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電狂響》,測心理年齡

2018年12月28日,由於淼導演,佟大為、馬麗、霍思燕、喬杉等人主演的2019年元旦賀歲檔電影《來電狂響》上映以來,廣大觀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影片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看《來電狂響》,測心理年齡

總體來看,《來電狂響》以人性的自私和責任、委曲求全和追求自我之間的鬥爭為主題,以愛情、親情、友情為主線,以“低頭一族”的“手機控”為切入點,融合了網絡直播、精神出軌、閨蜜插足、同性戀、家庭冷暴力等當下社會關注的話題,讓觀眾在嬉笑怒罵的情節發展中,放鬆了身心,又隱隱留下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思考,應該算是一檔可圈可點的賀歲之作。

影片中,6個好友有著70後、80後人鮮明的特徵,男的或者油膩,或者穩重而冷漠,或者散發著沉重的文藝氣質;女的或者委曲求全,或者自怨自艾,或者清高自負;只有一個90後的“白富美”,卻還是個“傻白甜”。

看《來電狂響》,測心理年齡

7個人,7部手機,2對夫妻,1對戀人,1個單身女強人,一場聚會,卻展現出了生活百態,將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人性之“鬼”展現在觀眾面前。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觀眾,就有對《來電狂響》不同的理解和感觸。那麼,讓我們試著通過觀眾觀看《來電狂響》時不同的反應,來揣測一下觀眾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婚姻狀況。

以下娛樂,純屬揣測,切莫對號入座。

看《來電狂響》,測心理年齡

一是痛哭流涕。這種反應的觀眾一般來說,應該是女性觀眾,並且可能處於婚姻或者戀愛的起伏階段,年齡大約在30歲以下,對影片中的一些情節感觸頗深,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二是感覺沒勁。這種反應的觀眾,一般來說應該是男性朋友,並且年齡不大,多是90後、00後,可能未婚,對生活的感悟不深,手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組成部分。無手機,不生活。

看《來電狂響》,測心理年齡

三是反思。這類觀眾對自己的戀人或者愛人有著發自內心的情感,但由於受人性“內鬼”的支配,可能做過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或者正在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看過影片之後,有所悔悟,有所愧疚。這類觀眾,男女皆而有之,已婚居多。

看《來電狂響》,測心理年齡

四是麻木。對影片中演繹的故事,深有同感,但看過就看過了,笑過就完了,沒什麼感覺。這類觀眾,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內容充實而且穩定,電影裡的生活,已經掀不起內心的波瀾。此類觀眾,多是男性,至少是80後。

看《來電狂響》,測心理年齡

五是寫觀後感。就像小編這樣的,仔細揣摩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情節、每一句臺詞,像寫作業一樣,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只為完成一篇觀後感,等待你的點擊和評論。這類觀眾,多是少年白頭,或者單身狗,生活不易,流量來抵。

看過《來電狂響》的,切莫對號入座,但歡迎文後評論。

沒看過《來電狂響》的,還等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