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在諸多家禽中,要數鵝最為玄妙。妙就妙在輾轉於人世,竟可以有這樣多的姿態。書聖王羲之對鵝愛得要死,不惜他的千金一字來換鵝。駱賓王就更不用說了,七歲就《詠鵝》,成千古絕唱,現在的孩子還在誦讀。但到了朱元璋,卻又有變化。鵝被蒸成一盤,用來殺功臣。徐達患背疽,朱皇帝就送鵝肉,鵝肉是發物,吃下只好喪命。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傳說中王羲之親筆寫的“鵝”字。(圖片來源於網絡)

書法和詩歌,極雅。陰謀與暗殺,極黑。兩個極端竟都可以聚於鵝一身,不免讓人細思極嘆。但好在兩極之間,還有最日常的生活,在這個區間,一個吃貨朋友卻道出了鵝的另一層意思。

他聲稱:在肉林之中,以鵝肉最佳。因鵝食草,只可放養,不可囚禁,所以,比起雞鴨,其肉更綠色環保,獨具真香。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從此,對鵝肉就有了偏愛。

其實,單論菜譜,鴨更搶鏡,北京有全聚德,南京有桂花鴨,鵝的戲份不多。真正讓鵝上臺面的倒是揚州、合肥這樣的自在小城,揚州的風鵝,合肥的貢鵝,皆有可觀之處。

但揚州為淮揚菜系的發源地,自古就是銷金之所,頂級吃貨打卡之地。論美食,底子實在是厚,端的是精饌如雲,妙品如雨,一道風鵝躋身其中,很難出頭。倒是合肥的氣像更為清淨無為,讓一道貢鵝得以獨領些許風騷。

合肥人烹製鵝肉,多走得是滷製的路子,卻又特別喜歡給鵝加上“貢”字。其實這是小地方的習氣,以為給皇上吃的一定是極好的。而且拉皇權來站臺,不僅有面子,而且有底氣。

其實像全聚德、六必居這樣真正直通大內的老字號反而很少用這個“貢”字,烤鴨就是烤鴨,醬菜就是醬菜,用不著貢來貢去。所以,行走全國,如果看到那些“貢”字當頭的貨,就知道皇上可能又當了一次“冤大頭”。

論合肥的貢鵝,以吳山貢鵝名氣最大,但也以吳山貢鵝的坑最多,坑就坑在正宗二字的敗壞。合肥滿大街的吳山貢鵝,但正宗貨不足十之一二,很多都是掛鵝頭賣鴨肉。

往往點一盤上來,不僅品相猥瑣,而且滋味敗興。細看膀爪,形銷骨瘦,大小分寸分明是鴨,連鵝都不是,卻非要厚著臉皮“貢”上來,只能讓人擲箸一嘆:人心不古,鵝將不鵝。

所以最穩妥的辦法,還是要到吳山貢鵝的發源地長豐去找。正宗的吳山貢鵝總店在長豐縣高速公路入口處,專業敬業的合肥吃貨往往不惜驅車往返兩個多小時,也要一嘗真味。

數年前,有友人組織夜宴,下午就驅車長豐,購一隻整鵝帶回,當晚上桌時,切好的大塊鵝肉需一個巨大的條盤才能裝下。果然是皮肉鮮香,味道醇厚,尤其是膀爪,啃起來足夠銷魂,恰到好處的韌勁,油而不膩的口感,佐酒一杯,那滋味,給個皇上也不換,根本就捨不得“貢”。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正宗的長豐吳山貢鵝


也只有吃到這個份上,才能知道,吳山貢鵝之所以能揚名立萬,的確還是有真功夫的。只可惜於燈火輝煌處,真功夫往往敵不過假山寨,與正宗遙遙相對,只能讓城裡的吃貨們相思時多,得嘗時少。

孔子說,禮失求諸於野,其實美食也一樣。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市井巷陌,也必有至美之味。合肥的肖氏貢鵝就是在野的美味,藏身於蕪湖路省圖書館對面的一個極小門面裡,肖氏貢鵝已門庭若市十數載。每天長長的排隊人龍往往下午開始,傍晚達到高峰。其中,尤以膀爪最為緊俏,晚到手慢無。在色香味上,能與正宗吳山貢鵝正面PK而不落下風者,在合肥非肖氏貢鵝莫屬。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肖氏貢鵝店門口不老的排隊傳說。(圖片來源於網絡)

