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後,又相繼出現六位聖人,知道其中四位證明你曾經是學霸

聖人是一種“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僅需要在某一領域取得傑出貢獻,而且還需要對後世人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樣的人才能夠別稱為“聖。”孔子為何會被稱為“孔聖人”,一是他一手創建了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對後式人的思想、道德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這兩點的基礎之下才有了聖人的稱號。可是,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聖人不僅僅只有孔子一個,漢代之後相繼出現了草聖、畫聖、書聖......六位聖人,而這六位不是太出名的聖人都是誰呢?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史聖——司馬遷

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史學家,他對後人最大的貢獻就是撰寫了名垂不朽的《史記》,後世魯迅就對他的作品有這樣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能夠和屈原的《離騷》相提並論可見史記的偉大之處。同時司馬遷為了保證史書“客觀性”,多次衝撞漢武帝的權威,因此才受到了屈辱的宮刑,在這種狀況下司馬遷還是遍遊名山大川、博覽廣聞,最終寫出了這部名垂不朽的《史記》。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生活在漢朝的末年,其主要的著作就是《傷寒雜病論》,這部書籍也成為了後世每位醫生必讀的經典。可能有人會說張仲景的名聲還沒有華佗的響亮,為何他能夠稱得上“聖”,其實就像華佗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是在病人病情嚴重的情況下進行治療,所以才會被很多人所記住,而他的兩位哥哥醫術比他還要精湛,但是因為在病人還沒有加重之前就治好了,所以名聲還沒有華佗的響亮。張仲景就屬於後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醫術,“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是他最好的寫著,因《傷寒雜病論》對後世醫學影響極大,所以才會獲得“醫聖”的稱號。


孔子之後,又相繼出現六位聖人,知道其中四位證明你曾經是學霸


書聖、草聖

《蘭亭集序》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在書法的世界裡面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而他的作者就是書聖王羲之。或許大家對王羲之的字不是太瞭解,可以給大家說一個小故事:當年,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認為自己的書法已經很好了,一天寫了一篇文章就去讓自己的父親評價,而王羲之什麼都沒說卻在“大”字下面加了一個點。隨後王獻之又讓自己的母親去看,母親說他的書法還是不行,但是大字下面的那一點卻是非常不錯,至此他才知道自己和父親的差距。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王羲之確實能夠稱得上書聖,而他的字也成為了“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代名詞。


孔子之後,又相繼出現六位聖人,知道其中四位證明你曾經是學霸


說完了書聖,下面咱們再來說說另一位出名的書法家:張芝。說起張芝或許大家都不認他是誰,但是我們都聽過他的一個故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說的就是張芝這個人當初為了練好自己的書法一直在水池邊上寫字,直到有一天才發現旁邊的水池已經全被墨汁給染黑了。從上面這個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張芝在書法上下了多大的功夫,當然這也給她贏得了“草聖”的美譽。

畫聖——吳道子

北宋有一個畫家叫做張擇端,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叫做《清明上河圖》,但是即使是這樣的驚世之作,也不敢稱自己為畫聖,那麼吳道子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唐朝時期人物畫像比較流行,而吳道子最擅長的就是人體畫像,特別是在畫佛,後世對他畫出的人物有這樣的評論“毛根出肉,人健有餘”。現在就有吳道子留下的300多幅壁畫,畫中的人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絕世僅有。


孔子之後,又相繼出現六位聖人,知道其中四位證明你曾經是學霸


詩聖——杜甫

俗話說的好:有畫必有詩,在吳道子之後唐朝又出現了一個比較著名的文學家——杜甫。杜甫的一生可用四個字來形容——仕途不順,也因為這個原因他所寫的詩句一般都趨向於現實主義,後世對杜甫的詩句有這樣的評價: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用現在的白話說就是“集大成者”。杜甫的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詩句,為後世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且其詩句多是揭露社會現實的,所以在被稱作詩聖的同時也被稱作是現實主義詩人。孔子之後,又相繼出現六位“聖人”,他們無不是行業領軍人,你認為以上的這六個能不能稱得上“聖人”,如果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