我認為這只是一個使矛盾提早爆發的誘因,如果楚悼王活得夠長,他應該能有幸看到楚國貴族起兵反叛。這點完全可以參考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

而且,吳起在變法的過程中,始終是在消弱舊貴族的利益,而沒有培養新的取代勢力,同時沒有經濟上的改革,使國民沒有在變法中得到實際的優惠,缺少了群眾基礎。因此即使楚悼王依然活著,變法必然還是要失敗。

所以後來的商鞅吸收前人經驗,在變法中引入了經濟改革,同時加入軍功爵位制度,培養新興的武人集團取代傳統的貴族集團。導致同樣是因為變法被殺,吳起變法人死政息,但商鞅變法在其死後依然被繼續執行。

吳起變法失敗後,由於保守貴族的阻撓,楚國再無變法,逐漸失去了競爭天下的資格。直到近百年後,面對內憂外患,楚懷王起用屈原變法,其內容其實和吳起變法基本相同,但最終也是胎死腹中,對於楚國的影響僅相當於死水微瀾。


潘不安講究史


楚國確實是東周時的一個強國,並且它前後要存在了800多年,之所以強軍變法胎死腹中,我們先從大的方面看:

1.地理位置決定楚國變法失敗。楚國遠離中原,居黃河以南,那時的黃河以南和現在相比,那可是十萬八千里,典型的荒蕪之地。楚國在這樣的地方能建國,困難可想而知,可是待壯大後也沒有啥威脅,中原諸侯各國從心裡看不起這個國家,自然就沒人騷擾它。這種環境待的久了,楚國自己也覺得自己牛逼,骨子裡就有些狂妄了。

2.世卿世祿制度決定楚國變法失敗。吳起變法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消滅世卿世祿制,這就打擊了世襲大貴族,影像到他們的利益,你說這幫貴族能讓變法順利推行嗎。加之楚悼王早早死了,支持變法的人沒了,變法自然就風雨飄搖了。

3.激進的措施決定楚國變法失敗。認真分析變法內容,基本上是刀刀見血,這對當時的楚國來說,確實是一劑良藥,但實施者也有些急功近利,對變法的難度估計不足,預判不到位,致使變法失敗。當然推行變法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國強兵的作用,加速了楚國封建化的進程。

然後我們從小的方面看:

1.吳起這個人聰明,但也心狠,尤其喜歡法家那一套,基本就是按照李悝那套,這也使得他個人品德受人詬病,他推行變法,自然有些人借題發揮,乘機攻擊。

2.到時的楚國有點像鴉片戰爭後的清朝,楚悼王雖然奮發作為,可也身心疲憊,以至於沒看到變法成功。


令尹子魚


變法,是一個斷人財路的過程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所以必然會引起被斷財路人群的瘋狂反撲。所以,歷史上的改革者無不飽受爭議,而且下場也一般都不會太好。

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手段大同小異,目的殊途同歸,都是要削減舊奴隸主貴族的權利,打破奴隸社會的人身依附關係,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君主專制。

這個過程必然侵犯到舊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他們自然會瘋狂反對,反擊,反撲,用自己的擁有的一切影響力打擊變法。

各國解決這種問題的手段各有不同。魏國變法,以土地封賞士兵魏武卒,打造出一支爵位不高,但數量巨大底層小貴族,類似於後世西方的騎士階層。趙國,則是變法者兼君主趙武靈王本人與貴族達成妥協:變兵不變政,於是有了強軍不強國的胡服騎射。而最成功的秦國,本身經過了四代政治動亂,有實力的貴族死傷殆盡,因此商鞅在秦孝公的強力支持下,以鐵腕手段剷除舊貴族權利,設置二十級軍功爵位,打通下層上升通道,加強中央君主專制。由於沒有與舊貴族妥協,因此秦國商鞅變法,最為成功。不過即便如此,舊貴族殘餘勢力的反撲仍然讓商鞅身首異處。

在整個戰國七雄中,楚國的舊貴族勢力是最為龐大的,其奴隸制利益團體根深蒂固,與秦國等國大有不同,像令尹昭陽這樣的世家大族林立朝堂,這給楚國的改革者吳起非常大的挑戰。

但是吳起畢竟是吳起,他靠著自己唯一的底牌——楚悼王的支持,在五年時間裡讓楚國大變。政治上,他加強王權,加強中央權利,解放奴隸,獎勵生產。軍事上,他採用新軍事思想加強訓練。經過吳起訓練的楚軍,數次打敗當時霸主魏國的強軍魏武卒。(魏武卒也是吳起訓練的)楚國一片欣欣向榮。

可惜,當年商鞅變法進行了二十多年,秦孝公臨死前還在感慨上天不給他太多時間,可楚悼王這邊從變法開始就活了五年。

二十多年,可以培養一代人,讓一大批底層的平民或者士兵通過變法升遷,這批人就成了新法的受益者,二十多年足夠其中的精英上升到位高權重的地位,掌握很大話語權,這些新法既得利益者,就是變法成果最堅定的護衛者。

但是,五年太少了啊

楚悼王一死,吳起頓時陷入了後無國君支持,前無同袍奮進的尷尬狀態,孤軍奮戰的陷入舊貴族的瘋狂撲殺中。儘管吳起機智過人,臨死前以悼王的屍體為盾,拉著謀害自己的人同歸於盡,但是楚國的變法,最終依然是失敗了!

天命在秦!楚又何為啊!


扣毛


主要是因為楚國實行一種分封制衡,國家面積大,人口眾多,管理起來楚國覺得麻煩,所以實行了分封,就像是自制管理,這種模式是導致楚國土崩瓦解的最終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