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話來形容漢朝的建朝史?

漠凡星


其實這個問題司馬遷是有說的,《太史公自序》說:“子羽暴虐,漢行功德,憤發蜀漢,還定三秦;誅籍業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紀》。

所以漢朝的建立與其說是歷史選擇,還不如說是人民的選擇,天下久戰,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而統一中華,然而改制歸一,為實現郡縣制,耗盡民力,二世不知體恤,天下群雄,各路諸侯貴族借民心群起而反,項籍誅滅秦而王楚,然天下戰亂未止,固然高祖才有機會為義帝憤發蜀漢,還定三秦,誅籍業帝,建立帝國,改制易俗,使到天下重新歸於安寧,百姓得以從事生產,從而興國四百餘載


褐色中國


秦朝末年,天下動亂,諸侯紛爭,此時項羽,劉邦也紛紛起兵。劉邦在家鄉沛縣起兵,後來加入了項羽叔侄的反秦起義軍,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攻打秦朝前,項羽和劉邦約定:先入關者為王。


公元前207年,劉邦在謀士的安排下,率先領兵攻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就此秦朝滅亡。然而項羽並沒有履行此前的約定,劉邦因勢力和項羽懸殊,只能權宜之計退兵霸上。而項羽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形成了實際的統治權,分封諸侯,立楚懷王為義帝,封自己為西楚霸王,他將劉邦封在蜀地,將劉邦國號定為漢。


而劉邦並不甘心,他在自己的封地整頓軍隊,打算進攻項羽。劉邦在手下蕭何,張良,陳平的出謀劃下,收服了不被項羽重用的韓信,此時劉邦如虎添翼。項羽和劉邦就此展開了長達4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蕭何,韓信,張良,彭越等人的輔佐下,在亥下之戰中打敗了項羽,在公元前202年的定陶正式稱皇帝,定都長安,年號漢。

如果非要一句話說漢朝的建立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大魚記


漢朝的建朝用一句話來回答的話,我會說:兩分天時,兩分地利,三分人和再加三分奸詐。

兩分天時:

秦朝末年,劉邦從一個潑皮做了泗水亭長,陳勝、吳廣起義後,劉邦在朋友蕭何、曹參等人的幫助下,殺掉了沛縣縣令,響應起義,自稱沛公。劉邦遇到了一個亂世,秦朝將覆,新朝待起。陳勝、吳廣後又有項羽等為滅秦領導人。奈何項羽有將相,並無帝才。可以說,劉邦遇到了立朝的絕佳時機。

兩分地利:

公元前207年,劉邦利用地利率軍進攻咸陽,一路順利,於第二年進入咸陽,本來說好的入主為王,可是不久,項羽打敗了秦將章邯,也揮師入函谷關,駐在新豐鴻門,兩軍相距40裡,項羽“設宴”招待劉邦,企圖加害於他,劉邦為了表白自己無意同項羽爭奪天下,就冒死赴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他在謀士張良的巧妙設計下脫險。回頭想想,如果當時項羽有劉邦的地利先入咸陽,我想也沒劉邦什麼事了。劉邦利用咸陽,滅掉北方几個諸侯,穩定了北方,形成了漢楚相爭的局面。不得不說佔得了地利。

三分人和:

劉邦從一個地痞流氓到皇帝,一路上深得人才相助。劉邦人才集團內部有四個不同的人才群體。一是軍事人才群。這類人才一部分是由韓信、彭越、英布組成的統帥型人才,另一部分是以曹參為首,下有周勃、樊噲、灌嬰、付寬等將領型人才。二是謀略人才群。主要由張良、陳平、婁敬等人組成。三是行政管理人才群,劉邦軍隊屢次戰場失敗後,後勤供應和兵力都能及時補充,主要靠後方以蕭何和張蒼為首的行政管理人的卓越貢獻。四是外交人才群。劉邦的外交活動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正是有以酈食其、陸賈等人組成的外交人才群體。另外劉邦深得人心,入主咸陽後約法三章,撫卹臣下,安民等等都讓劉邦受盡了人心追崇。劉邦又善於用人,與下屬打成一片,相比之下,項羽就相形見絀了。所以說,劉邦也是得了人和之利。

三分奸詐:

我這裡說的奸詐可以說是一個褒義詞。為什麼呢?因為於人品來說,我們所說的奸詐是對人品的鄙視。不過對於謀國事者,奸詐是歷代權謀者必備技能。劉邦奸詐,身邊的謀臣也足夠奸詐。劉邦與項羽稱兄道弟,卻在日後成了兄弟的送葬者;劉邦在鴻門宴裡唯唯諾諾,回去後卻暗自壯大對抗項羽,劉邦建朝前對屬下各種承諾,稱帝后卻清洗權臣。這些,都是劉邦建朝路上必須要做的,也必然要做的。只不過,在一般人看來,多少都覺得十分奸詐。正是這三分奸詐,令劉邦順利建立漢朝。






