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说到9K112/9M112"眼镜蛇"大家会感到颇为陌生,但是说到T64A、T80BV这两款坦克的话很多资深军迷就会露出会心一笑,作为苏俄最早装备炮射反坦克导弹的主战装备使得当时苏联主力部队的坦克拥有了最远4000米距离击毁欧美战车的能力,而当时装备 "橡树棍"的M60A2"巴顿"、M551"谢里登"虽然拥有近似的交战距离但是由于其152mm低膛压炮无法发射脱壳穿甲弹,因此对于快速出现的近距离目标就只能使用破甲弹无论反应速度还是威力都无法相提并论,并且 "橡树棍"造价高昂单发造价高达1千万美元并且由于可燃药筒技术不过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使其整个服役生涯用于战场实际发射的次数寥寥可数,相对于"橡树棍"而言9K112/9M112"眼镜蛇"的境遇则要好的多,其基本型及其改进型在苏俄和乌克兰军队中服役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且还在车臣战争中打出了相当数量的9M112及眼镜蛇家族的改进型9M124、9M128还有其他俄制炮射反坦克导弹9M116和9M119。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9K112/9M112"眼镜蛇"是苏联反坦克导弹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因此必须从源头开始讲这个故事才能完整的说明它是如此的重要,时间要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1955年法国的SS10研制成功并于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投入使用。法国反坦克导弹研制成功并在战争中投入使用的消息给苏联众多高层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加上赫鲁晓夫当政时期甚嚣尘上的"导弹至上论"进一步的发酵和推波助澜,一时间反坦克导弹研发的热潮在苏联席卷而来(这其中也有赫鲁晓夫取消了大量所谓"前原子/导弹时代项目"导致的一时间大量项目下马导致无米下炊的情况也有很大关系,毕竟最差的项目也比没项目好,不饿肚子才是最重要的)。而苏俄军事学说上的进攻属性自然就要求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具备良好的装甲防御性能以利于进攻中使用的要求促使其于1956年8月初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马雷舍夫奉赫鲁晓夫之命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确定了将导弹为"矛",坦克装甲车辆为"盾"的发展理念,也就是说以反坦克导弹为进攻武器同时必须具备主战坦克的防御能力(这又恰好和1958年美国 "战斗武器系统"中的AR/AAV和MBT两项计划使用XM13"橡树棍"系统时间高度趋同,这两项计划的产物便是"谢里登"和M60A2)。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根据特别会议决议确立的指导思想,苏联反坦克导弹及其载具很快就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既有基于现成坦克装甲车辆搭载反坦克导弹的项目如:T-10M、T-55/T-54A、T-62、PT-76B搭载9M14"婴儿"(我国仿制型号:红箭73)的导弹坦克项目和BMP步兵战车、BRMD装甲车、BMD伞兵战车搭载反坦克导弹的导弹发射车项目;也有基于现成装甲底盘搭载反坦克导弹的导弹坦克项目如:基于T-10M底盘及其发展型的282、287、288工程,全新装甲底盘发展的导弹坦克项目如:757、772、775工程,基于现成装甲底盘发展的导弹坦克项目如:140、150、167、432工程,这些项目其实很多设计局都是打着导弹坦克的旗号试验新一代MBT的底盘、装甲、发动机和传动技术。同时也在大量测试各种导弹的气动布局、发动机、制导模式甚至是导弹外包装,因此除了基于现成装甲战斗车辆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可谓"百鬼夜行",仅有150工程最后修成正果于1968年9月3日批准进入苏军服役,定型型号为IT-1反坦克导弹歼击车,装备了2K4"龙"导弹武器系统,乘员3人,战斗全重34.5吨,搭载15枚9M7反坦克导弹(原名3M7由于陆军编号体制修改为9M7),副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枪,备弹2000发,具备25千米/时速度下发射导弹的能力,交战距离白昼300~3000米,夜间不超过900米,IT-1的底盘是183厂基于T-55发展型号,生产样车上搭载了原为T-55坦克研制的液力传动装置(下塔吉尔到了要投产的时候还是不忘测试新技术,摆明了就是要为下一代MBT做技术积累。)除用于部队测试和编写训练大纲的试生产型外共生产了220辆,装备了2个营。由于早期这类武器存在的各种缺陷很快于1972年撤装,1973年全部退出现役。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一大批"导(pai)弹(lie)坦(zu)克(he)"的失败让苏联人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火箭和导弹不可能作为坦克的主要武器。但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任何新项目都会(bi)和(xu)与导弹扯(fou)上(ze)关(bei)系(bi),D-81型125毫米滑膛炮在研制阶段就必须有对应的炮射导弹项目——1964年由OKB-16(莫斯科精密仪器制造设计局KBTM前身)负责进行的科研项目"钉"式导弹系统,总设计师努德鲁曼。1966年12月28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决定,项目代号改为"眼镜蛇"(1957年757工程使用的导弹也为"眼镜蛇"但是随项目失败被取消。)项目代号9K112。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眼镜蛇"的研发是基于一个事实即T-62和T-64上装备的115毫米滑膛炮所使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是公认当时最有效的反坦克弹药之一也是穿甲弹药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在当时火控能力和气动水平下APFSDS能够发挥的距离有限而相对于常规炮弹上导弹的使用距离却是远得多,那么如果能研制出让新型火炮发射的导弹必然使坦克的火力性能指标大大提高。这个项目也体现了苏联坦克设计与导弹设计结合的思路转变,早期的"导弹坦克"都是坦克围绕着导弹系统设计,以导弹为主;而从"眼镜蛇"导弹系统开始则是导弹系统向坦克设计妥协,即在不过分改动坦克本身的前提下设计一款能够装进坦克并可靠实用的炮射导弹。可以说这个思路的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并且也奠定了9K112/9M112"眼镜蛇"自身在炮射导弹中的里程碑地位,由此苏联坦克火力系统设计回到了正轨并且为每一代新型号坦克配备炮射导弹成为了其传统直至解体。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不过T-64坦克作为125毫米滑膛炮的安装对象从最初开始使用分装弹的自动装弹机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反坦克导弹弹体长度普遍在1米上下,因此如何把这1米长的反坦克导弹装入自动装弹机就成为了设计师面前的第一道拦路虎。

