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黎叔会开车


一、时间梳理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公元263年强大起来的魏国南下灭蜀,三国鼎立局面被打破;在曹丕为魏国皇帝之时,司马懿就在魏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后司马家的司马昭和司马师的权力更是不断膨胀,到了司马炎时期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辈时,司马家族已经基本完全掌控了朝政,于是在公元266年司马炎废掉魏元帝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开创西晋王朝;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孙吴政权,最终统一全国;

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西晋剩余的皇室血脉和北方的一些世家大族纷纷开始南迁,史称”永嘉南渡“;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政权,与北方”十六国“政权对立,从此开始南北分治的历史时期,在北方政权的建立者是少数民族,在南方是汉人建立政权,这一时期南方的政治呈现出一种“政局动荡,更迭频繁”的特点,而北方则是“多个政权同时并存,战乱不断”。

二、重大历史事件

①东汉末期: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VS曹操)中袁绍的失败标志着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被扫除,自此之后越过黄河,北方再无可以阻挡曹操雄兵之人,曹操将运用他的才能将一座座城池收归麾下,所以它的影响即是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②东汉末期: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VS孙刘联军)爆发,这场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当时曹操刚刚北征乌桓胜利归来,有着“老骥伏枥,烈士暮年”的雄心壮志,北方已在手中,现在只需要再进一步,打下南方,就可以完成一代伟业,然而现实却给他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曹操最终狼狈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而孙刘联军虽然胜利,但是这场战争也耗费了两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能力乘胜追击,所以战后三方都没有统一的实力,却都拥有一颗一统天下的雄心,于是三方心照不宣开始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为最终的统一做准备,所以我们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

③西晋初年: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持续15年之久,使得西晋迅速衰落,常年战争对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④东晋时期:公元383年强大起来的前秦企图南下灭亡东晋,统一中国,淝水之战(前秦VS东晋)爆发,最终东晋大败前秦。这次战役后来还衍生出一系列成语“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等。

⑤南朝宋王朝时期:由于宋武帝刘裕和宋文帝刘义隆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了宋文帝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出现了南朝的盛世时期,即“元嘉之治”。

⑥南朝梁王朝时期:东魏投降梁朝的将领侯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史称“侯景之乱”,对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⑦北朝北魏: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地区,结束十六国的分裂混战局面,但是统一之后的鲜卑上层统治阶级仍旧保持这落后的风俗习惯,北魏的政治文化仍旧非常落后,要想统治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所以在这种继续“变革”的时代,继任者孝文帝拓跋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举措即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措施(用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制),大大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重要的历史现象

①南方地区的开发: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相对安定,因此北方人口不断南迁,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具(主要原因),从而使得本就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地区得到开发,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由于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吸引和强大政权的政府,在我国古代,一直有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定居的历史。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达到一个高潮,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杂居相处,彼此的风俗习惯不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强有力的汉化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这是关于初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历史,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晓文说财


南北朝的历史记载精简如下 :

武帝刘裕在公元363年出生。公元404年,刘裕平定桓玄叛乱,成为东晋最后一个权臣。公元409年,刘裕北伐并消灭南燕。公元416年,刘裕再次北伐,攻灭后秦。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刘宋。

高帝萧道成在公元427年出生。是西汉萧何的24代孙。公元474年,萧道成率兵镇压刘休范叛乱,此后便逐渐掌握刘宋朝政。公元477年,刘昱被杀,萧道成等人拥立安成王为帝,萧道成完全掌握刘宋朝政。公元478年,萧道成平定沈攸之叛乱,并杀死黄回,将主要反对派消灭干净,开始做代宋称帝的准备。公元479年,在萧道成的逼迫下,宋顺帝刘准禅位于萧道成。刘宋灭亡。萧道成登基称帝,是为齐高帝,南齐建立。

