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仁爱民的南阳知府“刘青天”

晚清南阳知府——刘拱宸

在南阳府衙的二堂(即思补堂)内,悬挂着这样一幅匾额——政成蒲鞭、量比刘宽。这匾额,时刻提醒着为官者,要宽以待人、从轻发落。这匾额,唤醒了沉睡在府衙里的廉政故事,遥想起当年两位清流官吏的领导风采。

刘宽是东汉桓帝时的南阳郡守,为政清廉,宽仁爱民。刘拱宸是清代同治年间的南阳知府。他非常崇仰名臣刘宽,自认是刘宽后人。做南阳知府时,他处处师法刘宽,为官清正,南阳百姓妇孺皆知,都叫他“刘青天”。

宽仁爱民的南阳知府“刘青天”

为官清正

刘拱宸(1807年生),字星平,清代江西新昌人(今江西宜丰县人)。他一生博学强记,才思敏捷,主要著作有《长平学治小谱》、《居官慎刑录》、《桐花书屋诗文稿》、《中州游记》、《年谱》等。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刘拱宸取得拔贡资格,被任命为吉安府学训导,主管吉安的文化教育工作。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考取举人功名,四年后又考取进士,任河南西华县知县,后再升陈州(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知府。

同治五年(1866年),河南巡抚李鹤年考虑刘拱宸的贤德,把他安排到南阳任知府,官居四品,比一般知府官阶高一级。

据《河南巡抚题奏刘拱宸事迹清册选录》记载,刘拱宸赴任途中,看到有饥民,就借贷赈济。当时旱情极为严重,在旅途住宿时,他心怀虔诚,默默祈祷。到五月刚刚接篆时,大雨如注,万民欢悦,南阳百姓都说这是“随车雨”。

刘拱宸倡明正学,深恐愚民无知惑于邪说。因此他刚到任,就刊刻《孝经》数万部令阅,南阳郡的百姓遍诵之,使大家知晓立身、事亲、忠君、敬长等大道共为人心风俗虑者,至深且远。

刘拱宸刚到任的这年11月,许州襄城县辛店寨陈老八勾结匪党谋为不轨,窜扰叶县柳庄一带,势甚张。刘拱宸当即督带练勇,星夜驰往会剿,歼毙多名,又搜捕余党,分别正法。 刘拱宸持躬端严,居宦廉介,没有公事不与士民交往,一时间,净化了政治生态,实现了弊革风清。

百姓常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但是刘拱宸并不是这种昏庸的知府。相反,他崇尚德政,放宽刑罚。当时,遇到诉讼之事,刘拱宸常先召事主到便室中,询问事情经过和是非曲直。不是情况特殊,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让事主屈膝公堂。每当听讼,他必劝谕谆切,令其自思。比如内乡马中范兄弟、叔侄打官司也已多年,刘拱宸以祁相国所写的楹联示之,其言曰:“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讼者恸悔,誓不再讼,愿刻诸石以自警,刘拱宸曾在石上写上几句跋语,至今夸为美谈。

在公案前,刘拱宸还特设两块竹蔑编织的席子。遇到父子或兄弟相争,就让年幼者长跪于篾席上,罚读《孝经》,以“蔑”通“灭”。如果不孝就“天诛地灭”,让当事人从内心里悔过自责。今天在府衙二堂前的地上,还铺着两块篾席。

振兴教育

刘拱宸性情慈惠,尊崇前贤,所到之处务先从事教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每月的考试,他一定要当面勉励学生,士子们深受鼓舞。

当时南阳屡遇兵灾,粮食欠收。民间即使有聪秀的穷困子弟,也大多无力从师。为此,刘拱宸就按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捐款开办八处义学,让穷苦百姓免费上学,延请名师勤于训诲,“原顾名思义各相劝勉,庶正人心而端风化焉”。

他在城厢设立八所学堂,府、县的学校和礼乐祭器毁损,他亲捐银一千多两重修购置;他捐修南阳府文庙,倡导读书之风。

刘拱宸为政之暇,依然手不释卷,历观古来治绩,以期施行之当世,其精勤有如此者。南阳郡志自康熙甲戍(1694年)至今历年既久,不只记载阙略,而且板片漫漶。为此,他征集文献,先纂修《南阳人物志》,并亲自做序。刊刻完成后,他又辑录《艺文志》,博采旁搜,精择约取,琅琅炳炳,十三属之灵秀、千百年之菁华,都在此荟萃。“其表彰前贤,有功文教,至今宛郡士民颂德不己。”

