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韓煦!看兩位女作家的別樣人生

餘秀華:我骨子裡是悲觀主義者

余秀华!韩煦!看两位女作家的别样人生

餘秀華

中國當代傳奇女詩人,2009年開始詩歌創作,著有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月光落在左手上》《我們愛過又忘記》,散文集《無端歡喜》。2018年,自傳體小說《且在人間》在《收穫》雜誌發表,隨後出版。

餘秀華可以說是我國詩人界的“網紅”,她傳奇的人生,讓人們見識到了女性的堅強和勇敢。然而這傳奇的背後,卻是來自生活的不友善。她是殘疾人,也是女性,好像所有弱者的標籤都貼在她身上,餘秀華很不服,她一生都在為此奮鬥,她用詩歌來吶喊和宣洩。

這也是她轉向小說創作後的第一本作品《且在人間》中的內容,這本帶著強烈自傳體意味的小說,向人們訴說著人生的苦難、一位殘疾女性的掙扎。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從《搖搖晃晃的人間》到《且在人間》,餘秀華善用“人間”作標題。不同的人對“人間”的看法各不相同,尤其是一位生活在五六線城市下屬鄉鎮的殘疾女性,她可以更加敏感地捕捉到那些不露痕跡的憐憫和嘲笑,所以她更明白生活的涵義,和“人間”的意義。因此,她的新作整體呈現出一種陰鬱的氛圍,濃稠的抑鬱撲面而來,讓人不禁顫抖。對此,餘秀華在新書分享會現場堅定地說:“我骨子裡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一般小說的結局無非兩種,要麼生、要麼死,而我所有的小說都是把主角寫死了,不死不行。”

為什麼非死不可?這對餘秀華而言,是一種掙脫的體現,代表她或者主角終於掙脫了束縛,迎來了希望,而死是最純粹的一種掙扎,象徵著死而後已的精神。

正是這股韌勁,餘秀華的作品雖然陰鬱、殘忍,但是真實達觀、勇敢平靜的生命境界,又深深吸引著讀者。《且在人間》在出版以前發表在《收穫》雜誌。為了更加準確地表達這本小說,《收穫》另闢一欄“自傳體小說”。可見《收穫》這種主流文學期刊對餘秀華和她作品的認可和讚賞。

餘秀華卻對自己創作小說的才華不甚滿意,因為小說寫起來並沒有詩歌那樣讓她得心應手。至於為什麼要轉型當作家,她認為,一個寫作者不應該被限定在某一種身份裡,比如詩人或者是作家。“文筆是為題材服務的,當詩歌的形式不足以表達,我會想著隨筆,隨筆和詩歌都不能表達的時候,我會藉助於小說。”餘秀華如此說道。

的確如此,不管是詩歌還是小說,餘秀華要的不是作品能取得多大的成績,而是一種自我表達,這種表達代表著她的自尊和堅定。

關於《且在人間》,餘秀華笑言是被“逼”的,雖然該書有一些自傳體的味道,只不過是“男盜女娼”的事情,還不夠深刻,她覺得這個小說可以延伸的東西還非常多,至少可以再延伸出3個小小說,但是現在她還沒有把它完整地想清楚。

所以,關於小說,餘秀華自認為才華有限,還未像詩歌那樣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而且她覺得自己最大的寫作缺陷是下筆就成,成而不改。她評價自己的小說,認為《且在人間》雖然是悲傷題材的作品,但題目、結構都可以改變。創作小說的樂趣是可以把一個故事的起點分成無數個岔道口,然後有無數的結局,小說的成像是散狀的。

所以比起詩歌,餘秀華認為創作小說更過癮,但她還是坦言,未來自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她說,因為詩人的表達可以是簡單、直接、粗放的,這是詩人天真的方式;作家的表達卻要縝密、綿長,成功的作家是“老奸巨滑”的。

