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羅先森
題主這個問題提得好!切中了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其實不只是農村,在城鎮也是一樣的情況,都傾向於大操大辦紅白喜事,已經成為一種大家約定俗成的規矩了,如果誰家紅白喜事不大操大辦,似乎反而被人看不起或者被人譏笑。這已經背離了傳統文化美好的初衷,雖然說不上是封建迷信,但的確可以算是一種陳規陋習了!
這裡不說紅喜事,就以白喜事為例,大家看看我為什麼說這算是一種陳規陋習了。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縣城,也不知道人們什麼時候形成這樣的風俗:凡是老人去世,兒女往往按照本地風俗習慣規規矩矩地走完一整套祭奠儀式:先是在家中擺設靈堂,把去世的老人遺體停放在靈堂,方便親朋來祭奠。同時請來嗩吶手吹吹打打三天,經濟實力好的還要請一班和尚做法事。第四天一大早要搞隆重的出殯儀式,人數眾多的送葬隊伍要繞縣城主街道走一圈,最後再送往殯儀館火化。這一整套祭奠儀式辦得風光與否,既是檢驗兒女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更是檢驗“兒女們是否有孝心”的一個標尺。
因而臨街而居的人們,幾乎每天清晨都在鼓樂聲中醒來,因為差不多每天清早都有送葬隊伍經過縣城的主街道,有時甚至一個早上好幾撥送葬隊伍。送葬的隊伍數十人或一百來人,其中夾雜著一些本不相干的人,這些人或許是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純粹是來幫忙做些雜事的,所以大多數人並不憂傷,只是快步跟著隊伍,嘴裡片刻不停有說有笑。鼓樂手賣勁地吹打著時下流行的民歌,如“常回家看看”之類的,送葬已不大吹奏哀樂了。而且這些樂曲的節奏有時候還十分歡快,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出殯儀式結束後,一般還要在酒店宴請親友,席間神色悲慼的只有少數至親,大多數人觥籌交錯,有說有笑的,如同朋友聚餐。不妨設想一下,倘若老人知道,去世以後還要被“孝順的”兒女們抬著棺木遊街,宴席之間眾人有說有笑、猜拳喝酒,不亦樂乎,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兒。
現實生活中,一些老人在世的時候,並不見得得到了兒女們的善待和孝順,不要說盡孝膝下,就是偶爾能探望一下,陪陪老人都是難能可貴了。更有些惡劣的子女,甚至內心巴不得老人趕緊離開這個世界,免得妨礙他們的幸福生活。這些人之所以情願把老人的身後事辦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並不是孝順老人,只不過是他們借這個機會向大家宣告和展示他們在社會上的實力和地位,更有甚者,則是為了借這個機會收取禮金來小小發一筆財。
喬鞅
以前上學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封建文化什麼的,說又是浪費又是陋俗,覺得說的可有理。
但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的一些親朋友陸續有人離開這個世界,也有人陸陸續續結婚生子,經歷過幾次紅白喜事之後,發現能給自己留下記憶,或者說能夠表達我們情緒的,可能恰恰是那些約定俗成的東西。
可能在喜事上我們感觸還不太深——因為都是高興事,無論怎麼來都是對的,而且高興的情緒大家都是一樣的。
而讓我有思想上轉變的,主要是從去年來參加了幾個農村的葬禮,我們忽然發現身邊以前還能聯繫,能聊天的人突然離去之後,真的就永難再見了,心裡真的有點空,想想以前相處在一起的一些事和物,真的有種想留住時間的想法。
特別是至親的人離去那一刻,常言道入土為安,但那一刻真的不想到來,而一系列老規矩,我們卻又不得不遵守——因為,在做這些儀式的時候,我們能清晰的告知自己,這是對他最好的緬懷,能讓他在另一個世界不受苦、不受累。
如果沒有這些儀式,很難想象人走了我們還能為他做什麼。
所以,是不是封建迷信或者說傳統文化,這都沒有關係,因為當我們有親朋好友離去時,可能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老規矩讓他順利的走,也給活著的人一份心理上的安慰。
每日糧油
農村的婚喪嫁娶肯定是一種傳統文化,中國幾千年的道家文化如果是傳統迷信的話早就中斷了。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階段,出生,嫁娶,死亡。就拿白事來說,在中國的大多數地方來說,入土為安仍然是一種習慣,人死後,兒子女兒都要穿孝服,其它近親的後代也需要穿白衣服,這肯定不是一種封建迷信,而是對一個人逝去的尊重,我們那裡的話,人死後到埋葬一般在七天左右,當然也不是一定的,基本來說有這樣幾個步驟。
