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怎樣才能不變成糖尿病?看看來自專業醫生的特別建議。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

空腹血糖受損(IFG):6.1≤空腹血糖<7.0mmol/L,且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7.8mmol/L。

糖耐量異常(IGT):空腹血糖<7.0mmol/L,且7.8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異常(IGT),統稱為糖調節受損,也稱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怎樣才能不變成糖尿病?看看來自專業醫生的特別建議。

糖尿病前期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很高

我國空腹血糖受損(IFG)、糖耐量異常(IGT)的人群中分別有:5.1%、11.5%的人進展為2型糖尿病。其中,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異常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可達20%。

值得提醒的是:越來多的研究證實,早在糖尿病前期階段就可出現輕微的腎、視網膜和神經等血管病變。

糖尿病前期怎樣才能不變成糖尿病?看看來自專業醫生的特別建議。

糖尿病前期的生活方式干預

三個具體目標:

(1)超重或肥胖者BMI達到或接近24,或體重至少下降7%;

(2)中等強度體力活動至少保持在150分鐘/周;

(3)減少飲食總熱量和脂肪的攝入。

每週至少保持150分鐘(每週運動5天,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運動。即使一次進行短時的體育運動(如10分鐘),累計30分鐘/天,也是有益的。

薈萃分析多個國家研究的43萬人群,高畜肉攝入增加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20%。每天攝入48~80g全穀物,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降低26%。

糖尿病前期怎樣才能不變成糖尿病?看看來自專業醫生的特別建議。

糖尿病前期的藥物干預

降糖藥物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藥物(TZDs)、GLP-1受體激動劑以及減肥藥奧利司他等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

其中,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長期應用的安全性證據較為充分。

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糖尿病自然發病率為11.6%,一般生活方式干預治療每年糖尿病發病率為8.2%,二甲雙胍干預治療每年糖尿病發病率為4.1%。

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可以逆轉為健康人群的,抓住這最後的機會,讓糖尿病遠離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