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是如何變成貪官的——重看塌方式的腐敗:甘肅冒賑案

王廷贊算是一個清官。所謂算是,意思是不完全是。這個清官,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中指的那種清官。相對而言,只攢了十萬家產的官已經是清官了。官場的潛規則挺多,冬天了下屬送點“炭敬”;夏天了下屬送點“冰敬”;逢年過節還有“節敬”、“年敬”;新到任了有“槽規”、“到任規”;收公糧稅銀還有“羨餘”、“火耗”等等,花樣繁多,不一而足。別說和珅,就是紀曉嵐、劉羅鍋、林則徐、關天培這些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也照收不誤。因為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賄賂,是遊戲規則。大家都收錢,你不收,你這不是自絕於群眾嗎?這官就別想當下去了。

清官是如何變成貪官的——重看塌方式的腐敗:甘肅冒賑案

清代送孝敬

完全不碰這些灰色收入的人有沒有?也有。遠的有海瑞,近的有張伯行。兩個人的共同特點就是清廉如水,什麼陳規陋矩都不收。海瑞家裡窮,過的跟叫花子一樣。有一次海瑞的老母親過生日,好容易買一回肉吃。就成了特大新聞,震動朝野。江浙總督胡宗憲在一次重要會議上驚訝的對眾將領說:“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海瑞雖然名滿天下,實際也沒什麼政績。

清官是如何變成貪官的——重看塌方式的腐敗:甘肅冒賑案

影視劇中海瑞的形象

張伯行同樣一分錢也不收。但是張伯行家裡是大地主,吃喝用度都是從老家運過來。倒不必過海瑞那種苦行僧的日子,不過張伯行雖然清廉,聲名其實不佳。連親手作書“天下第一清官”送張伯行的康熙皇帝,也評價他說:“素性偏執,且短於才,封疆之寄不能勝任。”

王廷贊不同,王廷贊雖然對灰色收入來者不拒,但是為官也算賢能。因為王廷贊出身下層,比較瞭解民間疾苦。大部分為官期間,是比較謹慎守法的,而且名聲很好。不僅潛規則之外的錢不怎麼收,而且在甘肅為官三十多年,在各地都做了不少實事:在蘭州平反冤獄,秉公執法。當時蘭州有“打官司,找王經歷決斷”的說法;在張掖建立貢院,振興教育,他又在廢棄書院基礎上,重新修建了甘泉書院;在平涼府親自帶兵滅了當地的盜賊;在寧夏府興修水利,親自上陣勘察水文,排水清沙,變鹽鹼地為沃土。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個人民的好乾部。相比較王廷贊做的事,他收那點兒潛規則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王廷贊因政績卓著而被提升為甘肅布政使司布政使。說實話王廷贊確實乾的不錯,升官也是應有之義。一般人升官後肯定會想好好幹然後升個更大的官。但是王廷贊在甘肅省布政司的位置上幹了不到三年,就選擇了奏請辭官回鄉。這一年王廷贊已經66了,即使是按照延遲退休的標準,也該退休了。但是這麼能幹的官不多見,乾隆還想讓他在發揮發揮餘熱,於是下旨慰留,王廷贊失去了唯一一次體面回家的機會。

清官是如何變成貪官的——重看塌方式的腐敗:甘肅冒賑案

乾隆畫像

乾隆四十六年,甘肅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蘇四十三叛亂(我雖然不喜歡滿清,但我不說起義),叛軍攻下了河州,渡過洮河,直逼蘭州城。陝甘總督勒爾謹一邊向朝廷求援;一邊派王廷贊趕赴會寧馬家堡,逮捕叛軍的精神領袖馬明心全家,押解蘭州扣為人質。王廷贊推馬明心登上城樓,挾人質迫蘇四十三退兵。馬明心在城頭“俯向城下作番語數句,聲色甚厲,俄挽頭巾擲城下”。叛軍見狀,倍受鼓舞,紛紛“滾鞍下馬,口稱‘聖人’,揮淚如雨,跪拜誦經,且作番語”。勒爾謹眼看人質還有反效果,乾脆在三月二十七日命王廷贊殺了馬明心。王廷贊率軍與蘇四十三的叛軍對持五晝夜,終於得保蘭州不失。雖然年近七旬王大人沒有親自上陣拼刺刀,畢竟是地方大員,守城有功。蘇四十三眼看蘭州攻不下,就退離蘭州繼續作亂。蘭州是西北重鎮,被叛軍圍攻五日那還得了。震怒的乾隆皇帝派阿桂和和珅帶兵圍剿(沒紀曉嵐什麼事),誓要全殲蘇十四三的叛軍。