余秀华!韩煦!看两位女作家的别样人生

《且在人間》

餘秀華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戳這裡☞ 即可購買

余秀华!韩煦!看两位女作家的别样人生

韓煦:一個插畫家的藝術之旅

余秀华!韩煦!看两位女作家的别样人生

韓煦

85後新銳插畫家,自由藝術創作者。現居青島,從事插畫及兒童繪本創作,同時創辦了有書童想藝術體驗中心,致力於少兒美育和閱讀的推廣。

對於這位“85後”新銳插畫家而言,韓煦的作品比她本人的名氣大的多。她的第一本繪本《走出森林的小紅帽》(接力出版社2016年版)一經出版便獲獎無數,榮獲意大利美院CLAUDIO ABBADO競賽插畫專業一等獎、ABBADO競賽插畫金獎作品、中國童書榜2016年度最佳童書原創圖畫書、第5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入圍作品等等。第二本繪本《章魚先生賣雨傘》也是2018年金風車國際青年插畫家大賽獲獎作品。

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女孩,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她傳遞的美又有何魅力?這還要從她的一個選擇說起。

韓煦出生於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家庭,受家庭中藝術氛圍的薰陶,她熱愛藝術,尤其是繪畫。大學本科畢業後,韓煦選擇出國深造,很偶然地選擇了插畫專業,從視覺傳達到插畫,專業學習跨度很大,卻深深吸引著她。

在意大利的幾年時光,讓韓煦對藝術有了不同的認識和體會,她說,藝術是不分國界和年齡的,意大利的很多繪本是不分成人和兒童的,很多成年人購買繪本並非為了親子閱讀,而是收藏一種藝術,僅僅是因為他們喜歡。所以韓煦的想法和畫法也大膽起來,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尋找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韓煦的藝術追求在她的第一本繪本《走出森林的小紅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整個繪本面前半部分是黑白,隨著劇情推展,逐漸開始有顏色。小紅帽被設定為盲人,這顛覆了人們以往的認知,卻又吸引著他們跟隨著韓煦的畫筆,直至結局。

極富創造力的處女作一炮而紅,體現了韓煦的藝術潛力,該書是她於意大利波隆那美術學院攻讀藝術碩士期間的畢業設計作品。 不同於市面上的繪本,《走出森林的小紅帽》有兩個亮點,其一是故事雖採用了經典童話故事,卻顛覆了人們以往的認知;其二是該書採用拓印藝術,新穎而又生動。

拓片與拼接也成為韓煦作品最大的特色。拓印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將鐫刻在骨板、青銅、磚瓦等物體上的文字拓下來就是拓印。但韓煦賦予了這種擁有悠久歷史的藝術以全新的外貌,展現了傳統與現代表現形式的完美結合。

韓煦因此在繪本界找到了一席之地。其實在確定使用拓印與拼貼這一技法之前,韓煦嘗試過許多其他的技法,諸如版畫、彩色鉛筆等等,效果都不是很滿意。最後是在閱讀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畫家李歐·李奧尼的繪本代表作《一寸蟲》時,她得到了靈感,確定了創作方向,李奧尼的作品最鮮明的特點就是肌理效果,他為每一個物體賦予了不同的肌理效果,使他筆下的動物栩栩如生。為了打造這種效果,韓煦翻遍了家裡所有表面凹凸不平的物體,經過一個個的嘗試,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法,使用拓片創作。

韓煦的新作《章魚先生賣雨傘》是一本幫助0~3歲寶寶認知顏色、動物、形狀的拓片繪本。除了繪本創作外,韓煦還開辦了兒童藝術體驗中心,手把手教授兒童體驗藝術之美。她在受追捧的同時也受到質疑:沒有孩子的人,怎麼能做好兒童繪本,怎麼讀懂兒童的心理。面對質疑,韓煦說:“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打破思維裡的牆是我正在做的事。”

余秀华!韩煦!看两位女作家的别样人生

《章魚先生賣雨傘》

韓煦著

接力出版社

戳這裡☞ 即可購買

記者:解慧

• 2019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方面值得出版傳媒業關注

• 童書市場10個“硬核”問題,華東六少CEO怎麼想?

• 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讀者獲得感幸福感

• 中國童書市場對標國際10%份額差,由誰來填?

• 書店“有店無客”怎麼辦?3招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