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揭開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內幕?

1962年10月4號,一架美國U2飛機飛過古巴,發現有成批的蘇聯製造的彈道導彈正在古巴安裝。

美國人大吃一驚。為什麼蘇聯要在距離美國僅僅90英里的古巴大規模地部署彈道導彈呢?肯尼迪總統緊急召集手下開會。

為你揭開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內幕?


這是歷史上最緊張的時刻之一。美國和蘇聯已經站在核戰爭的邊緣。難道是蘇聯想要用核武器對美國發動戰爭?那美國就必須先下手為強。難道是蘇聯錯誤地理解了某一份情報,以為美國會對他們發動攻擊?那美國就要趕緊解釋清楚,消除誤會,否則,至少一億美國人,更多的蘇聯人,以及至少數百萬歐洲人,都將死於一場猝然降臨的災難。

肯尼迪的幕僚提出了幾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古巴防禦說”。這種解釋認為,蘇聯部署這些導彈是為了保護古巴。古巴是蘇聯的盟友,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一直擔心美國會入侵古巴,希望能得到蘇聯的支持。蘇聯把核武器運到古巴,是不是為了幫助古巴對抗美國呢?

為你揭開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內幕?


這種解釋聽起來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又站不住腳。假設蘇聯真的擔心美國會入侵古巴,想要幫助古巴加強防守,那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派駐一支蘇聯部隊到古巴。退一步說,假設蘇聯不想派駐軍隊,只想給古巴提供軍火援助,那麼,在古巴部署的核武器應該是戰術核武器(也就是射程在100英里以內的導彈)就足夠了。這些短程導彈部署起來更快,成本更小,更不容易被美國發現。

再退一步說,即使蘇聯真的認為有必要部署戰略導彈,那也沒有必要部署那麼多的中程彈道導彈(射程大約在1100英里),更沒有必要部署那些更昂貴的、更容易被發現的中遠程彈道導彈(射程大約為2200英里)。

為你揭開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內幕?


蘇聯是為了聲東擊西嗎?

另一種解釋是,會不會是蘇聯想轉移視線,聲東擊西?

當時,德國的柏林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柏林是在東德,而東德是蘇聯的勢力範圍。柏林的西方佔領區就像是插入社會主義陣營的一根刺,蘇聯早就想要把這根刺拔掉了。

那麼,蘇聯在古巴部署核武器,是不是為了拿下柏林呢?也許,蘇聯認為,有了這些核武器的威懾,即使蘇聯出兵佔領柏林,美國也因為有所忌憚,奈何不了蘇聯。又或許,蘇聯會拿古巴的導彈和美國做一筆交易,如果美國放棄柏林,蘇聯就把核武器撤走。

為你揭開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內幕?


這些解釋聽起來有道理,細想也經不起推敲。首先,如果蘇聯想拿古巴做交易,那會讓卡斯特羅情何以堪?如果輕率地把古巴這樣的盟國當作犧牲品,以後誰還願意跟著蘇聯混?

更讓美國人想不通的是,蘇聯為什麼會讓美國的U2飛機發現了自己的導彈呢?如果蘇聯真的想要拿這些導彈做交易,那得等導彈部署好了,突然公佈真相,那才有威懾啊。當時美國的U2飛機發現,蘇聯的這些中程和中遠程導彈,還沒有進入鋼筋水泥的發射井,這些導彈放在那裡,不僅沒有任何威懾力,反而會像雞蛋一樣脆弱,根本經不起常規武器的打擊,甚至經不起步槍的射擊。正常的程序是,先部署地對空防禦,然後部署防止空中照相偵察的對空防禦,這才能從容地運進來核武器。為什麼蘇聯不按這種程序做事呢?

為你揭開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內幕?


蘇聯究竟為什麼要在古巴部署導彈?

這兩種解釋之所以經不起推敲,是因為它們都假設蘇聯是鐵板一塊,能夠根據特定的約束條件找到最優選擇,實現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讓我們試著換換腦,從組織過程的角度分析古巴導彈危機。

先要介紹一個背景。在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後期和肯尼迪政府的頭六個月,美國情報界認為蘇聯在導彈方面已經佔據優勢,但是在1961年夏天,美國發射的第一批偵察衛星顯示,在軍備競賽中美國其實是領先的。美國曾作出安排,讓蘇聯知道了這個情況。

為你揭開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內幕?


1962年,蘇聯只擁有20枚洲際彈道導彈,而美國至少有180枚洲際彈道導彈。蘇聯的核武器庫中,數量最多的不是能夠威脅到美國本土的遠程核導彈,而是中程和中遠程導彈。遺憾的是,這些導彈可以威脅美國的歐洲盟友,但無法直接打到美國。

當蘇聯知道自己在核武器方面的差距之後,國內的軍方和經濟部門發生了爭執。軍方認為,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發展洲際導彈,縮小和美國之間的軍備差距。經濟部門則認為要趕緊發展經濟,不然就會出現經濟危機。兩派爭執不下,這時,赫魯曉夫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劃,既然蘇聯的中程和中遠程導彈更多,那不如把這些導彈運到古巴。這樣做可以一舉三得:

第一,卡斯特羅確實曾向蘇聯求助,把導彈運過去,算是對卡斯特羅有了交代;

第二,這樣可以扭轉美蘇之間的核武器差距,跟美國更好地抗衡;

第三,這樣就省下了開發洲際導彈的昂貴費用,可以騰出手來搞經濟建設。

為你揭開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內幕?


我們再來看,為什麼蘇聯的中程和中遠程導彈會比美國多呢?這是因為,按照軍方的編制,蘇聯控制導彈的是炮兵,美國控制導彈的是空軍。炮兵和空軍的作戰思路是不一樣的。空軍為了打一場戰爭,只會維持有限數量的飛機。兵貴在精,而不在多。炮兵的風格是為了打贏戰爭,必須準備好每個月進行數百萬輪炮擊的軍火生產能力。炮兵的思路是多多益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