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碚這座小樓因《夜半歌聲》出名,但關於她的傳說卻很多

(本文摘編自西南大學教授孫道進美文)北碚鬼樓,俗稱白家洋房,被稱為 “民國十大鬼屋之首”。這座洋房,是上世紀20年代,愛國實業家盧作孚為建設北碚“嘉陵江小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招攬人才,專給留洋好友、庚子賠款委員會委員白敦容建造了一座能俯瞰嘉陵江景色的小洋樓。2015年底,《環球人文地理》刊登了一篇《尋訪北碚鬼樓呼嘯山莊裡的夜半歌聲》。此後,前來探秘的人越來越多。一般人只知道這裡是《夜半歌聲》的故事發源地。但其實“鬼樓”的傳說,有很多種,這裡先說上三種。

重慶北碚這座小樓因《夜半歌聲》出名,但關於她的傳說卻很多

傳說1:白麵女鬼懷抱男屍雨夜哭泣。白敦容居住此樓剛好100天便病逝了,因地理位置偏僻,加之遺孀乃西洋女子,舉目無親,找不到親友鄉鄰處理棺材,故白死後停柩樓中很久,最後埋於屋中。白太太帶著六歲的女兒艱難度日。每當夜幕降臨,獨守空房的她想起愛人逝去,空留母子浪跡異鄉,孤獨無助,不免悲從中來,暗自落淚。過路人常見有面色煞白之女鬼夜半哭泣,大體緣起於此(筆者妄猜)。後來,當地便有傳說:這樓房犯忌,不吉利,有鬼。

重慶北碚這座小樓因《夜半歌聲》出名,但關於她的傳說卻很多

傳說2:夜裡床鋪樓上樓下莫名移位。當時《中央日報》有位記者聽了“鬼樓”傳說,不信世上有鬼。他帶著手槍,身背行軍床,來到這小洋樓。他在樓下廳堂內打開行軍床,槍握手中,仰臥床上,眼鼓鼓地盯著屋裡,看究境會發生什麼變化。一夜都未閉眼,到天快亮時,好像眼睛一眨,感覺有點不對勁兒,一看,怎麼是睡在樓上呢?第二晚,他先用麻繩把床緊緊地拴在柱頭上,更加小心注意,眼睜睜地環顧著,看到底有什麼動靜?大半夜都過去了,平靜無事。他想:“我來試一下,看又能出現什麼明堂?”於是,他故意把眼睛眨了一下,睜開一看,乖乖,怎麼又睡在樓下廳堂裡了,套床的麻繩也緊緊地拴在廳堂的柱頭上了……他嚇得翻起身來,不顧命地跋腿就跑:“有鬼呀,有鬼呀,真的有鬼呀!”不久,《中央日報》連篇累牘登出《鬼屋探鬼記》系列報道。北碚鬼樓蜚聲全國。

重慶北碚這座小樓因《夜半歌聲》出名,但關於她的傳說卻很多

傳說3:富家女窮學生雙雙殉情。白敦容之後,由於房子的奢華,很多人競相購買,最終被一富商搶得。該富商之女的閨房位於二樓,正對著嘉陵江峽口。每天梳妝的時候,她都能看見江上來來往往的漁船,也總能聽到一男性唱出的高亢嘹亮的打漁歌(此間省略一萬字,愛情故事總是美麗,也總是冗長,反正最後兩人相愛了)。 女孩的父母不同意,給他另選了一官二代,於是抗爭開始了(繼續省略一萬字,抗爭的故事大家自己領會)。結局很悲劇,那個官二代設法毀了漁父的面容,傷了他的喉嚨。漁父因無法面對女孩而自殺了,女孩得知,悲疼欲絕,抱著漁夫的屍體從別墅外的懸崖跳江殉情了。(這個故事成了民國中央電影製片廠1937年拍攝的《夜半歌聲》的原型,優酷等視頻網站都有,百度此片名仍可觀賞到這部古老的黑白電影)。《林語堂傳紀》裡嚮導所謂的抱著男屍的女鬼就是她。這個故事聽上去猶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民國版。

重慶北碚這座小樓因《夜半歌聲》出名,但關於她的傳說卻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