南阳郡旧有唐代大将张巡、明代大臣铁弦的二忠祠宇,年久失修,荒废不用。刘拱宸为表扬忠义,捐廉倡修,一律整齐,实在值得“振纲常而兴节义”。其他有关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无不兴修,以昭示恭谨、严肃。

宛南书院规模宏敞,但是兵燹以来倾废殆尽。他到任伊始,特意整顿,增修墙坦,添置斋舍,使书院重焕新颜,成为清代河南省最大的书院之一。其规模与驰名的嵩山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不分伯仲。当时,在这里学习的生员和童生,云集景从。“宛郡文风为之丕振,士人深感戴焉。”

上給世纪以来,宛南书院历经多次变迁,省立南阳中学、南阳一中等先后设于此处。丁声树、杨廷宝等5位院士先后从这里走出,这在全省所有百年名校中绝无仅有。100多年来,作为南阳的最高学府,宛南书院被称为南阳的“文脉”和“文曲星座”。

为了改变当时南阳的社会风气,他还亲自从陈州府(今淮阳县),聘请三位精通乐舞的老师到宛南书院,招士子中聪慧之人生学习音乐。表演祭祀乐舞时,各地来观赏的人成百上千,南阳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当时,越南来进贡的使臣从北京归来,经过南阳。因贡使敬慕刘拱宸的治政业绩,便前来拜会,赠送他许多衣物,但刘拱宸坚辞不受,反以《孝经》、《谢康乐诗集》、手工草编团扇回赠他。越南贡使不由得称赞刘拱宸:“中国第一流人也!”

宽仁爱民的南阳知府“刘青天”

宛南书院

以德化民

刘拱宸在南阳多年,专心致力于以德化民,始终保持廉洁,自己日常生活非常俭约。“冬无完裘,夏无完葛”。他冬天的皮衣、夏天的葛衣,常常露着缝补的痕迹。而且其“署中宦眷亦食蔬食”,力挽奢靡。妻子纺织不停,补贴家用;孩子不穿绸绢。

南阳府衙内,还陈列着刘拱宸的白菜碑,上面刻着“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告诫自己要清廉俭朴,关心百姓疾苦,不能让百姓面带菜色。

南阳郡地广人浮少蓄积,一遇饥岁则乱萌易生,“以民为国本”的刘拱宸就设立义仓,以备旱涝饥荒。每到冬天,刘拱宸备坛粥,给棉衣,收养老幼,穷民兵者给以药,毙者给以棺,万民感德。养济院、贫民居处房屋残破的,他一律加以修葺。其体恤穷苦,可见一斑。

刘拱宸为人清廉正直,与人和蔼可亲,论事必将大体。虽然有时斥责下属,慷慨直陈,但也合情合理,大家没有什么委屈。南阳百姓说:“二百年来,南阳知府中,兴学养士、实心爱民者,最突出的就是刘拱宸等人”。

同治十年(1871年),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刘拱宸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阳知府任上,时年63岁。即使病势沉重时,他也绝口不言家事,谆谆以公事之利弊、生民之休戚为念。逝后,他“囊橐(náng tuó)萧然,几至不能归见。”南阳百姓闻此噩耗,“无不挥泪陨涕,哭我刘青天之云亡也”。同治十二年(1873年),刘拱宸入祀南阳的名宦祠。

宽仁爱民的南阳知府“刘青天”

刘拱宸白菜碑

踏历史长河,敛一身风华。我们从南阳府衙了解到这位呕心沥血的“父母官”,怀揣着歆慕的感动,打捞起岁月的沉淀。让我们能隔着百多年的光阴,遥想刘拱宸这位晚清官吏的风采——度量渊涵,识见宏远,不慕宠荣,不避艰险。

其实,像刘拱宸这样懿德高行的“父母官”大有人在,比如庄有信、傅寿彤、陈中荣等。是南阳成就了这些在历史上惊鸿一现的能吏,还是他们成就了南阳曾经的繁华?让我们铭记每一位为南阳鞠躬尽瘁的知府,在斗转星移、岁月变迁中,犹自笑迎风雨。

宽仁爱民的南阳知府“刘青天”

南阳府衙豫南首郡牌坊

(雨果 故乡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