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

1327307675


说到曹操大家都不陌生,一代枭雄、诗人、军事家等名号曹操都有。那么这样一个有谋略有才华的人,在巅峰时期完全可以力压孙刘两家,他为什么一直没有称帝呢?听笔者娓娓道来!

首先就是人心,纵观曹操的发展路程,由于曹操的父亲是宦官曹腾的义子,虽然身世显赫,但常被人唤做“赘阉遗丑”,更是被许多人所瞧不起。因此,当时真心跟随曹操的人恐怕大部分还是自己家族里面的那些人,其他的有能力的人可不是看中了他的实力,而是看中了他的那面兴复汉室的旗帜。就像曹操手下的头号谋士荀彧,就不赞成曹操称帝,他就是一心为汉室效忠的代表。

当时的汉王朝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已经名存实亡,但天下百姓还是普遍认为汉王朝才是正统,这也导致很多有才能或者很多隐世不出的人,都抱着复兴汉室的理想投靠各方势力。曹操可不希望这些人都跑到东吴和西蜀去,刘备自称大汉皇叔自不必说,孙权在称帝的时候居然也号称汉室正统。(在曹丕篡汉后,刘备、孙权相继称帝,均号称继承汉室。)

曹操南征北战打的也是天子的旗号,复兴汉室的口号曹操喊得比刘备都响,如果这时候天下打下来了,自己反而抛下汉室当了皇帝,天下的舆论能直接淹了曹操。曹操虽然不怕各方诸侯找自己麻烦,但内部的问题不能不管之前提到的荀彧,连曹操称王都反对,更别提称帝了,曹操也是从荀彧的身上看到了汉室忠臣的力量。后来曹丕称帝的时候这批汉室留下的忠臣很多人都病死了,即使这样还是有地方官直接反水。

其次就是实力问题,曹魏势力虽然强大,但是对抗西蜀和东吴两个势力同时的讨伐还是很困难的。甚至有可能失败,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都迎来了实力的飙升期。两个人单独拿出一个还不足以对抗曹操,如果刘备、孙权同时从江陵和濡须口北伐,曹操必然东西不能兼顾。称帝就是给了孙刘联手北伐的理由。再加上自己家拥护汉室的势力,曹操就此陨落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就是曹操的初心,曹操其实还是想过要振兴汉室的,汉王朝在曹操的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现在也有很多人为曹操正名,说曹操并不是演义中描述的奸臣形象,但不论怎么说曹操最终却实没有称帝

综上所述,古人对名声还是看的比较重的,当时曹操的权力已经跟皇帝没有多少差别了,曹操也没必要为了一个皇帝的称号来破坏自己建设了一生的人物形象,皇帝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曹丕去当


邓海春


三件血淋淋的往事,让曹操决定一辈子不称帝。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后,兵精粮足,权势显赫,本可以顺势而称帝。可是为什么他一辈子都没有称帝呢?这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三件血淋淋的往事,这三件往事,在心里,在梦中时时提醒他,不能意气用事,所以,他一辈子都不敢称帝。

第一件事:孙坚之死

公元190年,董卓专政弄权,关东各路诸侯推选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事虽不成,但盟军先锋孙坚攻洛阳时得到了传国玉玺。按理,孙坚应将传国玉玺上缴,但孙坚起了私心,想做皇帝,于是他私藏了玉玺,立即赶往江东根据地。事情被袁绍知道后,袁绍指使荆州刘表于路伏击,用乱箭射死了孙坚。江东猛虎,一代将才,就这样死于非命。这是第一个想称帝而身死的。

第二件事:袁术之死

孙坚的儿子,小霸王孙策感到称帝是不现实的,玉玺也是个不祥之物,所以将玉玺奉送给袁术,换得三千兵马做创业的本钱。袁术得到玉玺后,大喜,立即称帝,也学汉朝皇帝大修宫殿,乘龙车凤辇,封赏众官。结果呢,曹操与吕布联合攻击袁术,袁术大败,四处求援,众人因其称帝,皆不应,袁术顿感众叛亲离,于公元199年气得吐血三升而死。这是第二个称帝身死的。

第三件事:董卓之死

在袁术称帝之前,有一个人,没有玉玺也要称帝。他便是董卓。公元192年,董卓在司徒王允的诱导下,决定称帝,朝中大臣有反对者,皆为所害。可是在称帝即位的当天,却被王允和吕布联合杀死。董卓的死极为凄惨,他全家被灭,老幼无存,自已被扔在大街上曝尸,后来有人点天灯把他的尸体烧成了灰烬。

这三件事,件件血淋淋,可见,想当皇帝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真是让人后怕啊!而曹操本人,征讨过董卓,攻打过袁术,亲历了惨烈的战场,看到过昨日飞扬拨扈、今日绝望痛悔的面孔,他怎能不吸取教训呢?