最初的解决方案是类似于指导炮弹的概念,将战斗部和控制系统整合在弹头内用与发射高爆弹头相同的发射药将其打出去,依靠弹翼滑翔增程实现4千米的最大射程,导弹威力为250毫米/60°和其他重型反坦克导弹一致。但是实际使用时发现了问题,由于采用了半自动瞄准线指令制导,需要炮长视场内的测角仪捕捉到导弹尾部的红外光源,检测出导弹与瞄准线的偏角进而发出引导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但是常规发射药的巨大炮口火光和冲击波激起的大量烟尘遮蔽了导弹尾部的信号,再加上导弹出膛初速很快,结果是导弹一出膛便无法被测角仪观察到,而等烟尘散尽后导弹已经不知所踪,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师采取了膛口装置来偏转冲击波和火光来防止影响观察设备,但是反复试验的结果是不可行,所以这个方案被枪毙了。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很快第二种解决办法由努德鲁曼和副手拉奇斯基创新性的提出了"分装导弹"的概念,导弹被分成能够分别装进装弹机内射弹位置和药筒位置的两个组件,其中前半部包括战斗部和续航发动机,后半部包括控制组件和发射装药,两者在装弹机装弹时对其接口,凭借推弹机赋予的加速度完成组合,随后在炮膛内发射。这种设计方案减小了发射药量,低膛压、低初速发射,从根本上减小炮口火光和冲击波。保留续航发动机则保证了导弹射程能够满足射程指标,而从发射到命中所需时间稍有增加。

