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股票都說上證指數,不說深證和創業指數?

易怒的河馬


在A股市場的各種表述中,有時候說大盤股指,其實指的就是上證股指,也有的人稱為滬指。而絕大多數的股評分析家都會以上證股指為參照,進行市場的整體分析。



這裡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個方面原因,上證股指集中的都是A股市場的巨無霸,都是盤子比較大,市值比較高,各行各業龍頭地位的上市公司。它們佔有市場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說它們的走勢關乎著市場的整體局勢,所以在分析市場整個盤面的時候,一定會首先關注上證股指的走勢。

第二個方面原因,A股市場最大的不變就是永遠變化,其實在A股市場做評論員是非常辛苦的,因為你永遠處於錯與對的邊緣,稍一不留心就會出現打臉的情況。而創業板或者深成指波動一般都比較大,情緒化交易比較嚴重,有的時候短期方向並不明確。而上證股指則相對平穩,大致符合市場的運行規律,波動越小,相對結構越清晰,所以從這個維度來說,分析上證股指的走勢相對更客觀些。

第三個方面原因,政策在A股市場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策導向決定著股市的走向,而上證50的權重藍籌公司就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它代表著市場政策的風向,也代表著未來的國家戰略,所以說它的走勢具有非常清晰的政策引導,所以也必須重點關注。

雖然上證股指比較重要,但由於盤子比較大,市值比較高,波動率過小。對於散戶來說,更願意關注創業板或者是深成指的票,有的時候會出現,看上證股指的臉色,做創業板的票,轉A股市場的錢。


小散李大鵬


為什麼股票都說上證指數,不說深證和創業板指數?上證指數的編制是有缺陷的,但它之所以能成為滬深股市最具關注度的指數,跟市場長期運作而逐步約定俗成有密切關係。

在90年代初滬深股市剛剛成立時,買賣滬市股票的股民一般就看上證指數,而買賣深市股票的股民都要看深圳綜指,這兩個指數都是綜合指數,即滬市或深市所有的股票都包含在內參與指數的計算。

比如上證指數,其理論算法是:今日上證指數=今日滬市每個股票總市值(股價×總股本)之和/基期(1990年12月19日)滬市每個股票總市值之和×100(乘數100起著放大的作用)。但這個算法只適合於上交所成立之初,今日和基期股票一樣多,才能互相比較。隨著股票的陸續發行上市,這種比較就不對等了,因而目前上證指數的真實算法是把理論公式進行變形後形成的連環算法:今日上證指數=今日滬市每個股票總市值之和/昨日滬市每個股票總市值之和×昨日上證指數。這種算法,不是純粹數學的變形,在新股上市前後和分紅送股除權前後,股票的個數和股票的價格或數量就能巧妙地切換過來。深證綜指的算法與上證指數基本一樣,基期是1991年4月3日。

後來,深交所借鑑香港恆生指數和美國道瓊斯指數這些成份股指數的做法,選取40個股票編制深證成指:今日深證成指=今日成份股流通市值(股價×流通股)之和/基期(1994年7月20日)成份股流通市值之和×1000,並在實際計算中採用了上述的連環算法。有了深證成指後,深交所一般都在行情軟件最顯眼的位置揭示深證成指,而深證綜指還在編制,只不過在軟件中要自己搜索找出來。但由於我國股市的特點就是股票輪炒,40個成份股能否代表深市的情況就存疑,股民對深圳成指還是不太適應,深圳綜指找起來又麻煩,大家就逐漸把眼光轉移到老牌的上證指數上來了。2015年初,深圳成指的成份股擴容到500個,部分股民也慢慢適應它了,但上證指數的獨特地位還是無法撼動。

上證指數用總股本作為權重來計算指數是失真的。2005年之前,很多股票的流通股只佔總股本的三四分之一,大量國有股、法人股(私企只有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這是市場成立之初的“穩妥”想法,發行公眾股在市場中流通,但大量股份不能流通,防止被別人控股,也避免對市場形成太大的衝擊。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上市公司方面發覺,發生併購的可能性較小,而這麼多非流通股如果能賣出,那就是一筆鉅款呀。每當有“國有股減持”的傳聞出現,股市就應聲下跌,因為股民只買單公眾流通股,非流通股想來搶錢,大家只能以腳投票了。但是,2005年到2007年,國有股減持搖身一變為股權分置改革,通過給當時股民送股補償的辦法,改革順利地進行下去。配合這場天翻地覆的改革,上證指數也從2005年6月6日的998點上升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點。後面,隨著股權分置改革效果的漸次顯現,很多企業的非流通股經過一定限期後就可以流通了,上證指數在股改前後的對比就顯得反差很強烈,2007年6124點時的滬深股市流通市值才8.5萬億,而到了2015年6月12日的高峰5178點,滬深股市流通市值已經到了57萬億,現在這個數字又回到43萬億。股改和新股上市的疊加作用,使得上證指數的分析意義讓步於流通市值了。