武帝萧衍于公元464年出生。公元500年,萧衍起兵反对萧宝卷,并于次年拥立萧宝融为帝。公元501年,萧衍率大军击败萧宝卷的军队,从此掌握南齐朝政大权。公元502年,在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后,萧衍代齐称帝,是为梁武帝,南齐灭亡,南粱建立。公元527年、529年、546年和547年,信奉佛教的萧衍先后舍身入佛门。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

武帝陈霸先于公元503年出生。公元524年,陈霸先在广州平息李贲的叛乱,开始受到萧衍的重视。公元548年,侯景叛乱,陈霸先率兵与之周旋,最终将侯景打败。萧绎即位后,将陈霸先封为征北大将军,后又进位司空。公元554年,萧绎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拥立萧方智,后王僧辩又改立萧渊明为帝,陈霸先杀掉王僧辩,废萧渊明,再立萧方智。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即位称帝,建立陈朝,南齐灭亡。

北魏 : 道武帝拓跋圭于公元371年出生。公元377年,拓跋圭祖父拓跋什翼犍因部落内乱被害,代国灭亡。公元386年,拓跋圭在牛川会盟,即位为代王,同年改代为魏,自称魏王。公元386年年底,拓跋圭大败叔叔窟咄,解决了北魏的内乱问题。公元390~公元394年,拓跋圭征服和吞并了周边大小部落,迅速充实了北魏的实力。公元394年和396年,拓跋圭两次率军大败后燕,开始进入中原地区。公元396年,拓跋圭称帝。公元397年,拓跋圭灭掉后燕以后,北魏成为北方地区最强大的政权。公元409年,拓跋圭被儿子拓跋绍杀害。

东魏 : 孝静帝元善见被高欢于公元534年拥立为帝,随后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在位 : 公元534年~公元550年。)

西魏 : 文帝元宝炬于公元507年,(在父亲元愉被软禁的期间)出生。公元508年,元宝炬的父亲元愉被杀。公元517年,元宝炬一家得以平反昭雪,此后,元宝炬逐渐成为北魏的朝中重臣。公元528年,元宝炬与北魏孝明帝密谋,欲杀乱政的胡太后,结果失败,孝明帝被杀,元宝炬被革职。公元534年,高欢反叛,攻下洛阳,元宝炬投奔宇文泰。公元534年,元宝炬被宇文泰拥立为帝,建立西魏。

北齐 : 文宣王高洋在公元530年,(高欢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公元549年,高澄被家中的厨师刺杀,年仅19岁的高洋挺身而出,将东魏的大权尽收手中。公元550年,高洋逼东魏孝静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建立北齐。公元555年,高洋率兵南征南粱,先胜后败,不得不撤军回朝。公元555年,高洋动用数万民工,建造了西起今山西大同、东到今河北居庸关的900多里长城。

北周 : 孝闵帝宇文觉(北周的开国皇帝是宇文泰的第三子)。公元556年,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禅让帝位给宇文觉。第二年正月,宇文觉正式即位,建立北周。但这个开国皇帝并无实权,国家大事都是由他的堂兄宇文护处理。…,…。到了静帝宇文阐,公元580年,宇文赞被荒淫无度淘空了身体,终于一命鸣呼。这8岁的小皇帝宇文阐根本不懂治理国家,于是北周的朝政大权就都落到杨坚的手里,一切国务均由杨坚做主,宇文阐成为杨坚的傀儡。公元581年,杨坚终于耐不住寂寞,逼迫宇文阐下诏让位给他,建立隋朝。三个月后,杨坚又派人杀了宇文阐,北周正式灭亡。

(如有错别字、漏字,敬请见谅。)


吾才是傻瓜


南北朝也称魏晋南北朝,那是一个乱世争霸、混乱不堪的年代,上承三国魏晋下启隋唐,南北朝是由晋的司马家族延伸而来,晋惠帝的老婆贾南风像疯婆娘一样乱政,而后爆发了“八王之乱”,晋室内斗越演越烈,北方的游牧民族趁虚而入,更加血雨腥风的“五胡乱华”开始了,匈奴、鲜卑、羌、前凉、西凉、后燕、前秦、后秦等七七八八十六个政权向后争斗不止,公元316年,西晋灭亡。