歷史搬磚工


劉邦以一介平民登上地位,有各種原因。一是歷經春秋戰國之後的秦朝,金戈鐵馬統一中國,並沒有因勢利導休養生息,從而收服民心,反而錯誤的採用法家那一套,嚴刑峻法,待民苛刻;二世胡亥更是修長城、修運河,農民沒法活了,導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紛紛響應,終二世而亡,可憐秦朝多為聖主多年辛苦付諸一炬。二是劉邦自身原因,少年即有帝王之志,創業雖百敗而不撓,又極善用人 ,目光如炬,晚年就預料並安排了身後事;料定呂后亂政而殺樊噲,預言安劉者勃也,提前囑託了周勃。毛主席就說過,劉邦是封建帝王中最厲害的一個。


王鵬67862355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漢高祖告訴我們,文不能提筆,武不能仗劍,都不是問題,劉邦堪稱中國管理學開山之祖,這不大同於西方的管理學,劉邦對人心的掌握就也算是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精華之一了。劉邦,用現在的話來說,情商真的很高,智商也絕對不低,每個人思維的方向不同,劉邦絕對是一個心胸開闊之人,他的同鄉雍齒,輕視他,背叛他,然而他仍能許以高位,韓信危難之際要王號,劉邦許他,還要捧他,蕭何,張良,樊噲之輩更是生死相隨,一個人能將人格魅力發揮至如此境界,真的讓人仰望和羨慕啊,而且此人不過出身市井。能用人,能洞察人心,能聽忠言,能忍耐,不知道高祖的情商上限是多少?連毛主席都說,劉邦是封建帝王裡最厲害的一個。我們讀史時,會折服與霸王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折服於他的三萬大破六十萬,也對淮陰侯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敬佩不已,然而,大智慧不應該屬於屢敗屢戰,成就垓下之圍的高祖皇帝嗎?





裝飾風景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秦朝後出現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漢朝分為兩個歷史時期,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還有季漢(又稱蜀漢);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為漢高帝劉邦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定都洛陽。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帝國,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因此,常被稱為“強漢”,並與後來的唐朝並稱“強漢盛唐”,唐朝人亦有“以漢代唐”的現象。漢朝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意大利半島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併立。後世多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及文明的強大帝國。在漢武帝期間,又開疆拓土,漢朝陸續攻滅南越、閩越、衛氏朝鮮,在河西走廊和西南夷聚居地建立郡縣。西漢後期,其疆域除了今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遼寧及長城以南在內的中國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頭及巴彥淖爾一帶),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廣平省),東至臨屯郡(今朝鮮江原道一帶),西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面積廣達600萬平方千米。在統治期間,從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為漢朝內藩。至公元元年,全國人口約6000萬,佔當時世界人口28%,此時印度次大陸人口為4600萬,歐洲人口為3500萬,北非人口為1400萬。

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後世,漢人成為中國人的自稱,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漢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響巨大,至西晉時依舊有義陽蠻張昌,匈奴人劉淵,劉芒蕩以漢朝名號造反,直至唐代,“卯金刀”、“劉舉”、“劉氏當王”、“劉氏主吉”、“伐武者劉”等一系列宣揚劉氏復興的金刀之讖都絡繹不絕。人們經常把漢朝和之後的唐朝並稱漢唐,並以之為中國朝代的代表。

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首個年號,但實際使用的第一個年號是元鼎,之前的年號系追認。漢初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和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及《三國志》等皆採用這種說法,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


極往知來文化


用一句話來形容漢朝的歷史,你得首先了解漢朝。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因為皇室姓劉,又稱為劉漢,也算是中國比較強盛的時代之一。

秦末大亂,楚漢之爭獲勝後,劉邦稱帝建立漢朝,一直到王莽廢除漢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一直到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對於漢朝這兩個時代,我無法用一句話來評價他,我只能用這麼一段話來說一下我心中的漢朝,時代是開天闢地的時代,皇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人民是安居樂業的人民!

歡迎評論,互相學習!


