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讓我更愛這生命

QING MING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近來讀了文化學者、收藏家馬未都先生的《都嘟》,其同名脫口秀節目的精選文字內容,衣食住行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有知識,有見解,更有人生心得。其中一篇“清明未解之謎”講述了清明節的由來,讀罷印象十分深刻。

清明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晉獻公最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想讓其繼位,然後就把長子殺了。另外一個兒子叫重耳,為什麼叫重耳?因為有兩個耳垂。重耳有點兒擔驚受怕,於是跑了。跑的過程中,人困馬乏,就昏厥過去了。他有一個家臣叫介子推,對他忠心耿耿,介子推找到一個僻靜處,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他熬了湯,把他給救活了。重耳說:“將來我如果能成為王,一定要報答我底下的人。”果不其然,後來重耳就繼位了,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繼位後,犒賞了很多人,唯獨把介子推給忘了,忘得渾然不覺。介子推便離開晉文公,自己到深山裡修行去了。那座山叫綿山。

後來晉文公在別人的提示下,忽然想到此事,又想到自己過去說過的話,君子言而有信嘛。所以到處尋找,最後在綿山中找到了介子推,希望他出來繼續做自己的臣子。但此時介子推不願意再為官,就帶著老孃住在山裡,悄沒聲地生存著。

晉文公使了一個狠招——放火燒山,希望把他逼出來。結果,介子推最後也沒有出來,抱樹而死。這就是清明節的最初來歷。

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將這一天作為寒食節。古人認為要紀念逝去的人,祭奠他們,這一天是不能動火的,所以叫寒食節。

寒食節和清明節前後就差三天,這三天銜接起來,有時就跟過一個節日似的。由於時間是固定的,就差三天,文化內容又有關聯,寒食禁火祭祀,清明取新火踏青,也是祭奠先人。在唐朝之前,這兩個節日分得非常清楚,大家過完寒食節,跟著就過清明節。宋代以後漸漸地就混為一個節日了,演變成現在的清明節。

寥寥數語,記錄了節日背後的滄桑歷史。一年中節日過得不少,但有幾人瞭解過其中因由?又有幾人為逝去之事哀婉嘆息?萬事萬物皆有由來,回首往事,看看來時的路,亦是對節日的尊重。清明節緬懷先人,感嘆生命交替,生者更應自強,體會和領悟生命的意義。

“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裡,彼此相逢,彼此問候,並結伴同遊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後我們就失去了對方,並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地來到世上一般”。但在這“莫名其妙”之中,有生而為人的感動、快樂、憂傷、喜悅,我們相逢在這世間,便總要嘗透離別的滋味。清明讓我們記得生命中出現過的人,亦讓我們更珍惜這生而為眾生的美妙人間。我愛這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之書》

(印度) 克里希那穆提

借閱地址:長沙圖書館-4樓社科

007排05列03層-B821-49/258

本書是克氏教誨的精選,對於尚未領略克氏智慧之光的人而言,它是最佳入門讀物,深入淺出,完整詳實。對於已經入門的讀者而言,它是深化之書,釐清困惑,滌淨煩憂。絕對值得再三閱讀,細細品味。克里希那穆提通過365天的冥想和靜修,將自己對生命的深刻見解展示出來,包含著生命哲學、人生意義探索、終極問題思考。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的光影形線:人生感想》

沈從文

借閱地址:長沙圖書館-4樓社科

056排04列04層-I01/13:2

本書呈現的是作為思想家的沈從文的真實面貌。他對人生與命運的哲理思考,予人以特別的啟迪;對人性及現實的批評,因其深刻的洞察力而發人深省;對新中國的遙望與設計,因其赤子之心而令人感動。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

(美)威爾·施瓦爾貝

借閱地址:長沙圖書館-4樓社科

008排06列04層-B821-49/2199

在得知母親胰腺癌晚期後,威爾一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件事並自然地跟母親溝通。偶然的一天,他們開始閱讀同樣的書,為了在母親之後的化療中兩人可以一起探討這本書。兩個人的讀書會就這麼開始了。