第一比較重要的一天是人死後的第三天進行封口,封口是指將棺材封住,據說這樣主要是怕人可能會活過來,以免照成悲劇,現實中是真的有這樣的事的,所以封口是有一定的道理。
埋葬的前一天,我們那俗稱開鼓,這一天也比較重要,孩子們的朋友或者一些親戚都會來弔唁,而且會送一個花圈,當然東家會準備飯菜來招待大家,三天和開鼓東家會僱人唱戲,這也是為了送老人最後一程吧。
埋葬的當天叫出殯,我們那裡俗稱發引,差不多早上八點多,會僱人抬棺材,一般是八個人,後面會放炮,孩子們也會穿著白衣服跟在後面,如果路途較遠,人們會走一段距離,然後將棺材放到車上,孩子們也坐在小轎車上一起去墳地參與埋葬。
給大家說一個實實際際的事,一家人有老人去世,請了一個道士看墳地,但是這個道士不是祖傳的,最後看了一塊墳地,在埋葬完這個人後,一個月以後,家裡又有人去世,而且年齡不大,又埋進去這塊地,人們以為只不過是巧合,沒想到沒多長時間家裡又死了一個人,不到一年,家裡死了三個人,然後家裡有人提出,可能是墳地的影響,然後找人看了一下,好像是埋進“天坑”了,然後找人遷墳,然後生活一如平靜。
有時候有些東西並不是迷信,既然幾千年都存在,肯定有其道理。
lv前方的路途
我是鄉村黑嫂,我來回答。
農村的紅白喜事當然是傳統,而且有著極其嚴格的規矩,這是非常嚴肅的事,跟封建迷信是不沾邊的,中國地大物博,規矩也不盡相同。可是有一點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老人去世要停靈,發喪不容出差錯。家裡有喜事要慶賀,規矩雖然沒有老人去世那麼多,可要不懂得,也會鬧出笑話,留下個笑柄給村裡人。
在這裡,我們分別說一下喪葬,再說一下喜事,然後就能分辨出這是不是封建迷信了。
一、喪事
從古時候開始,就講究一個“孝”字,中國人對這個字是很看重的,父母養育孩子一輩子,而孩子則把自己的愛大部分都給了各自的孩子,對父母這邊傾注的心血是比較少的。
等到了父母去世後,做為兒子的想到父母的好,想到父母讓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如今他們卻走了,內心的情緒怎麼來表達?只能為父母辦一個好點的葬禮。
而且,葬禮並不全是為了顯示兒子的孝順,同時也是通知親戚朋友,自己的父母去世了,大家都來送老人一程,看一下老人的遺容,哭送老人下葬,因為這是老人留在世上的最後一次了。總不說哭送老人是封建迷信吧?動物的父母死了有些還掉淚呢,我們為了反封建迷信,難道要在葬禮上面無表情?這不符合人類的情感啊。
至於說什麼老人去世後如果不好好辦家裡會遭殃啥的,那才是真正的封建迷信,而為老人辦葬禮的兒子們,根本就沒有想過什麼父母會變成鬼來找自己,他們只是單純的想要紀念一個父母。
所以,這有什麼錯呢?這怎麼就封建迷信了呢?
二、喜事
農村喜事同樣也是大事,一般喜事分兩種,分別是結婚和生子。
這兩樣不僅是一時的喜事,是每個男人一生中的最大喜事,結婚代表著自己已經成大成人,同時也有了另外一份責任,自己要承擔起一個新家的一切,這是一個男人必經的一條路,是一個男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而有孩子則是一次男人的蛻變,代表著他從此以後再也不是個孩子了,他除了要照顧好這個家,還需要照顧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是生命的延續。
這樣的人生大事,慶賀一下無可厚非吧?這怎麼能成為封建迷信呢?再說了,人家有了孩子和結婚要慶賀,這是心裡高興,跟封建迷信根本不沾邊。
古人就慶賀,到我們這裡就成了封建迷信了嗎?這沒有道理。
總結:我們從喪禮可以看出個“孝”字,婚禮可以看出個“喜”字,人活一世,最大的莫過於是這兩件事,一件送老人,一件迎新人。
人生大事,古來就需要認真去辦,到了現代怎麼也不能成為封建迷信。當然了,現在有些人藉著這樣的機會大操大辦,這不是一種好現象,我們對於這種流傳下來的傳統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農村的紅白喜事是傳統文化還是封建迷信?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而人生的各個環節,都會有一定的禮俗,也叫禮儀,比如出生、成人、結婚、壽誕、殯葬等等,各有禮儀。而中國是一個講究禮俗的國家,自周朝時基本形成了人生的各種禮儀。四民有常業,六禮有常儀,歲時伏臘有常節。這自然是一種文化。而紅白喜事,主要指的結婚和喪葬,是人生最重要的禮儀活動。
就結婚和殯葬本身,是人生的自然階段,所以,紅白喜事就是人生的某個過程,不是傳統,也不是迷信,而是人生的過程。就紅白喜事的禮儀看,這裡面更多的是傳統文化,當然某些過程也還有一定的迷信,但更多的是討吉利的東西,和真正的迷信無關。
喪葬禮儀