無知爸比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劉邦無疑是歷史上首位平民起家並最終成就帝業的皇帝,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建立漢朝的歷史並不容易,畢竟從他起事到稱帝也是花了不少時間的,這期間包涵各種創業的艱辛,演繹了一個個傳奇故事。

想起漢朝的建朝史,許多經典故事經典的成語就出現在腦海中:約法三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四面楚歌,蕭規曹隨,楚河漢界,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等等。

能力有限,真無法簡單用一句話來形容。不過我們的民族之所以叫漢族,我們的文字之所以叫漢字,語言之所以叫漢語,漢朝影響至今,足以證明建立該王朝的漢太祖劉邦所建立的王朝是多麼厲害的朝代。



大漢十少


剛才用手機一個字一個字打上的答案怎麼就被刪了呢?看來舉得那個例子太敏感,我只好不說那個栗子了。

用一句話說漢的建朝史,劉邦會爬出來找你談談,劉秀想問一句你沒說我們東漢吧,劉備想問一句我蜀漢算不算,至於什麼北漢後漢什麼的一大幫子人就不讓他們來排隊了。

我就說說西漢吧,得國最正者,漢之劉邦,明之朱元璋,還有那個不讓我說的當下。得國正,是說是真真正正的農民起義得天下,是一刀一槍血與火裡笑到了最後的贏家,不是靠祖宗血統,不是靠女兒孫女或外孫女或某個女性親戚的裙帶關係,不是欺負孤兒寡母的臣子反咬主子。

這三個罕見的農民起義的成功,得意於大的時代背景,都是有一個短命卻大動干戈翻天覆地的前朝,秦廢分封行一統,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新時代,元把走到巔峰的中華文明拉回了原點,又是異族的第一次大一統,民國廢帝制行共和,卻遇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分裂大內亂內憂外患,都是民心思變舊貴族被時代潮流湮滅的大變之時,這樣的宏觀背景是農民起義能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具體到西漢,秦步子邁得太大,又過度耗內力,短命是必然的,滅秦功在項羽。楚漢之爭,表面上是氣度恢廓用了漢初三傑的流氓流氓註定會打敗小孩過家家又婦人姿態的肉食者項羽,實際上是時代的現實和民心的抉擇對分裂分封舊制度復辟者的摒棄,屢敗屢戰的劉邦有大後方支撐的前提下最終垓下一戰定乾坤屌絲逆襲,表面上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勝利,實際上是滾滾向前的大趨勢的必然勝利。


桃花讀水滸


漢朝的建立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屌絲逆襲高富帥。漢高祖劉邦,在沛縣是出了名的無賴(古代無賴泛指無業遊民),小的時候不願意讀書,也不願意下地幫家裡幹活,遊手好閒且沉迷酒色。父親不喜歡他當地老百姓也不待見他,但是他卻教了很多朋友。整天和他的朋友在大街上溜溜達達,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劉邦也慢慢成熟了起來,慢慢的過夠了無所事事的生活,在他40多歲的時候在好友張良的推薦下當上了派出所所長級別的泗水亭長。開始務正業,趁著秦末大亂的時候發動斬蛇起義,一步步的開創屬於自己的榮耀。

而他的對手項羽,確實名副其實的高富帥,楚霸王項羽乃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將,乃名門望族。並且項羽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且一個眼睛有兩個瞳孔。在當時被看做一種吉兆。項羽鉅鹿一戰,破釜沉舟一戰封神。項羽用五萬軍隊幹掉了秦軍40萬,直接把秦朝幹滅亡了,那一年項羽才25歲。當時各方諸侯對項羽的評價就四個字:天神下凡!可就是這麼一位屢戰屢勝,讓人聞風喪膽的高富帥卻沒有幹過劉邦。並不是劉邦有多出眾的軍事才能,而是劉邦會收買人心,而項羽卻驕傲自滿。

劉邦起兵時已經40多歲了,以前也沒打過仗,對兵法也沒多大研究,但人家會教朋友,會收買人心,對韓信、張良、蕭何等禮賢下士。而項羽年少輕狂,在血氣方剛的年齡就終結了一個朝代。內心也愈發膨脹,開始變得驕橫,眼裡容不下他人,韓信本來是他的部下,但是項羽卻覺得韓信跟自己比根本不值一提,最終韓信鬱郁不得志離開了項羽。而且後期項羽覺得這個天下沒有對手了,用兵比較剛正面,最終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落得了烏江自刎的下場。

劉邦的成功與他的用人之道是分不開的,劉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每次打了勝仗,都毫不吝嗇封賞,對功臣加官進爵,對士兵也有物質獎勵,手下的人也願意跟著他出生入死。反而項羽卻驕傲自滿,狂妄自大,導致眾叛親離。漢朝的建朝史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劉邦從一個農民家的兒子在四十歲的時候開始幹事業一直幹到五十四歲登上皇帝寶座,告訴了我們出身並不能判定一個人一生的軌跡,只要我們肯努力,不驕傲,待人親善,就可以實現我們心中的理想與報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