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粮两三天,我们轻敌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4)

导语:《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军对越作战高平战役纪实》,是原四十一军纪委书记宋子佩以五年的时间整理出来的倾心之作,可以说这一文章是他

以生命对南疆作战的反思和吶喊。在对英雄的吟唱中,又伴随着几分凄凉和悲壮,读来令人揪心落泪。

随着作者充满激情的笔尖龙走纸端,高平攻坚战的悲壮画面全景式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战役过程跌宕起伏,让我们时而悲愤,时而悲伤,时而热血贲涨,时而泪洒衣裳。

本来是想牛刀杀鸡,速战速决,但却打得如此惨烈;本想3至5天结束战斗,结果打了28天。四十一军的将士们打得英勇,尽心尽力了,不愧是四野主力部队之一。

但是,这一仗赢得也太艰难,只能说是惨胜。何以至此,我想每一位读者在读完此文后,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而思考乃胜利之母,失败未必是胜利之母,胜利也未必是自信的资本,只有认真总结胜利的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才更有把握打赢下一场战争。

我们不必去苛求前人,问问自己吧!如果我们身临其境,我们能否像英雄那样英勇?我们能否不犯前人所犯过的错误?这可能才是宋子佩同志

以五年的时间凝炼出二十八天生死搏杀所要期盼的回答。

——罗援

断粮两三天,我们轻敌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4)

又去扣屯

2月21日10时25分,121师接军区命令, 率362团向扣屯开进,363团仍在董赛防守。

去扣屯, 必经809高地峡谷, 峡谷长约600多米, 宽约30多米。这是一片原始森林, 山高沟深, 山上荆棘灌木丛生, 山下树林竹林密布。两山夹一沟, 藤蔓缠绕, 悬崖峭壁, 非常艰险。

此处无路可走, 只能按地图方位角行进。121师军马在此通过时, 全部摔死。开始, 大家把马驮的东西卸下来, 牵着军马行进, 结果过沟时2匹马摔死。于是改由驭手牵马, 四五位战士协同, 用绳子牵引军马通过,结果还是掉进峡谷里摔死,8匹军马无一幸免。军马掉进沟里蹬腿挣扎, 惨不忍睹。驭手们望着这些"无言战友", 眼泪止不住下流, 许久不肯离开。

师部的后尾, 是400多名伤员。凡被人搀扶能活动的都下了担架, 由民工或轻伤员搀扶通过。84名重伤员, 要用担架抬着通过。上山时,担架前面的民工要弯着腰行走, 遇到陡坡几乎要跪着前行。后面的民工, 则要把担架举过头顶, 非常吃力地用手撑起。

下山时, 前面的民工要把担架抬高, 后面的人则必须蹲下来以保持担架的平衡, 减轻重伤员的痛苦。过沟时, 4人抬一副担架, 轻接轻放, 副担架一副担架通过。1300多名民工(后又加强了近600名), 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树枝、荆棘挂烂,手、脚、膝及全身多个部位被扎伤。但大家为了伤员的安全, 将安危疼痛置之度外, 坚持把伤员安全运出峡谷。此情此景, 感人肺腑, 伤员们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121师指挥所的指挥员们, 平均年龄超过52岁, 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八路。

当"撕口子"的战斗还在进行时, 副军长毛余、师长郑文水和政委周开源亲自带领主力部队, 人像钢刀一样迅猛地从虎口里向敌纵深地带穿插。横亘在穿插部队面前的是山险、水险、路险。部队所经之处, 有华山那样的险峰, 有遮天蔽日的茂密森林和荆棘丛生的坡崖。而且到处都隐藏着敌人的暗堡、堑壕,埋伏着阴险狡诈的敌人特工,越方已是全民皆兵, 不管是军是民, 人人都与我为敌, 穿插部队完全是在危机四伏的"虎穴狼窝"中前行。这里没有前方和后方, 没有首长和士兵之分, 指挥所招来的子弹比连队还多。两鬓斑白的军、师首长, 不惧艰险, 置生死于度外, 用自己的模范行动, 带领部队勇往直前。

毛余副军长,1月19日从北京学习回来。离家一年多,回到柳州家里住上几天应该是理所当然。但他以战事为重, 放弃儿女私情,19日到家, 20日就奔赴前线。他到军部得知军常委都已作了分工, 唯独担任纵深穿插任务的121师没有人去, 便毅然要求到121师去随该师行动。他把行李搬到部队, 吃、住、训都贴近分队,昼夜与干部战士一起摸爬滚打, 组织训练和演习。2月13日他突然发高烧39.7度, 急送医院。15日上午体温降至37度, 他听说部队已向预定战场开进, 16日18时全军完成一切作战准备, 17日拂晓总攻, 便立即决定出院。因他是胆囊炎引起高烧,且体温尚未恢复正常, 医院不准他出院。他向院方反复解释, 坚决要求出院。院方只好让他带上药品, 15日下午出院后, 他立即回到121师, 带病参加穿插战斗。