古代的喪葬制度與宗法制度密切相關,其中許多內容由國家法典規定,也有許多內容在民間相沿成俗,裡面有倫理思想也有宗教觀念,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喪禮當中,從初終到服孝,都有一整套的禮儀。先是告訃,即報喪,再是入殮、弔孝、土地廟報廟,葬日要設路祭,葬後要圓墳,要燒七祭祀,這都是表示孝道。弟子規上說:“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這都是基本的規矩,是一種文化,和迷信沒有半點關係。當然,其中的繁文縟節,有些是帶有迷信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具有宗教色彩。雖然宗教中有很多東西不是科學,但畢竟也是一種文化,不能一味地說成迷信。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所以,喪禮和祭禮,更多的是一種民俗文化,極少有封建糟粕。
婚姻禮俗。
婚禮是合二姓之好,上事宗廟而下繼後世的人生大事,所以婚禮一直被人們看重,是一種喜慶的禮俗。古時講究婚姻六禮,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現在的婚姻禮俗,一包括:通媒、相親、定親、擇吉、開臉、迎娶等過程。每一過程都有基本的講究,而這些講究,雖然未必有道理,但都是為了討個喜慶,希望一對新人一生百事順利,百年好合。雖然裡面攙雜著一些封建神禮法,但是卻和迷信沒有關係。
綜上,紅白喜事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過程,人生的諸多禮儀,都旭社會發展中形成的禮俗,雖然有些包含封建的宗法觀念,有著封建社會的糟粕,但是多數是討個吉利,是一種趨吉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對人生的美好向往,所以,更多的是傳統文化,和迷信沒有太大的關係。諸多禮節一直能傳承下來,說明其有著很強的生命力,而一些繁文縟節的消失,也說明了時代的進步。
齊東晏子
首先可以肯定一點就是農村這些紅白喜事是屬於傳統文化的,而不是封建迷信,就像過年的時候放鞭炮說是為了驅趕年獸,你能說是迷信嗎,這是老一輩人留下來的,人從出生到死亡,一輩子會經歷很多的大事,如娶妻生子等,為啥要辦事,主要這就是一種儀式感,而不是什麼封建迷信,隨著現在的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認識都有了嶄新的變化,很多紅白喜事還是遵從老一輩的傳統,這就是一種文化,不能丟而且還要傳揚下去!
我們要區分出啥是封建迷信?啥是傳統文化?
1.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就是在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為了更好的統治人民,讓人們更好的服從,而給廣大人民進行洗腦式的管制,比如像什麼男尊女卑、皇上就是天子這樣的,只是盲目的進行崇拜和信仰,還有就是就是相信什麼神魔鬼怪的,在以前的農村因為文化落後,再加上農村人接觸外面的機會很少,就有不少人鑽了這個空子,說自己能夠驅魔降妖而坑害了不少的農民,我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還有不少人家裡要是有啥人生了怪病,就回去請那些所謂的“大仙”,有不少人因為耽誤了治療而導致病情加重的,這在以前的農村很是常見,總之,像這種只是盲目的信封鬼神之說,而盲目信仰的,都是屬於封建迷信,一定要摒棄才行!
2.傳統文化
那麼傳統文化就是我們常說的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等,這些對於我們在做人做事上面能夠給予指導的文化,重孝道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太極拳、詠春拳等,這些都是傳統文化,不但可以讓我們強身健體,而且還可以修身養性,農村白事親人的披麻戴孝都是傳統文化,因為從這些儀式裡面都可以更好的提現我們的孝道,這樣的做法而不是迷信,而恰恰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
總之,我認為農村的紅白喜事根本就不是什麼封建迷信,是屬於傳統文化的,這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不但對我們來說,而且對於我們後代也有些很大的指導意義。
那麼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草根小閆
這個“農夫許哥”太有發言權了!就拿湖北有些農村來說,紅白喜事基本成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事!
1,首先,紅白喜事是多少年以來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不是所謂的封建迷信!但不排除極少數地區和個人,借紅白喜事之名從事迷信活動,這類活動是要堅決制止的!
