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川劇團的當家戲——《白蛇傳》

朱衛紅

眉山川剧团的当家戏——《白蛇传》

世蓮(中)、陳靜(左)出演的《白蛇傳》劇照。

提起《白蛇傳》的故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對於80、90後的年輕一代大多是因為趙雅芝出演的《新白娘子傳奇》而得知,但對於我們出生在60年代以前的眉山人,則更多的是源於眉山川劇團演出的川劇《白蛇傳》 。

老爸說《白蛇傳》是眉山川劇團的當家戲,每演《白蛇傳》,票房必爆滿。尤其是恢復傳統戲後,他們自己創作的《白蛇傳》下本更是火遍了四川各地,巡演幾十場次,場場爆滿,四川電視臺還為該劇錄製了舞臺藝術劇在四川電視臺進行了錄播!

作為地方戲劇給其它劇種交流,老爸每次講起這一段歷史都是兩眼放光,臉色泛紅,激動不已!

釋放信號,傳統戲解放

1972年以後,文化界稍微放開了一點,可以演出幾個現代戲了,如《杜鵑山》《盤石灣》《苗嶺風雷》《瑤山春》《金沙江畔》《八一風暴》《江姐》《小刀會》等等。

我聽到老爸一口氣報出的這一連串耳熟能詳的名字,我也跟著興奮起來!

這些現代戲一改樣板戲的僵硬死板,在舞美、服裝和佈景上增添了許多美感,當時的我十多歲,正是女孩子開始愛美的年齡,每天晚上我都會跟著爸爸去劇團!但現代戲畢竟劇情刻板,缺乏情節和人情味。可傳統古裝戲就不一樣了,它有歷史經典故事作為背景,有以傳統戲曲特有的虛實結合作為表現形式,比如划船,舞臺上只有槳而沒有船,但卻給人以划船的真實感覺。

傳統戲有詼諧的對白,優美的唱腔、迷人的服飾、絢麗的色彩加上生動的故事,唱、做、念、打齊全,妙語幽默連篇,器樂幫腔烘托,各種絕技獨樹一幟,再加上寫意的程式化動作蘊含著不盡的妙味,那是一種真正的藝術享受!這在當時文藝領域是特別缺乏的。所以,傳統戲一上演就深得觀眾喜愛!

隨著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被曾經禁演的所謂“帝王將相”的傳統戲也徹底解放了,於是《白蛇傳》的復出被提到了議事日程。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白蛇傳》

老爸繼續回憶:“我們劇團演《白蛇傳》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紅火過了!當時劇團剛剛成立不久,各地的川劇藝人和玩友都聚集眉山,再加上新又新戲班子里科班出身的左素芳、艾正喜搭檔出演白娘子和小青,那是一個絕配啊!”老爸說著站了起來,邊說邊比畫著:“在《水漫金山寺》這場戲中,白娘子盤腿打坐,被青兒託舉過頭頂;白娘子雙腿環繞青兒的腰際,青兒抓住白娘子的腰帶,在臺上旋轉數圈;最後白娘子獨腳站立在小青肩上繞場幾圈尋找她的官人許仙;法海喚出紫金繞缽要收白蛇,此處是戲的高潮,變臉、吐火、白娘子的地毯功、大劈叉、抱腳橫向翻滾,雙腳夾頭向前翻滾……好多絕技在這場戲中一一展現,最後是風火二神拿出澆上煤油的火圈追逐白娘子,火借風威,風助火力,白娘子被逼得走投無路,躍身鑽出火圈,此時全劇終。”老爸像講評書一樣一口氣講完這一段精彩片段,聽得我熱血沸騰!演員的功底好生了得!