经过艰难的跋涉, 我们终于走出险恶的809高地深山峡谷。部队刚一出山, 就遭到敌人猛烈阻击。我用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观察, 只见对面一座南北方向的山岭, 树林茂密, 岩石山洞甚多, 只听枪声阵阵, 却看不到敌人。山下有一个几户人家的小村庄, 距我们隐蔽的地方约1公里, 中间是一大片水网稻田。村庄北面, 有一条山沟通往3号公路, 我们必须通过前面这片稻田地, 进入前面山沟插到去扣屯的3号公路。关键是如何压制敌人火力, 快速通过这片开阔地。

断粮两三天,我们轻敌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4)

毛副军长观察一阵后说:"都过来,我们研究一下,怎么通过这里。"

师政委周开源坚定地说:"有别的路可走,就改路,如果没有就强行通过。"询问向导, 向导说没有其它路可走。

毛副军长冷静地考虑了一下说, 我们要强行通过, 但一定要组织掩护好。他要郑师长把掉队后收容到指挥所的361团三营和362团一营失散人员的重武器集中起来亲自指挥,并调362团2个连前来接应。周政委和孙主任亲自对机关干部和保障分队进行了动员, 要大家吃点东西喝点水, 休息好鼓足劲,跑步通过封锁线。干部战士虽然情绪饱满, 但大家都断粮了,谁都没有东西吃。

郑师长集中了5挺重机枪, 4门82无后座力炮, 掩护警卫排向对面山上冲去。警卫排占领有利地形、开始对敌射击时, 师指其他人员开始跑步通过敌封锁线。郑师长一面指挥机枪、火炮猛烈压制敌人, 一面指挥机关干部拉大距离, 分段冲过封锁区。

这时, 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 天气晴朗, 太阳西斜, 我们从东向西运动, 阳光刺得眼睛晕花缭乱, 什么也看不清楚, 而敌人是在暗处从西向东观察射击, 看得一清二楚。

我们的火力虽猛, 但找不到敌人的具体位置, 仍然压不住敌人的火力。只听枪声震耳, 子弹就在我们头上、脚下、身边嗖嗖飞过, 打在田坎上、小路上翻起一束束尘土。

我们不规则的拼命猛跑。时而向南, 时而向北, 有时急跑, 有时卧倒, 弯弯曲曲不断变换战术动作。每个人都跑得满头大汗, 衣服湿透, 累得浑身发抖, 上气不接下气。

冲过敌封锁线, 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了。经查有16人负伤。

此时, 121师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守成(随362团行动) 带着两个连来接应。见到我惊讶地说:"你们太危险了,1个师部没有部队保护怎么行? 真要出了事谁指挥我们。"

"没办法, 我们是按令而行, 已经接到5次急调命令。全师分散多处, 只能各自按令行动。"我无可奈何地说。

"这仗怎么打的? 不是说三五天打完吗?现在部队都断粮两、三天了, 后勤他妈的干什么的。" 接着他又小声对我说:" 你觉得这个仗打得怎么样?" 我说不怎么样。

我看他一脸疑惑和不满, 我就解释说:" 我们轻敌了, 越南军队的战斗力, 要比当年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队强得多, 作战凶狠狡猾, 死不投降。除了大炮比我们少, 步兵武器都是最好的中国造、美国造和苏联造。你不要埋怨后勤没送来弹药给养, 他们都来了, 半路遭敌伏击, 伤亡很大, 这是指挥失误啊, 开始就没想到派部队保护前送后运, 大家提的意见他们根本没有听进去。"

我觉得肚子饿得难受, 就问:" 你有什么吃的? 给我点, 我实在饿得走不动了。"

断粮两三天,我们轻敌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4)

"首长!我已经断粮3天了, 你没看到我增加了一条腿(拄着木棍)吗?" 他叫起苦来了。

毛副军长的警卫员小包, 从挂包里拿出一条手指粗、巴掌长的地瓜, 要张太和医生给首长吃。毛副军长不肯吃,要他送给别人,张医生不送, 拿着地瓜向毛的嘴里塞, 毛小咬了一口, 把地瓜传到121师孙甫主任手里, 孙主任咬了一点又送给毛副军长, 毛副军长不要, 孙主任又送给警卫员小包。我与王守成副参谋长在远处见此情景, 心酸泪下, 低下头不忍再看。

部队休息了一会, 喝了点河沟里的水就出发了。走了一段路, 我们看到121师副政委孔庆仕和362团指挥所的领导带着部队正在等候师指。见了面孔副政委开玩笑说:" 师部没有兵了, 咱们合并吧!