2,紅白喜事大體指的是,結婚、生子(一般是辦滿月酒)、考大學、喪事(白喜事)。
3,但有些農村慢慢的把這些喜事搞變味了,有的家裡為了多收禮金,小孩要辦“滿月酒,過一歲,過五歲,過十歲”,甚至有些地方自家母豬下仔了都要收錢辦酒席,還有就是不論家裡小孩考個什麼大學,也要收禮辦酒席…
結果就是,這股歪風一直得不到扼住!每年光送禮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4,出現這種現狀也是有原因的,現狀是大家既反感,又不得不順從,因為自己送出了那麼多禮金,也想找個機會收回來!
5,好在有些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這類問題的嚴重性了,出臺了相關政策,但總體的執行力度還不夠!
以上為本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農夫許哥
👊👊👊第一 討論紅白喜事的背後是什麼?
👉1 隨便看看網絡,抹黑歷史和歷史人物,否定傳統文化的網絡亂象,已然成了燎原之勢。完全模仿西方的經濟模式,加上自身否定傳統文化的兩面攻擊下,傳統文化日漸式微,什麼都成了糟粕,什麼都要拋棄和踩倒!
👉2 沒有什麼不能拋棄的背後,本質是漠視一切。沒有了任何敬畏,沒有了任何底線,漠視成了常客,膜拜不該膜拜的成了時尚!
👊👊👊第二 沒有了禮儀的虔誠,必然導致民風失去淳樸,倒向拜金,物慾。
👉1 每每聽到歌曲裡唱到:這一拜,忠肝義膽……這一拜,生死不改……都會感到熱血澎湃,激情盪漾,兄弟情,情定這一拜!古人對儀式的虔誠,是基於對禮儀的尊重和敬畏!!!
👉2 每每聽到婚禮上主持人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時,都會覺得婚禮的神聖。第一拜,拜天拜地,就是謝天謝地!表達了對天地的感恩,天地創造了人,並且給予空氣,水,太陽,月亮,沃土等免費的饋贈!第二拜,拜爹拜娘,就是謝爹謝娘!表達了對爹孃養育之情的感恩,第三拜,夫妻互拜,表達了生活中兩口子要互相尊重,地位平等,情定終生,不得反悔!
✋✋✋很多人都說中國古代沒有契約精神,這一拜,那一拜,何嘗不是最好的契約!何嘗不是最好的誓言!何嘗不是最好的神聖!!!
👉3 葬禮上,孝子披麻戴孝,拄哭喪棍,磕頭,來自於孔子喪母,不再詳說。表達了孝子失去了至親,就如失去了依靠,止不住那無限的哀思。我就一句話用來形容,幾乎沒有假哭的孝子,哭,需要發洩,需要表達,需要儀式,如此上合天理,下合傳統文化,中合孝子悲傷的儀式,為啥要去討論拋棄呢?看來,沒有底線的人,總是這漠視,那漠視,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把人性的閃光點全部捨棄了!
👊👊👊第三 正確看待傳統文化!
👉1 傳統文化,包括農村的紅白喜事風俗,是需要捨棄不好的方面,比如禮金的攀比,規模的攀比,但更多的是要恪守和保護!
👉2 傳統文化的陣地無人把守,是任何民族都不會答應的。殖民和侵略的首要任務是滅其文化,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3 最後再次強調:沒有虔誠和敬畏時,就是無底線橫行時!
聽不煩的鄉里鄉親
單純的紅白喜事我認為是中國古老優秀的傳統文化,但如果過度的消費攀比那就成為了落後文化,理由如下:
一,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沒有文化的繼承就不會有文化的發展。它包括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等。我們自家舉辦的紅白喜事就屬於一種傳統習俗,對其要進行具體分析。如果正常的紅白喜事是維繫全村人的精神紐帶,顯示出這個團體的凝聚力,老的少的都會從不同方向匯聚到一起,營造出無比團結的氣氛。相反如果超出了正常的範圍,搞攀比,出現一些低俗的現象,這個就是落後文化應當引導制止。
二,封建迷信是一種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是文化糟粕,如人們常見的看相,算命,測字,看風水等。甚至出現假借傳統習俗的外衣騙錢騙物,害人不淺,對這種行為要通過科學文化教育,改造或剔除。
所以說對待紅白喜事我們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發揮其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並使之傳承下去,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夏沫9秋涼
農村的紅白事是有很多講究的,是傳統文化還是封建迷信,不可一概而論。有的方面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原來農村的人多,比較注重紅白事,也是農村的大事,全村男女老少齊出動,能看出這一個村的團結不團結,還有過事家在村子裡的人緣關係。這樣對促進和諧鄰里關係是有積極意義的。有的地方過於鋪張浪費,排場搞得很大,講究很多,這也是不對的,老人生前多盡孝,死後少熱鬧,這是應該後輩該乾的事。但在有的農村把事整翻了,所以,村集體有的控制的好,成立紅白理事會。熱鬧一下即可。省錢多辦事,主要是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