北方及中原成了异族把持弄武的舞台,汉人纷纷南迁,公元317年,皇族宗室司马睿在健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自始南北朝对峙而立于中华大地,北方继续混战,南方的东晋后来也发生“朋党之争”,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公元588年,汉人杨坚通过受禅北周静帝,发兵灭南陈建立隋朝,天下重归一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余年的大混战时代!


品历史春秋


南北朝是一段混乱且又神秘的历史。

它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北朝在北方进行朝代更迭,南朝在南方进行朝代更迭,长期维持着这种对峙形式。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所以说他是混乱的。

说他神秘是因为在这一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发展,道教的勃兴,波斯希腊文化的传入,使得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碰撞,发展,巨变。





尘风溪川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南北朝历史简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南北朝简介: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历史简史:

  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汉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汉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离心力渐强,导致了很多原南朝权贵军阀跟随归顺南梁的侯景发动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也完全崩溃,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方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响,皇室多为鲜卑族。朝中的汉族官员,多与胡人通婚,带有胡人血统。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方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并在篡夺北周建立隋朝之后,发兵南征灭南朝陈,统一了中国。

南朝政区承袭东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而侨州郡县及双头州郡也因为土断而变成一般州郡。自东汉末期实施的州郡县三级制,到隋平南朝陈后改为州县二级制而结束。南朝的州设刺史,郡设太守,只有丹阳郡因为是首都所在地而设尹。县设令、长。自宋以后,令多於长。与郡同级的有王国和公国,设内史和相。还有特为习称蛮民及僚族、俚族等少数民族设置左郡、左县和僚郡、俚郡。例如有南陈左郡、东宕渠僚郡等。当时州郡县有等级之分,大致上以距离首都远近为品级高低之分,诸州佐吏则按州的等级设置官员。扬、荆二州还有「二陕」之称呼。   

南朝疆域方面,南朝宋继承东晋疆域,基本上为二十二州上下。河南地于太初四年(422年)之后逐渐被北魏并吞,改以淮水为界。南朝齐基本上同南朝宋为为二十二州上下,可是相继失去雍州沔北及淮南豫州之地。南朝梁时州郡设置和疆域变化很大,因北伐获得淮北之地,一度达河南地。又开拓闽、越、平俚洞,破牂柯。到539年共有大小不一的一百零七个州。侯景之乱后,北齐占领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占领汉中巴蜀。西魏又受萧詧之托,率军夺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国西梁。南朝陈成立后国土不多,至569年开始陆续收复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并且一度夺下北周长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陈末时受北周入侵使得国土减少,仅剩长江以南至交广地区。

北朝政区承袭西晋与十六国,如同南朝一样为州郡县三级制。然而州辖区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级直接管理县,使得郡级逐渐虚级化,到583年隋朝正式定为州县两级制。北魏也设有侨州郡县和双头州郡(如南雍州),并将州郡县按人口数分等级。为了防范新附或异姓叛变,于406年将各级行政长官分立三位,其中州刺史方面须一位为宗室。北魏原设有负责地方军政的行台及管理数州军事的都督。到北齐定为行台制,北周则为总管制,都是负责数个州郡军事与行政的政区单位。北齐因为州辖区越分越细,于是设置行台兼管数州民政及军事。西魏则改称都督为总管,性质同北齐行台。北周时,总管一般兼任驻州刺史,并以所驻之州为名。北魏还特为鲜卑本族或其他民族(汉人除外)设置领民酋长来管理该族,地位只次于州刺史。又延续十六国政区,设有管理州境内其他民族的护军。其地位等同郡守,至457年废除。还有镇戍制,于重要的军事要地设镇。镇由镇将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巩固首都平城的六镇最重要,至孝文帝迁都后势微。六镇民变后,北朝的镇戍专管军事,不再具政区性质。  