我说:" 合并太麻烦, 供不起吃的。"

"合起来官比兵多, 指挥所目标太大, 昨晚已经被敌人袭击了你还没尝到苦头吧? " 周开源政委对孔副政委说。

"你们被袭击了?" 王守成副参谋长惊讶地问。

我笑笑说:" 这是军事秘密, 无可奉告。"

这时, 师指挥所调整了战斗队形, 再次出发。

走出3公里转到809高地南边接近3号公路时, 师领导突然想起山顶上还有1个排30多名同志没有撤下来。郑师长要部队停止前进, 司号员吹号联系, 可是司号员已经两天没吃东西, 饿得头晕, 哪还有力气吹号?

断粮两三天,我们轻敌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4)

师周政委为给他鼓劲, 要警卫员拿水壶给他喝水。

司号员深知这次吹号关系到30多名同志的生命安全问题, 他鼓起肚子使尽全力吹却接连几次都没吹响。他很难过, 既焦急又不好意思。别人又帮不上忙, 大家只好安慰他, 鼓励他。

司号员休息了一会,深深地吸了口气, 然后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吹响了号, 吹了两遍, 就再吹不响了, 累得倒地呕吐起来。

号声过后, 山顶仍没有一点动静, 是他们自己撤走了? 还是山高林密听不到? 大家猜测着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并深感焦虑, 为他们担心。

这个排是军急调361团一营到扣屯时, 被郑师长下令留下的二连三排, 任务是坚守809高地。在121师接到军区令其向扣屯开进的命令前四五个小时, 郑师长曾亲自指派361团三营副教导员带1个班到809高地接应这个排撤回, 可是这名副教导员没到高地主峰, 就匆忙跑下山交差, 说:"山上没有人, 不知三排到哪里去了!" 其实他是害怕回来晚了, 师部转移把他丢掉, 没完成任务就跑回来了。

实际上, 穿插部队在敌纵深实施穿插, 并不需占领这么高大的主峰, 这在战术上是没有意义的, 只能增加部队的疲劳和伤亡。

这一带敌情复杂, 敌八五二团1个营和特工大队均在此地活动, 如被敌发现, 这个排肯定会战死。因为天黑前必须赶到扣屯, 已经来不及派人去找了, 师长心情沉重,只好下令向扣屯开进( 这个排如何奇迹的返回部队, 后面将详细介绍)。

部队走过一个村庄, 我看到村外河沟旁边到处都是鸡毛、猪头、牛腿骨和内脏, 鲜血淋淋, 像个屠宰场。

我断定这是121师362团干的。这能怪谁呢? 能指责干部战士违反战区政策纪律吗? 人是铁, 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他们已经被饿到极限了,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走出山路, 便是通往高平的3号公路, 部队沿公路向扣屯急进。

走出几公里, 发现361团一营遭敌伏击的现场, 路边血迹斑斑, 弹痕累累。弹壳、手榴弹木柄满地都是。路边还伏卧着一具尸体, 头部胸部多处中弹, 头上戴的对讲机和身边的手枪依然未动, 脸部和上半身被血迹沾涂得模模糊糊。

断粮两三天,我们轻敌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4)

这肯定是一名干部,121师周政委把干部科长找来辨认, 干部科长看了很久才认出是一营三连连长曾培夫同志。

周政委要组织科长带1个警卫班把烈士遗体先掩埋起来, 大家经过烈士身边, 都向他致哀告别。

师指人员都已经饿得精疲力尽了, 走起路来, 摇摇晃晃, 眼冒金星。

突然, 警卫排的战土离开行军队形, 向路旁的甘蔗地跑去。

指导员立刻追上制止, 大声喊叫:"。不准破坏群众纪律! " 但是战士们好像根本没有听见, 照样又折又吃。我走过去对指导员说:" 不要制止了, 战士们都饿得发慌, 今天断粮第三天了, 不少人都以草根野菜充饥, 再不让战士吃点东西, 无法继续行军作战了! 再不能非战斗减员了, 我们可以在战斗中牺牲, 但不能白白地饿死。"

指导员听了我的话, 痛哭起来。我也一阵心酸, 忍不住掉下眼泪。毛副军长眼圈也红润了。

我边走边想, 战役第五天了, 每人带3天的给养, 高级指挥员是清楚的, 为什么不派部队前送弹药、给养呢? 我估计兵力不足, 没有部队掩护。

2月22日19时, 我们终于到达离扣屯5公里的312高地附近。

这是121师连续五天五夜在地形险要, 道路生疏, 敌情不明, 四面受敌, 兵力不足, 部队在敌占区被来回调动, 远离后方,没有补给, 缺医无药的艰难困苦条件下, 历经大小战斗110多次, 与敌遭遇9次, 被敌伏击18次, 付出324名干部战士牺牲、746名干部战士负伤、274名干部战士掉队、失踪的昂贵代价, 才到达这里的。

断粮两三天,我们轻敌了!罗援悲荐:生死28天(14)

郑文水师长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