而守城有功的王廷贊此刻做了一件詭異的事。也可能是為顯示自己赤膽忠心,也可能是心虛,王廷贊上奏稱:“臣歷官甘肅三十餘年,屢蒙皇上格外開恩,不次擢用,薦歷藩司……在用兵之際,需用浩繁,臣情願歷年積存廉俸銀四萬兩,繳貯肅藩庫,以資兵餉。”王大人十分豪爽,一出手就是四萬兩銀子。

乾隆是個十分精明(這裡不是褒義詞)的人。甘肅在現在也不算髮達地區,當年更是窮的叮噹響。而且年年鬧旱災要賑濟,王廷贊哪兒來那麼多錢?明清兩代的官員俸祿十分低,貧下中農出身的朱元璋給官員們定工資時嚴格算好了,剛好夠吃喝。所以海瑞不收外快就過的跟叫花子一樣。布政使是從二品,算是高官了。二品大員的年薪不過也不過一百三十兩銀子。後來滿清的工資制度也是照搬了朱元璋制定的標準,不過雍正時增加了一項養廉銀。意思是拿著皇帝的錢,就別再貪汙了。布政使的養廉銀是每年七千兩。王廷讚的合法年收入只有七千多兩銀子,這錢可不是王廷贊一個人花,是王廷贊府上從師爺到廚子老老小小一堆人。而且王廷贊素來有清廉的名聲,一下子掏出四萬兩白銀,跟他平時的名聲十分不符。

乾隆又聯想到,王廷讚的前任王亶望,此刻正在浙江修海塘。比王廷贊更豪爽,為了修海塘,願意自掏五十萬兩白銀以供國用。當時乾隆就懷疑王亶望的錢哪兒來的,只是一時沒證據,就就此作罷了。隨後蘇四十三叛亂事起,乾隆記掛著剿匪,把這茬給忘了。此刻王廷讚的豪爽,讓乾隆又想把王亶望想起來了。兩任甘肅布政使,都這麼財大氣粗,肯定有問題。

清官是如何變成貪官的——重看塌方式的腐敗:甘肅冒賑案

影視劇中的王亶望形象

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在乾隆自己。

我們把時間往回撥動一點。甘肅是個窮地方,土地貧瘠,在農業社會這個缺點是致命的。年年青黃不接,朝廷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糧食給甘肅賑濟災民。在沒有農藥化肥和現代物流商業的年代,甘肅就是一個無底洞。於是在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下發了一個特殊的指令:允許甘肅或者外省的有錢人向甘肅捐錢捐糧,可以換取一個國子監的資格。類似於今天捐錢買了北大的入學資格一樣。如果捨得花銀子,還能跳過上大學這個步驟,直接買個官來當。這個政策當時稱為捐監。歷朝歷代捐官都有,但把這門生意明碼標價發揚光大的是滿清。

捐監政策實行之後,效果甚好。有錢人還是挺多的,花點錢就買個官做,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生意划得來。而且甘肅捐監的價格挺低,買個監生資格只需要四五十石的麥子或者大豆。跟白撿的一樣。一時間甘肅大學生入學資格批發部生意爆滿,名滿天下。但是捐監帶來的副作用是明顯的,俗話說千里為官只為財,不掙錢的事兒誰幹。捐監大員們上任之後,為了回本,那還不大撈特撈。加上管理捐監的甘肅地方官眼看生意火爆,作為賣方市場,中飽私囊上下其手的事自然少不了。搞的裡裡外外天怒人怨。於是在乾隆三十一年,大學士舒赫德上疏揭發甘肅捐監的種種弊端,乾隆接納了其意見停捐。但是捐監政策廢除了之後,缺糧的老問題又回來了,戶部只得按舊例每年撥銀百萬兩給甘肅購買糧食。但是甘肅的官員天天嚷著缺糧缺錢。一旦發生災害,饑民就成群結隊的聚集在總督府前討要吃喝。

總督府裡待著的就是前面說過的陝甘總督勒爾謹。勒爾謹不厭其煩,加上另有私心,就奏請朝廷,要求恢復捐監。乾隆無奈,只得恢復。鑑於以往捐監政策中出現腐敗現象,乾隆決定挑選一個信得過的人專職負責收捐監糧的事。這個人就是王亶望,是王廷讚的前任。