肖氏貢鵝也是滷製,但與吳山貢鵝比,多了一分鹹香,在皮肉的口感上也更緊質,其路數更像是於風鵝與滷鵝之間獨闢出一方境界。

以前,肖氏貢鵝只通過小窗口外賣,不開飯店,顯得相當傲嬌。但如今也開了自己的店,提供堂吃。其實,市井美味最怕增量,產量猛增店鋪猛擴後,往往會丟失此前的精心精緻,很多傳統美食都曾在這條路上迷失,終至敗落。但願這道鵝不會如此。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自成一派的肖氏貢鵝


但在合肥,如果你想品嚐那道最硬的“鵝”,可能必須向巢湖方向移個步,因為那個方向正飄來東關老鵝湯的撲鼻香氣。

但說到東關,事情又有點複雜。以前東關屬於含山縣,含山縣隸屬巢湖市。所以東關老鵝湯一向是巢湖的一道傳統招牌菜。但經過區劃調整,巢湖市併入合肥,但含山縣卻劃歸了馬鞍山市,東關老鵝湯也就只好跟著姓了“馬”。雖然在感情上,巢湖人現在依然認為,這道菜卻還是“家鄉的味道”。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正宗的東關老鵝湯風采

跟吳山貢鵝一樣,東關老鵝湯的招牌聽著響,但其實也是個坑。巢湖滿大街的東關老鵝湯店也是魚龍混雜,山寨當道,正宗難覓。但這個招牌能在時光中站住腳,在正宗上就必有其絕活兒。 家禽之中,以老鵝燉湯最險也最難,所以雞湯鴨煲常見,而老鵝湯少見,而能以一道鵝湯獨擅勝場,更屬難得。近年來,合肥出現很多鵝湯火鍋館,欲與川味火鍋爭鋒,但可惜功夫支撐不了這份野心,反而將一隻好端端的鵝弄得不倫不類。

正宗的東關老鵝湯硬就硬在,既不在名稱上作“貢”字的文章,也不在做法上玩花樣,只將一個燉字做到了極致,終成一絕。正宗的東關老鵝湯在太湖山下,店名也直截了當,就叫“三口塘”,從合肥市驅車也只需一個半小時。

在此必須說一句題外話,由巢湖往太湖山一線,可謂是合肥周邊一條黃金景觀大道。沿途旗山鼓山羅列,范增墓碑儼然,更有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凌家灘遺址、褒禪山、運漕古鎮星羅棋佈,可謂集自然人文於一線,再配上這道老鵝湯,堪稱完美旅途,但合肥假日旅遊雖越來越熱,這條線路卻長期以來名聲不彰,知者寥寥,也是一件古怪事。

三口塘老鵝湯是東關老鵝湯裡最“硬”的存在,沒有之一。首先是硬在份量,拒絕零打碎敲,要上就是一整隻,而且肫肝齊全。

一聲上菜之後,一位師傅就會端著一口碩大的高壓鋼鍋緩步入場,放穩,揭蓋,滿鍋濃香飄出,湯呈淡琥珀色,一整鍋的大塊鵝肉隱約其間。只撈出鵝肫,就竟有拳頭大。這樣的一鍋實在是大有“水滸氣”,大塊吃肉,大碗喝湯,這份氣場是可以上水泊梁山的。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三口塘老鵝湯的霸氣登場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三口塘老鵝湯的霸氣登場


曾現場試驗過,一鍋的份量,可以讓四個成人僅吃肉就撐到飽,再喝湯能撐到炸。所以,去三口塘固然相當過癮,但組團人數如果不多,務必做好打包的準備。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打包盒幾乎成了三口塘的標配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打包盒幾乎成了三口塘的標配

其次是硬在味道,肉塊雖大,但妙在燉的酥而不爛,入口濃香。其實,萬物皆有原香,這是天賜的味道,非調料可以成就,三口塘的鵝肉,好就好在將老鵝肉的原香呈現的淋漓盡致,足可繞齒三日了。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大塊的鵝肉讓人慾罷不能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大塊的鵝肉讓人慾罷不能


鵝湯色澤誘人,一口喝下,會在你每一個味蕾上都刻入“醇鮮”二字,每一口都可以獨立成篇,滋味非雞湯可比。有同行吃友江湖人稱“湯司令”,是喝湯界一等一的高手,首次喝到此湯後,就下斷語:這是此生喝到的最好的鵝湯。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一道最好的老鵝湯


鵝!鵝!鵝!合肥最硬的菜早已潛伏在這首唐詩裡。

一道最好的老鵝湯

千年之前,駱賓王“詠鵝”,起篇就是:鵝鵝鵝,不多不少,正好三隻。如今在合肥論鵝,也是三隻。詩寫的好,與鵝烹製得好,有一個共同妙處,那就是都可以用來下酒的。秋風已起,凜冬將至,還有什麼比來一隻鵝更美妙的貼膘保暖方式麼?如果有,那就是三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