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月光落在右手上》:餘秀華,腦癱患者,卻有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

《月光落在右手上》:餘秀華,腦癱患者,卻有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

《月光落在右手上》:餘秀華,腦癱患者,卻有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


曾經,人民日報刊出文章《‘標題黨’是語言暴力》。該文章一開始就援引“腦癱詩人餘秀華”炒作一事。在說教式的論述中,作者一再以“高雅”、“文明”的字眼對抗著標題黨的“粗鄙”與“汙穢”,糾偏著某些人為博取眼球而在文章標題上所作的“文章”——語言暴力化。無論作者的微言大義多麼心靈雞湯,都掩蓋不了餘秀華的文字靈性與創作才華。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標題黨“枉為”,恐怕我們也無緣欣賞到如此絕佳的詩作。
 

《月光落在右手上》:餘秀華,腦癱患者,卻有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

 

作為一個被埋沒許久的邊緣化詩人,餘秀華無疑是幸運的,當伯樂與世人把她從村子裡拽出,脫離世俗藩籬之時,就註定了她的才華要被見證。當然,“見者人人有份”,幸運的不只是餘秀華本人,更是那些能夠有緣瞥見一眼其詩作的人。 “真正的問題是,不是我們怎麼看她,而是我們怎麼反思我們自己。”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當代著名詩人臧棣如此對餘秀華作出評價。一個名不見經傳、而又被惡狠狠的標籤纏身的人,能夠讓一個著名內行詩人出言甚遜,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認為餘秀華身上所散發的是負能量呢?

《月光落在右手上》:餘秀華,腦癱患者,卻有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


詩歌因為自身侷限性,向來被視作高雅人士的小眾化玩物。一個自學成才的女詩人能夠讓詩歌衝破桎梏,引發大眾化的品評,足見其不凡的才華。即使眾多欣賞者一開始都抱有看熱鬧的動機,與對標籤一探究竟的目的,但那又怎樣?到最後,個個還不是翹著大拇指羞赧離去。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一顆企盼之心在餘秀華的字眼裡,換成了另一種美,這種美毫不侷促與做作。

《月光落在右手上》:餘秀華,腦癱患者,卻有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


詩的美好在哪裡?美好的意向,輕快的韻律,還是精妙的比喻?都是,都不僅僅是。一切觸動人心的文字都是說出了你一直想說出的心情,描述了可以化開你心結的景象。甚至不必是美好的,美好太過甜膩。根本沒必要是精緻的,精緻都顯得做作。有人說黃色小說的優秀與否,不在情節是否真實,花樣是否複雜,重口獵奇等等都不是,更不是文辭優美,描寫細膩。而是腔調。好的腔調引人入勝又不令人生厭,是最最真實的生命力。詩更是這樣。
  

《月光落在右手上》:餘秀華,腦癱患者,卻有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


“哪一口豐盈,拍一拍就溢出蜜/而井臺,蠱惑裡的善良和敵意”。——《《井臺》》 在看慣了“滄桑”的描述性字眼,是否有這樣一口蜜井曾經為你帶來溼潤?讓你的感官裡浸滿甜蜜? 面對如此詩意、優美的句子,除了內心暢悅之外,我們恐怕再無心對其文本的“邏輯”與“格律”吹毛求疵。除了拋卻腦後的“批判性思維”,標題黨們惡狠狠的標籤——“腦癱”、“農民”甚至也早早地被我們習慣性“健忘”了。
  

《月光落在右手上》:餘秀華,腦癱患者,卻有常人莫及的語言天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過多的溢美之詞不消多講。即使惡劣的環境與有恙的身體能夠凝結成標籤,讓標題黨們賺取點擊率,那也只是文明前的世俗化而已。其實,對於廣大喜歡餘秀華的人而言,她有且只有一個標籤——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