后来,传国玉玺由荆州刺史徐璆献给曹操。曹操得到玉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很久很久都不肯放下。可是最后,他还是一转身,把玉玺物归原主,还给了汉献帝。

其实,不称帝的曹操,才是最明智的曹操。因为一旦称帝,必成众矢之的,你会成为第二个董卓,第二个孙坚和袁术。一千多年以后的明朝,曹操还教出了一个徒弟-----朱元璋,朱元璋正是采纳了谋士朱升的9个字建议:

这才逐渐做大,最后一统天下的。所以,只有不称王不称帝,你才能在乱世中逐步壮大自己的实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史书雅读


谢悟空!曹操是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关于他的典故和传说非常多,至于他为什么不称帝,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是曹操比较贼(奸)。有人曾劝说曹操称帝,但曹操认为这是把他要放在火炉上要烤,他才不干。曹操不是没有想过当皇帝,但他认为不是时候,因为他还没有绝对的把握和实力,天下仍然人心向汉,如果在这个时候称帝,无异于引火烧身,自取灭亡,袁术就是这样被消灭的。曹操之所以是三国有名的奸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在称帝问题上他才不会那么傻。



二是有人反对。曹操的张良荀彧就坚决反对曹操取代汉室,他曾不止一次的提醒过曹操,程昱劝曹操进位时,曹操说不可,首先荀彧第一个就会反对,后来荀彧因为曹操在封魏王问题上出现了明显裂痕,荀彧也因此不明不白病故。事实上虽然天下大乱,但天下仍然人心向汉,一旦曹操做了皇帝,我想信他也会和袁术一样有同样的结果。

三是不称帝更有利于曹操一统天下。曹操不称帝,但曹操拥有天子,这是袁绍、袁术、孙权、刘备等人没有的政治优势。有了天子在手,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师有名,想打谁就打谁,怎么打他都没有错。但曹操如果自己称帝了,他就会丧上人这个优越条件,这对曹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四是称不称帝对曹操来说没有什么不同。曹操虽然是丞相,但曹操拥有军政大权,皇上和其他大臣也得听他的,他可以随便欺负皇上,滥杀朝臣,甚至都敢对皇后下毒手,实际上就已经是汉朝的皇帝,正如曹操说刘备,皇叔能咋的,我要想做皇大爷也都做了,还怕他是什么刘皇叔,足见曹操称不称帝已没有多大意义。

总之,曹操不想称帝的原因较多,我想主要与曹操一生追求简单实用有利有很大关系。


知未是也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当上魏王以后加九锡剑履上殿参拜不名和皇帝的地位没差多少只是没有名份而矣。曹操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他已看到董卓、袁术等人下场不会冒然称帝。当时世家大族们势力非常强大,曹操是宦官曹腾后代和士族沒法比。他必须小心亦亦的和世家大族搞好关糸才能得到政治上的支持。曹操三次发布唯才是举令广泛网罗人才就是想淡化士族影响。曹操征战一生是东汉的功臣,用曹操的话说假如没有他真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终于他的文臣武将劝他称帝时曹操都表示拒绝,表示子孙若有天下他甘愿做周文王。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追封曹操为魏武帝。陈群用九品中正制把士家大族笼络住,直到晋代才趋于完善。




关东侠客


题主说的对,就是因为长得丑。当然,还有一点点其他的原因。

首先,曹操当皇帝违背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是对自己人格的否定。

曹操死前遗言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是当上征西将军。当时的东汉,对北方匈奴战略收缩,国家的主要战略方向是西北,包括羌人、胡人和北匈奴。对于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西北从军,在和异族交战的过程中建功立业乃至出将入相,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这种年轻时的理想在晚年的曹操心中多少会有所残留,如果称帝毁灭汉朝,曹操多少有些下不去手。从汉朝的保护者变成毁灭者,从忠臣变成叛徒,这个转变是很痛苦的、很考验人性的;

其次,曹操当皇帝违背了自己当丞相征讨四方的正义性,是对自己一生功绩的否定。

曹操一生都是汉臣,无论他挟天子令诸侯也好,把持朝政也好,都是以汉臣的身份征战四方。尤其是遗言中也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的一生功绩都是代表汉王朝讨伐不臣的名义立下的,如果自己当了皇帝,就和他曾经消灭的袁术、袁绍、吕布等人一样了,是对自己一生功绩的否定;

