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下跪的人為什麼要面朝觀眾?

官方維一認證鳩摩智


戲曲是程式化的藝術,舞臺上的一顰一笑,一動一靜都有嚴格的程式化要求。戲曲表演過程中對於跪拜的程式化表演,更多的是考慮到受眾的需求。

  • 戲曲舞臺上對於跪拜的表演,有一個交代銜接的過程,而這種過程是大寫意的。比如參拜皇上下跪時,先面對現實是皇上,而當要交代故事情節啊時候就會面對觀眾。這樣的程式處理,即表達了劇情的需要,又照顧了觀眾的感受。
  • 戲曲程式的使用講究合情、合理和合法。具體到跪拜上舉例來說,比如晚輩拜見長輩,面對長輩要下拜,這是生活中的理,而戲曲作為舞臺藝術,又要照顧觀眾的感受,所以在拜完後立即轉換面向觀眾進行陳情,總不能整齣戲讓觀眾看演員的背身吧,所以這就是戲曲程式表演的合理性所在。


  • 萬變不離其宗,戲曲演員在跪拜的過程中,即要照顧舞臺演出的實際情況,又要顧及觀眾的觀賞需求,因此上在舞臺調度上,採取的是斜對面跪拜的方式,這樣演出和觀眾雙方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總之,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戲曲最為寫意為主的虛擬化的程式性藝術。在其舞臺跪拜上必然不能完全把現實生活照搬上舞臺,那樣就缺少藝術性了。同樣,也不能完全的脫離生活,那樣的話就沒有藝術的可塑性和高度的凝練性。


秦腔鬚生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戲曲表演中,有一些需要演員跪下的情節,下跪的人都是面對觀眾呢?比如《鍘美案》中秦香蓮跪下陳述案情的時候,她不是對著包大人跪的,而是對著觀眾們跪的。

其實戲曲表演中有個程式叫做“打背供”,這個程式指的是在演出過程中,兩個人物進行交流時,人物A背對人物B,面向觀眾說出人物自己的“潛臺詞”,即“內心獨白”或“旁白”。因為人物背對所交流的人物,故稱“打背供”。

這種“打背供”的程式,不僅僅用在戲曲表演中,也被其他藝術形式所吸收,比如我們看小品的時候,也會發現小品演員只要一面對觀眾,不管說什麼話,說出多大的聲音,他背對的那個人彷彿聽不到似的。

而面朝觀眾跪著,則屬於“打背供”的一種形式,因為戲曲演出時,它不像電影或電視劇,沒有鏡頭切換,觀眾的座位是固定的,那麼戲曲演員跪下的時候,如果不面對觀眾,就會有很多表情做不出來,或者說做出來了觀眾也看不到。

比如《鍘美案》中,如果包青天往高堂上一坐,秦香蓮面對著包青天,背對著觀眾的話,這樣一來,觀眾就只能看到秦香蓮的後背,如果看不到秦香蓮的表情,那就少了很多情緒的渲染,這樣不僅會對秦香蓮的同情減少,還會讓演出體驗感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演員的自我介紹,心理活動以及演出的旁白等,都需要以“打背供”的形式來體現出來,我們只要仔細留意,戲曲表演中,幾乎每出戏中都有“打背供”的存在,這個程式在戲曲表演中,還是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的。

再回到這個問題,其實戲曲表演中也不是所有的下跪,都是面對觀眾跪的。戲曲表演中一般分為正跪(正對著其他演員跪下,一般身體背對著觀眾)、側跪(一般身體一側對著其他演員,一側對著觀眾)、背跪(面朝觀眾跪下)。
戲曲演員一般會根據劇情來決定怎麼跪,如果只是行個禮,沒什麼心理活動的話,一般是正跪或側跪;如果是向長輩請安,或者是向皇帝磕頭,一般是正跪;如果是陳述案情,或者結拜為兄弟的話,一般是背跪(也有少數是側跪)。


魏青衣


要了解這個問題必須弄明白戲曲表演的特徵是象徵手法,而不僅僅是演劇情,如果拘泥於一切都和生活一樣,那顯然戲曲表演裡面說不過去的地方就多如牛毛了!戲曲表演的象徵手法在京劇裡面表現最為突出,其他地方戲曲還有側重表劇情的情況,京劇傳統戲最有意味之處在於通過各種橋段的設計和展現來出戏入戲,增加觀賞性和回味無窮的魅力。

先說問者這個朝誰跪的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四郎探母見娘三叩首這種屬於大禮,必須正跪,類似還有薛平貴拜岳母,但是這種一般都是姓完禮就沒事了,還有一種就是中間除了行禮還有一定的表演,但凡有亮相之類的必須扭身對觀眾,不管是驚訝還是恐懼等等,因為這個身段就是表演給觀眾看的,最經典的當然就是戲主要是在跪中完成的,比如三堂會審的玉堂春,幾乎全部唱(出場和下場前的唱除外)都是在跪著唱,如果真要安生活來那就一直背對觀眾了,不說看著彆扭,演員的表演全部看不見,那這戲就不叫看戲了。實際上所有的舞臺調度都是為了給觀眾看服務。不只是跪,演員的所有唱唸都是主要面向觀眾,包括甲對乙說的話,演員不能只看對方,必須給觀眾交代。

從象徵手法說到戲曲的唱,唱有三種,一是確實是通過唱來向別人表達,比如三家店的"尊一聲過往的賓朋聽從頭",二是自己表述自己的行動想法做法所見所聞等等,比如盜御馬的"來至在山窪內用目觀望",三是完全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而這種唱還往往是戲的精華所在,比如文昭關的"一輪明月照窗前"等等,而觀眾也完全是奔演員這段唱來的,這時候劇情簡直不值一提,因為觀眾早爛熟於胸,這時候觀眾只會咂摸演員的唱是否過關……三種表現目的齊全的要數沙家浜的智鬥最淋漓盡致,"這個女人不尋常"就是心理活動,"我待要旁敲側擊將她防"就是表達自己要做的行動,"適才聽得司令講"就完全是面對面的交流,三個人你進我退、拉鋸鬥爭。我們想象一下,如果是影視劇怎麼可能表現的這麼酣暢淋漓,這也是戲曲手法的魅力所在。


嘟兒拉八大


正義是非,自然是百姓才有資格評判。

戲曲在古代傳唱的,不正是是非嗎。這罪人如此可惡,跪在地上面向觀眾,觀眾這時才會大快人心,真心叫好。恨不得將這罪人,用手中的瓜子果盤砸個滿身。





一城陽光i


戲曲本來就是展現表演技能的,沒有幾個人背對觀眾的,除非劇情需要



久葉廣場舞


演給觀眾看,唱,念,做,面部表情盡在其中。


化道閒人1


因為他是表演給觀眾看的,所以要面向觀眾。如果得不到觀眾的認可:也就是勞而無功!


心太軟9877


我覺得觀眾是衣食父母可跪…為了讓觀眾看到表演的表情可跪…


用戶3197312186667


觀眾是上帝,觀眾就是錢,乃碗飯也難吃,不容易。


手機用戶孫明珠


有的不是面對觀眾,各有不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