這部《白蛇傳》在當時就火遍了四川,在眉山演出時就是場場爆滿,1963年樂山地區推薦去了自貢市、內江專區巡迴演出,演出時上座率超出了當地劇團。兩地文化局專門開了個座談會,要眉山介紹經驗。老爸說:“內江和自貢的同行都不服氣,覺得你們一個縣劇團憑什麼比我們市劇團、專區劇團還厲害嘛!尤其不相信舞臺上的功夫是真功夫,認為一定是魔術,要上後臺看個究竟。其實他們哪裡知道,我們劇團當時的團長叫甘霖,是專業舞蹈學校畢業的,她非常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要求演員們都要練功,還每天帶頭起早練功,她親自扮演過《盜仙草》一場的武功白娘子。她要求年近六旬的許仙扮演者謝元度練‘倒硬人’這一絕活(即腰和腿直挺著向後倒地),結果人家硬是練到了基本完美。但另一個硬功夫叫‘開慧眼’,就是用腳尖將一張畫好的眼睛圖案一腳踢到額頭中央貼好,他卻始終沒有練成,可另一個管服裝的廖樹成卻練成了這項絕技。幸好在內江同行要求在內場表演時,就是廖樹成救了急,內江同行這才服了氣。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由於劇團有很好的基礎,我們這次要重新排演《白蛇傳》,大家還是信心十足的。”

《白蛇傳》復出,傳統戲賣座

新排演的《白蛇傳》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白娘子的扮演者是左素芳的弟子杜國蘭,從扮相到唱功、武功都是一流的她再現了當年左素芳的風采!一天演一場,逢趕場中午還要加演一場。空間不大的劇場內,上下兩層樓,13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連角落都站滿了踮著腳尖的觀眾,那是一票難求啊!

到20世紀80年代初,傳統戲徹底解放了,喜歡古裝戲的人也越來越多。眉山縣川劇團也經常受邀去外地的劇場演出,他們用租來的貨車拉上道具,浩浩蕩蕩七八輛,劇團人都戲稱他們是“沒有大篷車的大篷車隊”。《白蛇傳》到外地演出時,每到一個地方,尚未到達劇場,當地的群眾就把車給圍住了。川劇團的演員們,享受的都是明星般的待遇。演出結束後,好多觀眾就守在劇場門口,等著請劇團的演員出去喝茶吃飯。若是演員不肯出去,觀眾覺得抹不開面子,硬是要站著等。誰要是跟劇團的演員吃了頓飯,喝了頓酒,那可是面上有光的事,可作為跟人“吹牛”的談資。

當時的我也天天去湊熱鬧,在舞臺上看,在爸爸工作的燈池裡看,有時看到演出的穿幫、忘詞,看到機智的補臺,特別有意思!有一次,演摺子戲《水滸傳》時,押送武松的一個衙役是個武功演員,也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廖樹成,據說他8歲才開口說話,但人實在能吃苦,有一身好功夫。這次他出演的衙役只有一句臺詞,武松問:“哪個派你來殺我的?”他答“蔣忠”。就這兩個字,他在臺下反覆唸叨了好多遍,但當他上臺後一緊張,脫口而出:“武松!”,這是一個明顯的穿幫,待臺下觀眾正在納悶的時候,武松扮演者突然靈機一動,給了他一刀,隨口罵道“去你的哦!簡直是打胡亂說”!觀眾居然沒有看出任何破綻,但劇場後臺看到這一幕的人已笑得前仰後合,而且成了劇團一個永久的笑話!

《白蛇傳》下本的誕生到輝煌

《白蛇傳》已經火得不行了,為了滿足演出市場的需要,增加劇團收入,劇團分成了兩個小分隊,父親擔任了一隊副隊長,帶著《白蛇傳》等劇目開始在四川各地巡演。在峨眉城演出的時候,他遇到一位姓袁的老中醫,是個川劇迷,老中醫告訴父親他看過一本《白蛇傳》的小說,建議他們根據小說編出下本來。

父親知道這個消息後萬分高興!當時給了十幾塊錢就把書買來下了。

這出《白蛇傳》下本實際上是在舊版本上的升級版,保留了舊版的精彩部分,如《水漫金山》《斷橋》等,又增加了《祭塔》《盜仙草》《吊打王道林》等片段,使劇情更加豐富,場面更加美化,彙集了唱功戲、武功戲和川劇特有的幽默戲,使演員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各種功底,整臺演出環環緊扣,絕技不斷,美輪美奐,精彩絕倫!