第三,时机尚不成熟,汉室余德犹在,且没有得到大多数地方势力支持。

荀彧曾都对曹操当魏公表示不同意见:“(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意思是提醒曹操不要忘记汉臣的本分。荀彧是跟随曹操多年的心腹谋士,如果支持曹操必将更上一层楼。但明显唾手可得的利益荀彧没有接受,而且不惜惹怒曹操提了出来,说明汉室尚有人心,像荀彧这样忠于汉室的人并非只有一个;

汉末地方豪强有很大势力,曹操出身并非高门大户,与袁绍四世三公有很大差距。打着皇帝的旗号可以得到支持,但一旦自立为帝,北方必将重新进入割据状态。仅说占据山西的大族司马家就不会轻易就范,哪怕牺牲在朝为官的司马懿,也可能起兵反曹。

更不用说仍然存在的刘备、孙权、张鲁、刘璋势力了。如果曹操已经一统天下,那情况会好一些。

当然,曹操称帝的后果也未必比曹丕称帝后果严重,黑着脸一路杀过去就好了。只是曹操更多的考虑前两个因素,心中最后一个台阶不肯迈过去。一尺之水,一跃而过,但不肯跳就没办法了。至于自己的儿子怎么做,他就不想管了。


以下是回答题主的补充问题“是因为丑么?”:曹操个头不太高,虽然很有气势,但算不上高富帅。因为这个原因,曹操很多疑,怕人背后说他坏话。而且曹操比较好色,妻妾大多是绝世佳人,可能比他个子还要高,多少有些自卑心理。当年在和袁绍打仗的时候,袁绍派了刘备和文丑来战,曹操就以为文丑的名字是在羞辱他。

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三国志 魏书》

别的敌将被活捉了,文丑因为名字不好被斩了。

(曹操剧照,还是这个经典,神似)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

东汉末年,曹操担任了大丞相,之后几乎掌控所有的军政大权。不久又加封魏王,更是奠定了“曹魏”的基础。比如,他做的这几件事,更是他的野心昭然若揭:


一、建安元年八月,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从而将献帝变成了自己手中的一张王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姿势。

二、建安二十二年的四月,曹操设置了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于是他开始在外出时候,像皇帝那样左右警戒,不让行人通行。

三、建安二十二年的十月,曹操又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外出进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同时,封曹丕为魏国“太子”。

由此可见,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的所有准备。而当时的皇帝,早就成了他的手中的傀儡。那么,他始终为什么不肯亲自当皇帝呢?为何让把当皇帝这一步,留给儿子去做呢?恐怕有这几个原因

一、贸然称帝,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这样难免会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二、既然封了曹丕为魏国太子,就确定曹丕在汉献帝后当皇帝。那么,子为皇帝,父当然是太上皇,所以他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称帝。

三、曹操曾在众诸侯面前誓言旦旦地拥立献帝,所为“君无戏言”,诸侯灭亡,他想称帝,但说当初的话却收不回来,所以只好做个太祖。

四、如果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尤其是孙权这边,一向都是阳奉阴违,所以从战略善出发,为防止吴蜀联合,曹操不敢轻易称帝。

五、曹操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只要掌握了实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图虚名。

六、曹操曾经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所以他不想做损害了自己一世的名节(或许他认为自己是节操高尚之人)。

七、建安二十四年,等称帝的一切条件都成熟了之后,曹操已经年纪大了,这是他已经六十五岁了,或许这可能也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超能博士


(一)政治上不需要,不允许

从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直到形成三国鼎立。曹操在政治上的优势就在于“奉天子以令不臣”,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借大汉天子为名,向天下发号施令。因为大汉天子尚在,大汉王朝就在,谁不听令,谁就是谋逆。同时,这就成了曹操的政治工具。比如官渡之战时借天子名义策封马腾,马超,以保证西线稳定;比如封刘备为徐州牧,使得其与吕布产生间隙以便曹操攻打吕布。手里握着皇帝,比自己称帝要好用,自己称帝了天下人共讨之,或者每个诸侯都称帝,对其政治意义不大。更何况自己虽不是皇帝,但其势力范围在后来胜似皇帝。

(二)袁术的前车之鉴

袁术于寿春称帝,导致天下诸侯皆愤,东吴要讨伐,刘备要讨伐,连吕布都退避三舍不与其交好,成万夫所指。最后还不是让曹操给灭掉了,并且出兵的时候是以平叛为由,所有诸侯都不敢帮助袁术这个伪帝。