王亶望是江蘇巡撫王師的兒子,自舉人起家,捐錢買官(沒錯,王亶望本人就是捐官)。被任命為甘肅山丹、皋蘭等縣的知縣。後來調任寧夏知府,不久又升遷浙江布政使、暫代浙江巡撫。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本人巡視天津。王亶望特別上道,獻上一把精美珍珠裝飾的金如意。乾隆富有四海,這點禮物是看不上的。不過但是好意心領了。所以勒爾謹要求恢復捐監之後,乾隆就想起了王亶望,叫來王亶望任命其為甘肅布政使,讓他去甘肅協助操辦捐監的事。王亶望臨行前,向乾隆吹牛皮:“隨時隨處,實心實力,務期顆粒均歸實在!”乾隆對他也深寄厚望。王亶望上任不到三個月,就向乾隆彙報工作:“到九月底捐監生已有一萬九千餘名,收納豆、麥八十二萬餘石,除去發放二十萬餘石給老百姓,現在倉庫裡還儲存著六十二萬石。”乾隆大喜,在奏摺上硃批點贊:“好!實力為之,勿始勤終怠可也!”

實際上,甘肅的糧倉裡能餓死耗子。王亶望偷偷的下令捐監只收銀子,不收糧食。收到的銀子全在王亶望和蘭州知府蔣全迪手裡。但是之前王亶望已經彙報了,糧食倉庫裡還有六十二萬石糧食,萬一上級查問起來怎麼辦?王亶望想了個十分大膽的主意:冒賑!

所謂冒賑,就是虛報災荒,貪汙賑災物資。每年春夏時節,王亶望就跟蔣全迪兩人炮製一系列賑災數字,無災報有災,小災報大災。然後讓甘肅各縣根據他們倆捏造的數字,報銷虛假的捐糧冊。下面的大小官員則跟著王亶望,另行加收私吞。反正秋後算賬,都記在王亶望頭上。結果甘肅全省貪墨成風,贓賄狼藉,當官的沒有一個不貪。平番縣知縣何汝南虛構了六萬兩賑災銀,佔為己有。狄道州知州陳常對每名捐監生多收十兩,共得贓銀四萬兩。至於陝甘總督勒爾謹,自然少不了他的份,王亶望年年的孝敬更加豐厚。而且王亶望也不忘從手指縫裡漏一點兒糧食真的開幾天粥廠,面子工程做了個十成十。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潛規則成了明規則。瞞在鼓裡的只有乾隆自己。冤大頭乾隆皇帝盛讚王亶望收納捐監糧有方,每年為朝廷省去了百數十萬兩銀子。而且杜絕貪腐,倉庫充實,政績卓然,還在乾隆四十二年提拔王亶望為浙江巡撫。

清官是如何變成貪官的——重看塌方式的腐敗:甘肅冒賑案

王亶望畫像

接任王亶望的,就是政績斐然,名聲甚佳的王廷贊。王廷贊一臉光榮的到任之後,才發現這個布政使的座位是個火山口。起初王廷贊發現捐糧折銀不符合朝廷規定,就找勒爾謹商量把捐監給停了。勒爾謹沒想到王廷贊這老小子這麼不上道,甘肅全省上至陝甘總督,下至某個山旮旯縣城裡的九品芝麻官,都靠著捐監發財呢。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王廷贊怕是活膩歪了?

怎麼辦?擺在王廷贊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上書乾隆,細說這些年甘肅的貪腐現象;二是閉嘴,悶聲發大財。六十多歲的王廷贊混跡官場多年,冰敬炭敬也沒少收。早已不是海瑞那種愣頭青。若是上書朝廷,誰知道結果如何呢?前不久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腐敗,證據確鑿。非但沒有斬首,反而認個錯就官復原職了。誰知道上書之後,勒爾謹和甘肅的大小官員是什麼結果,萬一跟李侍堯一樣罰酒三杯就放了,回過頭來這小鞋還不滿天飛?於是老謀世故的王廷贊選擇了悶聲發財。

但是對甘肅官場來說,王廷贊僅僅悶不吭聲是不夠的。我收錢,你不收,到時候出了簍子怎麼辦?要收大家一起收。在收錢和被排擠甚至有可能不明不白死在家裡之間,王廷贊選擇了前者。要說王廷贊是有能力的,不但套路和王亶望一脈相承,甚至另有花樣,對每名監生收銀五十五兩,除另徵辦公費四兩之外,再加收“心紅紙張”費二兩。至此,甘肅全省徹底淪陷。天高皇帝遠的乾隆皇帝始終被瞞在鼓裡。