當時兩個隊都分別排演了《白蛇傳》下本,先後有好幾個演員出演白蛇和青蛇,包括杜國蘭、廖慧容、陳超琴、陳紅、郭永福、王之勇,還有曾柏林、尹世蓮、陳靜、杜淑華、李幼萍、杜淑瓊等,他們大多因為《白蛇傳》成就了自己的川劇事業,抵達自己藝術生涯的頂峰。

“接下來劇團就開始了幾乎遍及全川的巡演。”父親接著說,“第一站就去了雅安,合同是30天,每天的票開門就賣完,群眾要求中午加演一場,一天兩場,天天如此。在我們合同期滿準備離開雅安的前一天,雅安地區文化局把我叫去了,和我商量再演三天,三天的票由文化局和我們一起來分配,於是我們就將三天六場戲票分成五張一份,每份中有兩張甲票三張乙票,從公告發布後第一天上午8點開始發售,每人只准買一份,一開門買票的人就排成長隊,很快就把三天的戲票一搶而空,雅安的演出就這樣在熱鬧中結束了。下一站便是成都。”

父親越說越帶勁,我知道他又要開始講述那段最輝煌的歷史了!

“當時我們隊裡有部分人就開始擔心了,覺得一個縣劇團去省城演出,萬一沒人看,發不起工資獎金不說還影響劇團形象。最後經全體演員討論決定,我們先到郊區演兩場試試,如果不行就撤退。始料未及的是第一場演出到半場休息時,四川廣播電臺的記者就到後臺通知我,他們決定第二天來錄製《白蛇傳》,進行實況轉播。聽到這一消息,大家異常興奮!對打入成都市場頓時信心百倍。省電臺錄播後,我們開始進市場在西城區文化館劇場演出,每場都是滿座。緊跟著四川電視臺的倪紹忠導演又來找到我們要《白蛇傳》下本的原創劇本,說是過兩天四川電視臺就要來錄製演出實況,在四川電視臺進行全劇錄播。這樣的待遇在當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們立即報告團裡,團裡向縣委、縣政府做了彙報。這對於眉山縣來說也是無比榮耀的事情,縣委、縣政府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支持。錄像場地定在了當年最好的演出場地——牛市口新建的勝利劇場。劇場設備完善,燈光音響都是全新的。據劇場經理介紹,他們接待的一般都是國際國內知名的演出團體,還從未接待過地市級以下的演出單位。錄像播出後,在全省引起了轟動,各地市、區縣的劇團都到成都來觀摩。”

“1982年春節過後,我們開始走進重慶,首先安排在市中區解放碑的人民劇場演出,合同是半個月。當時的重慶有市川劇團,市越劇團,還有兩家電影院,一個工會俱樂部,那麼多的演出場地聚集在一起,但據重慶市文化局統計,每天的上座率我們都是最高的,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演出那段時間,《重慶晚報》每天都推出專題報道,刊登我們的演出消息和劇照。有了這樣聲勢浩大的宣傳,我們立刻打開了重慶市場,在後來的三個月裡先後去了南岸區上新街劇場,沙坪區文化館劇場,重鋼廠大渡口禮堂,楊家坪區劇場,銅貫鋒罐頭廠禮堂,江津縣劇場等地。此次的重慶之行是眉山川劇團最為鼎盛的時期,也是空前絕後的一段輝煌期!”

說到這裡,老爸嘆了一口氣,情緒急轉直下,說:“只可惜從此以後川劇再也沒有紅火過!”是啊,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文化娛樂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電影、電視、舞廳、卡拉OK等佔據了群眾的娛樂生活,從20世紀80年代末眉山川劇團開始走向低谷,劇團的那批《白蛇傳》的主創人員也分崩離析,各找出路,留在劇團的人已所剩無幾。但《白蛇傳》卻是眉山川劇人永遠的驕傲和自豪!也是眉山人對那個時代留下的最為珍貴的集體回憶!

本文參考戲曲網《眉山縣川劇團》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