(三)人之将死,其行也善

晚年的曹操应该是对权势看的比较淡的,虽有过僭越之心,但被世人称之奸佞之徒,想必也是心有顾及,且叹世人无人懂他,就有言“若非孤,不知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最后也是考虑到跟随自己打拼天下的文武群臣得有所发展,毕竟如果曹操自己的身份都不高,文武又怎么能得到高官厚禄?所以只得进魏公。但能守住底线,未称帝,也说明曹操远大的政治抱负,还是想先救黎明于水火,平天下之动乱再言其他。





棍哥观史


说到曹操,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一句话,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其实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玉玺自始皇帝开创大秦,以和氏璧雕刻为传国玉玺,以待日后传千世万世。后世皇帝也以能得到传国玉玺为正统,在三国乱世当中,孙坚自董卓迁都后得到传国玉玺,当时很多人都劝孙坚把玉玺抛出让二袁争夺,孙权也这样劝他父亲,可是孙策,孙坚他们都以为这是上天赐给他的,不愿意丢弃,后来在刘表和袁绍的奸计中被杀。



再来说说袁术,在做出错误的决定称帝后,遭到诸多诸侯的征讨,更是在刘备的讨伐下兵败被杀,最后连一口蜜水都莫得喝。



由上可见,称帝必会遭到天下人的记恨,当时也是有很多文人志士支持汉帝,拥戴汉廷的,那时称帝就是以天下人为敌。其中刘备一直以曹操为大敌,更别说曹操废除汉帝称帝了,那时估计又会上演十八路诸侯讨曹操的景象了。



况且,曹操自李儒追杀献帝后迎献帝入许昌,一直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搅动诸侯间的战争,已达到他的目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即使不是天子也能像天子一样向天下发号施令。


旺旺饼真好吃


古时之人,稍有点本事的,没有几人不想做皇帝。做不了皇帝,也要做个教主什么的,如张鲁,凭张嘴也做了“五斗米”教帮主。天下皇帝只有一个,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做皇帝的有二种人:一是荫祖宗世袭;二是改朝换代乱世上位,如历朝开国君主。曹操一生在刀口上舔血,是有本事的英雄,如果说他不想做皇帝,是冤枉了他。只是当时大势不许他废汉称王。南有孙权,西有刘备,天下还未统一。另外大汉还有一点点气息,忌惮称王越池。曹操是聪明人,不想背乱臣贼子后世恶名。其实,曹操虽是丞相,魏王,已不是皇帝的皇帝。当时汉献帝已成道地傀儡,都是曹操说了算,在曹操面前,献帝是有面子没里子的外衣。曹操说,称王是在火盆上熏烤。曹操不做皇帝,是三国一段公案,后人的猜测议论很多,不管怎样,他没有三宫六院,就是没做皇帝。黑曹操的,没抓住大的口实。曹操临死时遗书,就像一个普通百姓,都是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按排,平淡中现初心。对曹操的评价,是不忘初心的英雄。


情欢江川


看了很多回答都与自己的想法不尽相同,先申明不是我的答案一定是对的别人的一定是错,只是有些回答中有些明显存在误导的地方,因此做一番回复。

个人觉得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理由有三点:

第一,没有必要。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已经具备了称帝一样的权利,甚至比称帝更多的权利。称帝对于已经称王的曹操来说只是多了一些繁文缛节的仪式而已并不重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对于曹操的描述不难发现曹操是非常务实的人。

“…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朝廷让曹操做东郡太守,曹操不去请病假回家了。虽然太守的职位与皇帝差距很大,但是两个同样都是虚位,曹操都看不上。

第二,曹操有一颗匡扶汉室的心。曹操二十岁开始做官,无论是在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还是济南相的任职时期曹操都尽自己所能全力以赴,在任职济南相时期罢免了八位与皇亲权贵有关系却无能的官员;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期,董卓烧洛阳退回长安时只有曹操企图追击。

“…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

由此可见曹操对于汉王朝的忠诚在这个时候是袁绍、袁术之流不能比的。曹操愿意称王因为他觉得那是自己为汉王朝打拼应得的,但是他不愿意自己亲手结束自己曾经效忠的汉王朝而称帝,这与他起兵之初的目的相违背的。

第三, 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在曹操看来自己的儿子曹丕称帝比自己称帝更适合。曹操晚年孙权写信给曹操让他代汉称帝,

曹操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

而后对劝他称帝的大臣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意思是我只想做周文王(注,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商朝建立周朝)。曹操希望他的儿子称帝而不是自己称帝,这样曹操你不用承担“篡汉自立”的名也不会耽误自己称帝(曹丕称帝一定会追封曹操)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足、错误之处烦请各位大神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