 北朝疆域方面,北魏自代北之地(今山西省北部)崛起,至439年统一华北而结束十六国时期。其屡次入侵南朝宋,占领山东、河南与淮北地。又取南朝齐淮南地及南朝梁汉中、剑阁一带。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东部,东达辽西,南达江汉流域。在扩充领土期间,州郡多因时制宜,到487年开始整顿。到北魏孝明帝之后领土减少,州郡滥置。魏分东西后东魏有八十州,西魏有三十三州。北齐建立后,开始整顿政区规划,废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县。北齐江淮之地后被南朝陈占领。西魏屡次攻占南朝梁巴蜀之地与江汉之地。北周武帝灭北齐,取南朝陈江淮之地,领土大大扩充。到隋高祖开皇八年(588年)11月时南征南朝陈,开皇九年(589年)3月底统一南北。

南北朝政治制度   

南朝宋之后设有门下省,至此确定了三省制度。门下省负责献计策和劝谏皇帝,参与机密之事,又成为大权掌握的机构。北魏在北魏孝文帝以后,官制模仿南朝,至唐代仍沿用。北周时按周礼,设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是隋唐之后六部体制的源头。   

南北朝军事制度

  在南北朝时期,朝代常因为军权流入权臣手中而更替。南朝的军事制度大至延续两晋兵制,然而世兵制衰落,所以以募兵制为主。北朝在军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采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统一华北后逐渐成为世兵制。北朝后期出现府兵制,成为隋唐兵制的基础。   南朝兵种以步兵和水军为主,骑兵较少。兵源原本来自世兵制。但是因为战争的消耗、士兵的逃亡和被私家分割,部分兵户变为民户,兵源趋于枯竭,于是改以募兵制为主。南朝军队区分为中军(亦称台军)及外军。中军直属中央,平时驻守京城,有事出征。在南朝宋时,宋武帝刘裕加强皇宫兵力,以图扭转东晋以来外强内弱的局面。然而,由于宗室自相残杀而失败,历朝屡次有篡位之事发生。外军则归各地都督管制。都督多兼刺史,而且常与中央抗衡。   

北朝方面,北魏军队在初期以鲜卑骑兵为主力,其补给是由各部自行掠取。在统一华北过程中,汉族逐渐加入军队。当攻城战增加后变为步、骑兵混合。之后步兵成为主力兵种。北魏统一华北后,军队分为中军、镇戍兵和州郡兵。中军在平时守卫京城,有事则成为对外作战的主力。镇戍兵是为保卫边防而设置的。镇相当于州、戍相当于郡。初时仅设于北部边境,后来扩展到南部边境。州郡兵,是维持诸州治安的军队,有时也充作镇戍兵或是随军出征。北魏后期也逐渐形成固定的兵户。   

东魏和北齐的军队主要由六镇镇民和洛阳的鲜卑兵所组成,在北齐时又编成「百保鲜卑」。另外,也选汉族勇士来防备边界。西魏和北周受到鲜卑族传统和汉文化的影响,于550年创立府兵制。该制度将迁至关中的六镇军民编成六军,并设立八位柱国大。西魏权臣宇文泰为最高统帅,西魏广陵王元欣无实权,其他六个柱国则分领府兵,各督署2大。北周时又扩增柱国人数,并将兵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府兵虽为主力,但仍有守卫京师的中军、地方的镇戍兵及州郡兵等其他军队。而且由于世家豪族势力强大,大都拥有实力不弱的私兵。府兵制的特色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达到兵农合一的目标。后为隋唐兵制采用,并影响之后的历代兵制。


一图一史


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正宗中华民族被冲散的时期,不要以为中国的历史没有断过,想一想如果苻坚统一了中国那么还算中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