這一切都因為一場雨揭開了口子。

前面說了,蘇四十三叛亂,圍攻蘭州。乾隆震怒,派阿桂和和珅領兵圍剿。兵貴神速,但是和珅大軍卻遲遲不至,雖然最終還是撲滅了叛軍並殺了蘇四十三本人,但是費時頗久。原因是和珅大軍剛到甘肅就遇到了一場大雨,耽誤了行軍。而另一路阿桂的大軍,也報告軍隊經常遇雨,道路泥濘難以速進。和珅和阿桂人的報告引起了乾隆的懷疑,之前王亶望年年報災,說西北乾旱少雨,需要賑災。怎麼剛好大軍一去就下雨,而且下這麼勤?之前的災情肯定有問題。此刻王亶望已經調任浙江,於是乾隆兵分兩路,令阿桂和珅在甘肅查王廷贊,另派陳輝祖去浙江查王亶望。至此甘肅冒賑案揭開了冰山一角,甘肅省大大小小的官員來了個一勺燴。歷朝歷代,除了朱元璋,沒有人有魄力殺掉一個省的所有官員。包括乾隆。

根據大清律,貪汙一千兩銀子就得斬監侯。這樣一來,甘肅省所有官員都要殺。或者說全國的官員都要殺。官員都殺了,活兒誰幹?繼任的官員就保證不是貪官嗎?甘肅的現狀讓乾隆頭疼不已。最後乾隆不得不提高了殺頭的標準,貪汙兩萬兩銀子以上的殺頭,剩下的流放。即便如此,仍然有五十六名官員被處死,另有四十六人免死流放,畏罪自殺的官員也有幾十個。

到這裡,應該說甘肅冒賑案就落下了帷幕。實際沒有。查辦王亶望的陳輝祖,覬覦王亶望的家產,以銀換金,以次充好,把王亶望的家產私吞了大半,只報給朝廷三百萬兩。陳輝祖也是倒黴,本來弄了兩份清單,一份是自己看的,一份是動了手腳交給乾隆的。結果看著王亶望的家產高興暈了頭,把清單搞反了,把真實清單交了上去。乾隆對著清單驗貨,發覺對不上號,而且是少了一大堆。於是乾隆氣的牙根癢癢,剛特麼殺了幾十個人,這不怕死的又冒出來了。最終勒令陳輝祖自裁。

清官是如何變成貪官的——重看塌方式的腐敗:甘肅冒賑案

影視劇中和珅和陳輝祖的形象

乾隆朝最大的一起貪汙案這才告一段落。需要指出的,不僅甘肅省沒有乾淨的官員,連查辦貪汙案的官員,也沒有乾淨的。布政使王亶望是貪官;王亶望的下屬蔣全迪是貪官;王亶望的上司勒爾謹更是貪官;王亶望走了之後,繼任的清官王廷贊沒幾天就染成了貪官;查辦王亶望的陳輝祖貪汙王亶望的家產被查辦;查辦王廷讚的和珅更不用說了,乃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第一大貪官;查辦勒爾謹的李侍堯,原本是雲貴總督,因為貪汙被拿下差點殺了頭。後來蘇四十三叛亂事起,勒爾謹平叛不力,才起復李侍堯做陝甘總督平叛。

清官是如何變成貪官的——重看塌方式的腐敗:甘肅冒賑案

扮演王剛的和珅老師

對老百姓來說,沒有杜絕貪汙的土壤,反貪還不如不反。不過是走了個吃飽的,來了個餓殍的。王廷贊這樣的貪官,貪汙之餘還能為老百姓做點事。把王廷贊殺了,繼任的官員費了大價錢才謀來官位,不刮幾層地皮豈不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這種貪官查貪官,貪官接任貪官的死循環,貫徹了整個大清朝。而乾隆本人,是最大的貪官。乾隆窮奢極欲,內務府的錢不夠乾隆造的,於是聯合和珅推出了議罪銀這種奇葩的制度。官員們犯了罪,只要給皇帝交銀子,就能減輕處罰。議罪銀製度一出,就深受各級貪官汙吏的歡迎,乾隆本人也賺的盆滿缽滿,更是高興。不高興的,只有這個國家。所謂康乾盛世,不過是千瘡百孔的一塊臭肉批了件光鮮的外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