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记忆│义和镇的区划历史沿革

义和镇的发源地

湖王屋子

义和记忆│义和镇的区划历史沿革

义和记忆│义和镇的区划历史沿革

据有关史料记载,义和镇成陆起源于西部地带与沾化县交界处。人烟出现源于徒骇河沾化入海段——绛河。明朝后期,此处即有渔民在湖王洼流动居住,逐有沾化渔民到此打渔为生,出现不少渔窝棚,人称湖王屋子。1833年,沾化县大王家村人到此打渔为生多年的王成铭定居立村,为义和镇最早出现的村落和居民。1900年,蒲台县高有亮到此垦荒种地,又逐步发展为一个微型村庄,即今蒲台村。直至1904年,这片湖泊沼泽地,因黄河改道淤积之后很快消失。位置:南起大山、三合、蒲台至义和庄为东侧;南起德民、河王,经同合、北太平、四顷坝、西河至太平,为西侧。两侧呈弧形构成一浅水湖泊,并且西侧地势低洼,史称湖王洼。后有逐多外地垦户、移民、商人等居栖,形成多个村落。此为今义和镇的发源地。

老供销社

义和记忆│义和镇的区划历史沿革

义和记忆│义和镇的区划历史沿革

义和镇的区划沿革

1912年(民国元年)义和镇属武定府沾化县。1913年,义和镇属岱北道沾化县。1914—1925年义和镇属济南道沾化县。1925—1928年义和镇属武定道沾化县。1928—1931年义和镇属山东省沾化县。1931年,国民政府将乡设置改为区乡镇设置,义和庄为沾化县六区,辖1镇9乡:即义和镇(3)、蒲台乡(3)、仁爱乡(6)、王集乡(4)、瑞丰乡(5)、大英乡(4)、郭王乡(6)、裕丰乡(2)、新丰乡(2)、仁合乡(3)共38个村。当时薄家屋子(薄家)、大牡蛎(大牟)属利津县五区新仁乡;北夹汪(后夹)、南夹汪(中夹)、邓家草场属利津县五区新义乡管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政府划沾化县属鲁北行署,抗日民主政府划沾化县属冀鲁边区。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沾化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义和镇隶属变化同沾化县。1941年11月,义和镇划属垦利县三区(镇府驻罗家)。1942年8月,沾化县六区以义和庄为界,划为南六区和北六区,并建立八区。1944年4月,八区并入北六区,1945年3月,南北六区合并,仍称六区。1949年9月,沾化县六区改为义和区。1950年2月,义和区改为八区。5月11日,沾化县归属惠民专区。1952年4月,全县建乡,八区辖13个乡:义和乡、小河乡、河东乡、同和乡、大牟乡、刘坨乡、兴和乡、仁和乡、河北乡、民生乡、李坨乡、新建乡、劝学乡。

镇政府老办公楼

义和记忆│义和镇的区划历史沿革

义和记忆│义和镇的区划历史沿革

1957年12月11日,沾化县按省委指示,撤区并乡,义和所属区域设义和镇、大牟乡、刘坨乡、劝学乡、仁韩乡、利津县所属部分未变。1958年6月,建立中共义和工委,属县委派出机构,负责沾化东部乡镇工作。1959年4月28日撤销。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义和镇改称义和公社(称跃进九公社)。1958年—1963年间,薄家屋子、大牟里、六顷等村属下河乡。1958年10月,根据《山东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沾化县义和公社属淄博专区。1958年11月,利津县并入沾化县。义和镇境域全部隶属沾化县。1959年10月,恢复垦利县后,于1960年6月30日义和公社划归垦利县。1961年1月,淄博市和惠民专区分设,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1年9月5日,经上级批准沾化县与利津分设,义和公社复归沾化县。1963年2月,撤大公社改建为区,下设小公社。义和公社改建义和区。义和区辖:义和公社、刘坨公社、小河公社、四扣公社、大牟公社、劝学公社、仁韩公社、大山公社。原属下河辖管的大牟里、草场、六顷、薄家等村分别划为义和区的大山公社和大牟公社。1965年8月20日,撤销劝学人民公社,将所属9个大队30个生产队划归四扣人民公社领导。1968年5月22日,撤区并小公社,义和区为义和公社。1982年11月,河口区根据国务院(82)国函字249号《关于山东省设立东营市的批复》文件而设立,为东营市辖区。1983年9月,沾化县将义和人民公社移交东营市,暂由利津县代管。1984年7月,实行政社分开,建立镇人民政府,义和人民公社改建为义和镇。1984年9月8日,河口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9月26日,利津县将代管的义和镇移交河口区,义和镇隶属河口区至今。

镇政府新办公楼

义和记忆│义和镇的区划历史沿革

图文丨吴吉新

审核丨刘燕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