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QING MING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近来读了文化学者、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都嘟》,其同名脱口秀节目的精选文字内容,衣食住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知识,有见解,更有人生心得。其中一篇“清明未解之谜”讲述了清明节的由来,读罢印象十分深刻。

清明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晋献公最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想让其继位,然后就把长子杀了。另外一个儿子叫重耳,为什么叫重耳?因为有两个耳垂。重耳有点儿担惊受怕,于是跑了。跑的过程中,人困马乏,就昏厥过去了。他有一个家臣叫介子推,对他忠心耿耿,介子推找到一个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他熬了汤,把他给救活了。重耳说:“将来我如果能成为王,一定要报答我底下的人。”果不其然,后来重耳就继位了,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继位后,犒赏了很多人,唯独把介子推给忘了,忘得浑然不觉。介子推便离开晋文公,自己到深山里修行去了。那座山叫绵山。

后来晋文公在别人的提示下,忽然想到此事,又想到自己过去说过的话,君子言而有信嘛。所以到处寻找,最后在绵山中找到了介子推,希望他出来继续做自己的臣子。但此时介子推不愿意再为官,就带着老娘住在山里,悄没声地生存着。

晋文公使了一个狠招——放火烧山,希望把他逼出来。结果,介子推最后也没有出来,抱树而死。这就是清明节的最初来历。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将这一天作为寒食节。古人认为要纪念逝去的人,祭奠他们,这一天是不能动火的,所以叫寒食节。

寒食节和清明节前后就差三天,这三天衔接起来,有时就跟过一个节日似的。由于时间是固定的,就差三天,文化内容又有关联,寒食禁火祭祀,清明取新火踏青,也是祭奠先人。在唐朝之前,这两个节日分得非常清楚,大家过完寒食节,跟着就过清明节。宋代以后渐渐地就混为一个节日了,演变成现在的清明节。

寥寥数语,记录了节日背后的沧桑历史。一年中节日过得不少,但有几人了解过其中因由?又有几人为逝去之事哀婉叹息?万事万物皆有由来,回首往事,看看来时的路,亦是对节日的尊重。清明节缅怀先人,感叹生命交替,生者更应自强,体会和领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但在这“莫名其妙”之中,有生而为人的感动、快乐、忧伤、喜悦,我们相逢在这世间,便总要尝透离别的滋味。清明让我们记得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亦让我们更珍惜这生而为众生的美妙人间。我爱这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之书》

(印度) 克里希那穆提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4楼社科

007排05列03层-B821-49/258

本书是克氏教诲的精选,对于尚未领略克氏智慧之光的人而言,它是最佳入门读物,深入浅出,完整详实。对于已经入门的读者而言,它是深化之书,厘清困惑,涤净烦忧。绝对值得再三阅读,细细品味。克里希那穆提通过365天的冥想和静修,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见解展示出来,包含着生命哲学、人生意义探索、终极问题思考。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的光影形线:人生感想》

沈从文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4楼社科

056排04列04层-I01/13:2

本书呈现的是作为思想家的沈从文的真实面貌。他对人生与命运的哲理思考,予人以特别的启迪;对人性及现实的批评,因其深刻的洞察力而发人深省;对新中国的遥望与设计,因其赤子之心而令人感动。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美)威尔·施瓦尔贝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4楼社科

008排06列04层-B821-49/2199

在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后,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

在固定进行的读书会期间,他们开始了一段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之旅。借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学习倾听甚至葬礼等多个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和观点。最终,他们可以真诚地交换彼此对死亡的观点了。这本书是作者与母亲的亲身经历,笔触温暖,整本书不只是对母亲的追忆,也是爱书人的飨宴。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美)丹尼尔·克莱恩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4楼社科

008排06列04层-B821-49/2206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目的。”而在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不过,罗素却认为,叔本华其实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伪君子。——我们刚以为找到了人生意义,他们又把答案改了。丹尼尔•克莱恩带我们进行一次奇妙的哲学之旅,在金句中带我们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

(美)雷蒙德·穆迪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4楼社科

013排01列01层-B845.9/4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

己“死”而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的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引人深思。全书文字生动优美而富有哲理,读后不但能让大家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的品质》

周国平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社科文献借阅室

-I267/4127:3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不息》

(英)凯特·阿特金森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4楼社科

093排05列05层-I561.45/88:2

要是能够不断重复人生,直到对生命满意为止,你敢这么做吗?

厄苏拉出生在1910年的英格兰,一个暴风雪之夜,因为医生没能及时赶到,她一出生便窒息而死。然而,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厄苏拉再次出生并活了下来。之后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无数次的机会。每当犯错,她的生命便会戛然而止,然后陷入新的轮回。她一次次经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残酷的时刻,也一遍遍承受失去至亲的悲苦。直到她意识到,只有做正确的事,才能结束这可怕的轮回,她会怎么做呢?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此时众生》

蒋勋

借阅地址:长沙图书馆-社科文献借阅室

-I267/2752

这是蒋勋用心写下的生活周记,从某年五月开始,止于次年五月。在每个当令节气,他观察、体会自然的细微改变,记录下这些晨昏光影、花香叶色、林风潮响、虫鸣蛙声。从他宛如画笔的文笔中,我们可以再现珍贵的记忆,在四季流转中发现生命之美,在自然万物里看见自己与众生。 这些文字更饱含他对友人、对母亲的深情,这既是一份横亘二十四节气的美的生活记录,也是给至爱别具深意的礼物。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扫描二维码,下载“学习强国”App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来源|长沙图书馆 典藏管理部

整理 | 南瓜

本号由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长沙图书馆在哪里?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乘车路线

路线一:乘520路、804路至滨江文化园站。路线二:乘2路、357路、111路至北辰时代广场站。路线三:乘11路、106路至馆一厅站

路线四:乘地铁1号线至北辰三角洲站1号出口)。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