在固定進行的讀書會期間,他們開始了一段閱讀廣度和人生深度的對話之旅。借閱讀,他們探討了勇氣、信仰、孤獨,感恩、學習傾聽甚至葬禮等多個話題,分享著各自對文字和生命的態度和觀點。最終,他們可以真誠地交換彼此對死亡的觀點了。這本書是作者與母親的親身經歷,筆觸溫暖,整本書不只是對母親的追憶,也是愛書人的饗宴。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

(美)丹尼爾·克萊恩

借閱地址:長沙圖書館-4樓社科

008排06列04層-B821-49/2206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蘇格拉底說,“人要過一種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無約束地嬉鬧作樂。”他的學生、享樂主義者亞里斯提卜卻認為,“純粹的快樂才是生活的目的。”而在悲觀主義者叔本華眼裡,“不想太過悲慘的話,保險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開心。”不過,羅素卻認為,叔本華其實是一個貪圖享樂的偽君子。——我們剛以為找到了人生意義,他們又把答案改了。丹尼爾•克萊恩帶我們進行一次奇妙的哲學之旅,在金句中帶我們找到人生的真正意義。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死後的世界:生命不息》

(美)雷蒙德·穆迪

借閱地址:長沙圖書館-4樓社科

013排01列01層-B845.9/4

這是一本探討死亡與瀕死體驗的智慧之書。作者聽到一位精神病學家講述自

己“死”而復生所經歷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學講授柏拉圖“靈魂不朽”專題時聽很多學生講起類似的故事,大感震驚,遂投入到對該現象的研究中。在本書中,作者直接或間接採訪了150名有上述經歷者,總結出15個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瀕死體驗的概念。另外,作者還將其與人類歷史上對於死後世界的重要哲學論述加以比較,並列舉心理學、自然科學對該現象的解釋,邏輯清晰,說理翔實,大大增加了本書的科學性與哲學內涵,引人深思。全書文字生動優美而富有哲理,讀後不但能讓大家對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現有的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的品質》

周國平

借閱地址:長沙圖書館-社科文獻借閱室

-I267/4127:3

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這些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過肉身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的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讓生命迴歸單純,活出生命的品質。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生命不息》

(英)凱特·阿特金森

借閱地址:長沙圖書館-4樓社科

093排05列05層-I561.45/88:2

要是能夠不斷重複人生,直到對生命滿意為止,你敢這麼做嗎?

厄蘇拉出生在1910年的英格蘭,一個暴風雪之夜,因為醫生沒能及時趕到,她一出生便窒息而死。然而,在同一天的同一時刻,厄蘇拉再次出生並活了下來。之後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無數次的機會。每當犯錯,她的生命便會戛然而止,然後陷入新的輪迴。她一次次經歷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殘酷的時刻,也一遍遍承受失去至親的悲苦。直到她意識到,只有做正確的事,才能結束這可怕的輪迴,她會怎麼做呢?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此時眾生》

蔣勳

借閱地址:長沙圖書館-社科文獻借閱室

-I267/2752

這是蔣勳用心寫下的生活週記,從某年五月開始,止於次年五月。在每個當令節氣,他觀察、體會自然的細微改變,記錄下這些晨昏光影、花香葉色、林風潮響、蟲鳴蛙聲。從他宛如畫筆的文筆中,我們可以再現珍貴的記憶,在四季流轉中發現生命之美,在自然萬物裡看見自己與眾生。 這些文字更飽含他對友人、對母親的深情,這既是一份橫亙二十四節氣的美的生活記錄,也是給至愛別具深意的禮物。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掃描二維碼,下載“學習強國”App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來源|長沙圖書館 典藏管理部

整理 | 南瓜

本號由湖南芙蓉律師事務所提供常年法律顧問服務

長沙圖書館在哪裡?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乘車路線

路線一:乘520路、804路至濱江文化園站。路線二:乘2路、357路、111路至北辰時代廣場站。路線三:乘11路、106路至館一廳站

路線四:乘地鐵1號線至北辰三角洲站1號出口)。

清明,让我更爱这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