2000年左右,深交所準備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搞創業板,主板股票的發行就交給上交所了。後來由於納斯達克股票在2001年見頂回落跌幅太大,創業板的想法就暫時沒法施行,又搞了折中的方案:2004年中小板上市。直到2009年,創業板才成功實現。這樣,中國最大的公司尤其是大型國企很多都集中在滬市主板上市了,這使得原本是綜合指數的上證指數也具有一些成份指數的特點,因而儘管上證指數的算法存在不足,但大家還是最關注這個讓股民又愛又恨的獨一無二的股價指數。


JohnTim2019


這個我要給你科普一下,

1、首先,上海市場,裡面的上市公司,國企央企很多,而深圳成指,包含創業板和中小板,裡面的小企業,民營企業很多。有一個知識點,國民經濟的骨幹,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這是以前課本上的東西。所以,你就要明白,上海指數,代表了大部分的國民經濟,所以,說上證指數,是大盤指數。

2、上海這個地方,在多年以前,上世紀20--50年代,就一直是亞洲的金融中心,而深圳只是一個新興城市,所以,從歷史來看,上海的指數,也能代表大盤。

所以,從這方面,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說大盤,就是上證指數了,如果你還有其他股票方面的疑問,歡迎和向我提問。~~


實戰之王股票作手


截止今天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32萬億流通市值27萬億共1495只股票。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21萬億流通市值15萬億共2167只股票。2015年5月20日前深成指成份股只有40只,並持續十多年,所以股市分析師、專家就把深成指忽略不計了,什麼嬰兒底之類控指數更方便了,久之直接把股市叫做A股了,但顯然不是反映總體實質市場了,大小盤股不分開科技股與傳統工業股不分開,只說A股指數根本上是沒有意義的。簡單地說你有69%的幾率可能買的不是A股,世間事大抵如此。。。


貝實驗室


上證指數是中國最早發佈的指數,這一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開始發佈。上證指數是根據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根據市值的大小,按照一定計算方法編制的指數,一般由大盤股和藍籌股組成,都是業績相對穩定的大公司。

我們平時說的指數主要是指上證指數,因為它包含了大部分中國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石油,工行,石化,中國人壽,中行,神華,平安,招行,交行,中國鋁業等前十大權重股,市值合計約佔上證綜合指數的60%。

上證指數目前採用派許加權方法,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所以市值越大,在漲跌的過程中對大盤的影響越大,進而對整體股票市場的影響也大。上證指數的上漲下跌通常都會影響到深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

而深證指數代表的一般都是中小盤股和二線藍籌股組成,以中小型公司為主。深證指數的權重股漲跌會對深證指數有較大影響,進而會對代表小型公司的創業板指數有一定影響,但對上證指數影響較小。

所以在股票市場,我們指的指數一般都是上證指數。

如果您覺得有用,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收藏。



老百姓投資


有人說: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不是晴雨表不在討論範圍。

上證指數屬於綜合指數,深證指數屬於成分指數,至於創業板屬於分類板塊。

既然要反應國民經濟的好與不好,指數中就必須包含所有行業,所有的上市公司,所以上證指數是包含所有行業的一類指數,特點是全面。其和恆生指數納斯達克一樣,儘量反應一國的經濟情況。

深證成指只包含四十個行業,不反應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

如果股民想知道某類行業是上漲的領頭羊,可以查看分類指數。

所以說,上證指數主要在對外報道的時候使用 。


蒐藏夾


上證指數不能代表中小創指數,比如漂亮5O帶動上證創3570點,而中小創指數連續陰跌沒有和上證同步,今天上證下跌超過4%而創業板下跌2%上證指數靠金融股在左右漲跌,管理層可控基金,卷商部分權力走勢相對溫和一點,上證是管理市場的臉面所以都以上證為列。


松柏2235


有以下幾點原因:

1、首先上證指數在股票交易軟件中都是排在最前面的,人有一種習慣看第一。

2、由於上交易所比深交所正式成立時早了半年,所以先入為主,叫習慣了,後來的就叫不慣了,老股民也會影響新股民的叫法,一直傳下去。

3、在上交所上市的企業都是大公司或國企央企,都是實力強大,影響力強大,在市場比較有代表性。


南飛一號


我們常說的大盤指數多少點指的就是上證指數,還有上證50 滬深300指數 創業板指數都是比較重要的,為什麼用上證指數代表我國股指,原因就是上證上市的企業以國企 行業龍頭 為主的大盤股,這樣才能真正的代表我國股指的真正指數水平,當然還有很多原因,這個是最重要的!


北北2008


上證指數:上海掛牌交易,大盤股大公司多,股民也多,6字開頭,基本代表整個A股。深證和創業板是000和3字開頭,可以這麼說吧上證指數是主力,其它的是股民。現在新推出科創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