很快1968年5月20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委员会议通过第360-137号法案,批准装备2A36(D-81T)125毫米滑膛炮和2Э23稳定器的T-64坦克定型编号T-64A,同时该决议也包括了为125毫米火炮研发配套炮射导弹的命令,并要求1971年前拿出成品并试装部队进行联合测试。此决议成为了"眼镜蛇"得以完善的重要基石。当然以毛子一贯的做法炮射导弹是不可能由一家单位出方案的,必然有竞争,同期科洛姆机械制造设计局也在进行炮射导弹的研制工作不过采用的不是无线指令制导模式而是激光驾束制导模式,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很快眼镜蛇的研发就走上了正轨随即而来的便是大量的试验,在试验中修正了大量设计和制造上的问题并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三种炮射导弹常用弹道包括:主要模式(导弹沿瞄准线飞行),超越射击模式(导弹在瞄准线上方飞行),近距离射击模式"D<1000"。

最终在1976年9月3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的决定,T-64Б(447A工程)正式服役,装备的导弹系统编号为9K112-1。T-64Б为了能够使用眼镜蛇系统进行了相关子系统修改主要是СГ-18发电机(增加发电功率从10KW至18KW)、2A46-2火炮和6ЭЦ-40装弹机以及将火控系统更换为1A33以适应炮射导弹装填和发射,同时车内增加眼镜蛇导弹控制系统,设备包括:集成在1A33内的1Г21M激光测距稳像瞄准镜及其配套的1В59弹道计算机,9В387电路控制模块,ПО-900变流器。此外还有弹载诊断系统9B862,车载诊断系统9B863,配套模拟训练器9Ф68M。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坦克上一般搭载6枚9M112导弹,导弹全长1060毫米,导弹全重27.5千克,飞行体长度950毫米。导弹前半段编号9H43包括战斗部、续航发动机,9H124战斗部质量6.6千克,导弹后半段编号9Б447包括控制系统、指令接收机、示踪器、热电池。导弹有效射程100~4000米,平均飞行速度400米/秒,可以打击75千米/小时运动的地面目标,气象条件良好时可以打击5000米、高度不超过500米、时速不超过300千米直升机,当坦克大小目标运动速度在25~30千米/小时,命中率80%。

很快随着T-80坦克的研发成功,眼镜蛇导弹系统自然也就被移植到了T-80坦克上,整合了眼镜蛇导弹系统的T-80坦克被命名为T-80Б,T-80Б上的火控和导弹系统与T-64Б稍有不同:火控系统变化是2Э26M武器稳定器(电-液驱动)、Г42激光测距稳像瞄准镜及其配套的1В517弹道计算机,导弹控制系统是改进的9C461-1,该型号主要是增加了发射接收频段可以产生10种不同的频率代码组合可以保证一个坦克连的坦克同时开火发射导弹不会互相干扰,以上改进措施之后也被实施到了T-64Б上。受限于当时的无线电技术为了确保4千米外导弹仍然能够接收到指令,车载无线电发射机的功率很大,开机后坦克前半弧100米内不能站人,以免受辐射伤害。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仅有的两个装备T-64Б、T-80Б国家,而眼镜蛇在车臣战争中则接受了战火考验,该型导弹在车臣战斗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储存后导致的触点氧化造成的发射失效,但是一旦成功制导则精度极佳,部队一般用于打击小型点状目标如:狙击手和反坦克手。

随着乌克兰T-64和俄罗斯早期型号T-80的退役,眼镜蛇也开始逐步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全面退役,至于眼镜蛇之所以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是无线指令指导方式在现代战场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极易被干扰,而红外测角仪也很容易被光电主动防御系统压制,因此激光驾束制导逐渐取代无线指令制导成为了坦克炮射导弹的主流发展方向。

苏联反坦克导弹里程碑9M112!历经车臣战火,眼镜蛇导弹家族壮大

但是别急,眼镜蛇退役了,眼镜蛇家族却并没有急着走,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局决定独立开发新型的炮射导弹系统而不是依靠俄罗斯提供9M119系列。由于眼镜蛇采用拼装弹体使得其长度不受装弹机限制的特点,而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得有较大空间进行改进,因此乌克兰人决定将眼镜蛇的设计发扬光大换装串列战斗部,将原来的无线电制导改用激光驾束制导继续采用分装结构用于T-64、T-80、T-84系列坦克的改进,并且采用整装炮弹模式用于100毫米、105毫米、115毫米、120毫米火炮使用的炮射导弹,而且还开发了采用无后坐力发射模式的步兵反坦克导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导弹系列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