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亲历,十万火急之速去纳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1)

导语:《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军对越作战高平战役纪实》,是原四十一军纪委书记宋子佩以五年的时间整理出来的倾心之作,可以说这一文章是他

以生命对南疆作战的反思和吶喊。在对英雄的吟唱中,又伴随着几分凄凉和悲壮,读来令人揪心落泪。

随着作者充满激情的笔尖龙走纸端,高平攻坚战的悲壮画面全景式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战役过程跌宕起伏,让我们时而悲愤,时而悲伤,时而热血贲涨,时而泪洒衣裳。

本来是想牛刀杀鸡,速战速决,但却打得如此惨烈;本想3至5天结束战斗,结果打了28天。四十一军的将士们打得英勇,尽心尽力了,不愧是四野主力部队之一。

但是,这一仗赢得也太艰难,只能说是惨胜。何以至此,我想每一位读者在读完此文后,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而思考乃胜利之母,失败未必是胜利之母,胜利也未必是自信的资本,只有认真总结胜利的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才更有把握打赢下一场战争。

我们不必去苛求前人,问问自己吧!如果我们身临其境,我们能否像英雄那样英勇?我们能否不犯前人所犯过的错误?这可能才是宋子佩同志

以五年的时间凝炼出二十八天生死搏杀所要期盼的回答。

——罗援

越战亲历,十万火急之速去纳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1)

十万火急

四十一军主力从2月17日7时发起进攻, 战至18日10时, 战局发生重大转变, 形势严峻。友邻四十二军124师未穿插到纳隆, 本军123师367团未穿插到扣屯,没能形成合围高平守敌之势。

河安敌三四六师率部阻击, 多次反击均未奏效。因此, 从2月18日10时至22日, 军区前指为合围高平之敌, 从121师建制内连续四次急调3个营、1个团速去纳隆、扣屯、安乐。使2个营、1个团在敌纵深地带东跑西奔, 疲惫不堪, 接连遭敌伏击, 伤亡严重却未能完成任务。

越战亲历,十万火急之速去纳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1)

速去纳隆

2月18日10时, 121师正在指挥363团向841高地和董赛地区穿插战斗, 译电员送来一份急电, 军转军区前指命令: 363团派1个营到纳隆,接替原为四十二军124师某团断敌退路的任务。对这一突然变化, 大家都深感意外和忧虑。

四十二军124师至今未穿插到纳隆, 肯定遇到意外情况。战役全局未能形成合围态势, 岂不放跑了敌人? 军区这时采取补救措施, 就近抽调1个营担此重任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大家都担心, 1个营怎么能承担1个团的重任? 也可能敌人早已跑掉了, 即使"亡羊补牢",每个人的心里仍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毛副军长召集一师领导研究如何执行这个命令。郑文水师长眉头紧皱, 焦虑不安。

他说:"从三团调走1个营, 三团怎么攻占董赛完成阻援任务? 一团穿插受阻掉队至今还在通农, 二团只有一个多营(三营担负师后方指挥所掩护警戒任务, 另1个营在莫隆打口子时伤亡较大), 现在全师兵力相当分散, 怎么攻打天丰、809高地和围歼班庄敌八五二团? 如果赶往纳隆路上有敌军增援, 1个营怎么阻击得了呀!

师参谋长张普岳也充满忧虑, 他认为敌人到处设伏阻击, 从董赛到纳隆四五十公里的路程, 这个营路上如果遇到敌人伏击, 恐怕走不到纳隆就没有多少战斗力了。他还认为, 纳隆有什么情况? 四十二军124师先头部队在哪里? 如何联系? 都没有指示。要1个营单独行动, 又不能带功率大的电台, 一旦遭遇危难情况怎么报告? 谁去增援他们?

周开源政委说:"从三团的位置向纳隆开进, 必经班庄, 那里有敌人1个团, 1个营能通过吗? 另外, 天丰、809高地都有敌重兵防守, 要去纳隆不夺取809高地根本不可能通过。"

越战亲历,十万火急之速去纳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1)

这样的命令令人费解。121师尚未穿插到位, 去纳隆的路上又有敌八五二团利用有利地形在多处防守阻击, 为什么要急调1个营去纳隆呢? 上级指令121师围歼班庄的敌八五二团, 却又调121师1个营在敌境内走四五十公里去纳隆, 难道从地图上看不出班庄和809高地是去纳隆的必经之路, 别无他路可走吗?

讨论的气氛紧张而沉重, 一个个问题都摆了出来。

大家都认为这样临时调动部队在敌占区内运动中作战,太危险了,会吃大亏的,有害无益。

毛副军长的心情更为沉重,他深知战时"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 是铁的纪律。

他向大家解释说:"从前线局部看, 这样调动部队确实不妥, 但我们不了解战役全局情况,可能在战役全局上是需要的。军区可能舍此别无他法, 才下此命令。我们一面要363团作好准备,一面向军区建议改变这个命令。"

接着他以商量的口气说:" 为了争取时间, 是否由师直接确定哪个营去?"

郑师长说:"我建议三团洪祥友副团长带二营去执行这个任务,大家意见怎么样?" 其他同志立即表示同意。

18日11时15分,121师向363团下达命令:"由洪副团长率二营迅速穿插至纳隆, 炸毁纳隆桥, 断敌退路, 阻敌增援。此时,363团正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走出大沙口向董赛地区开进。

接到师的命令后, 团指立即改变行动, 命令一营攻占那岸, 掩护二营通过那岸峡谷, 插到3号公路。当一营进至那岸水电站时,遭敌阻击。一营立即命令一连向电站攻击, 激战40分钟, 歼敌20多人,俘敌3人,占领电站, 炸毁水闸。接着二连占领峡谷有利地形, 掩护二营通过峡谷插至3号公路。二营边打边向纳隆开进。

就在这时, 军区前指复电: 同意你师意见, 三团坚守董赛不动, 去1个营到纳隆的命令撤销。121师立即向363团下达了"二营停止向纳隆穿插"的命令。二营接令后, 继续向841高地和董赛地区穿插战斗。(《摘自四十一军战例选编》"XXX团841、董赛地区穿插战斗")。

越战亲历,十万火急之速去纳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1)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