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近代名人——魯子材

魯子材(公元1891年—1920年),雲南省黎縣(治所即今雲南省華寧縣)龍泉莊自然村(今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大街鎮龍泉莊自然村)人。魯子材祖先系重慶人,清朝初期時從重慶遷入雲南省河西縣(今雲南通海縣),後又遷到雲南省黎縣(治所即今雲南省華寧縣)龍泉莊自然村。

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丙班,學習軍事。在講武堂學習,他潛心研習各個科目,尤其對於用炮,有獨到的見解和造詣。從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從戎,歷經四川、北京,後返回雲南,任滇軍炮兵連長。

1915年,袁世凱復闢稱帝,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開展反袁鬥爭。蔡鍔在梁啟超贊助下潛赴雲南,聯絡唐繼堯、李烈鈞通電討袁,宣佈雲南獨立,成立護國軍。次年出兵四川、貴州和兩廣。魯子材隨護國軍第二軍出征廣西、廣東,戰鬥於皈朝、韶關及廣州近郊。戰鬥中,魯子材創造性地應用所學軍事知識,指揮所部用神速炮火摧毀敵方炮火及其有生力量,使敵恐懼叵測,倉惶潰散。自此軍中讚譽魯子材為“神炮手”,魯大炮綽號由此而來。

1920年1月,魯子材任駐廣東韶州滇軍炮兵第三團團長。此時駐粵滇軍分裂為兩部:駐北江仁化、始興、南雄一帶的部隊,由楊益謙、魯子材率領移駐到湖南汝城一帶,仍奉唐繼堯的命令,且改編成三個旅,旅長分別為張懷信、魯子材、胡國秀。

1920年3月,唐繼堯認為倒熊克武的時機已成熟,於該月21日發出電令,免去熊克武的四川靖國軍總司令一職,任命呂超為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劉湘為副總司令、楊庶堪為省長,此舉釀成川內大戰,而川中滇軍處境則較為艱難。唐繼堯既視四川為其外府,當然不肯放棄。唐繼堯於是調駐陝西的葉荃第八軍,以及駐廣東的滇軍李烈鈞部來川增援。魯子材部此時屬李烈鈞節制,也被調來川內作戰。

1920年9月下旬,川軍分別向重慶、瀘州、敘府進攻。敘府滇軍僅有鄧泰中的一個縱隊,他與劉文輝協議商定互不侵犯,到必要時讓出敘府。瀘渝兩處戰事最烈。重慶滇軍因初到,地形、敵情、民情均不熟悉,致川軍便衣隊大量混入而不覺,至前線失利。李烈鈞、朱培德退過南岸,還留旅長魯子材向商會催索借款。魯子材出走催索借款時遭伏擊而去世,享年29週歲,時為少將銜,是日為1920年10月15日。後滇軍戰敗,退回雲南等地,顧品珍回雲南“倒唐”成功。魯子材遭伏擊的噩耗傳來,滇軍及其各界人士無不為之悲痛。

魯子材的一生,深得孫中山先生的讚賞。孫中山先生在魯子材去世後為其遺像題詩讚道:“智戰嶺海,夙耳英聲;桓桓人傑,卜為國楨;轉鬥入蜀,戈返陽精;沙場灑血,錦水鳴鳴;緬茲遺像,宜炳丹青。”後孫中山先生又為其墓題詞曰:“邦家之光”;並題寫輓聯:“為國惜英忠搗龍事遠丞民苦,瓣香嗟萬里化鶴魂歸蜀道難。”

為表彰魯子材的功績,1920年10月“恤贈中將”軍銜;並在昆明蓮花池建專祠祀之。後魯子材的母親請求歸葬故里,遂葬於故鄉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小白坡村委會磨盤山。

延伸閱讀:

魯子材墓,位於今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大街鎮東南之磨盤山頂上。整個墓地佔地約5畝。坐東南望西北,呈梯形結構,外為大底。自外及內分別築有石獅一雙(一邊一個)、巨石長劍兩把(一邊一把)、華表兩根(一邊一根)、墓前弧形(外凸)石刻圍欄(約50米長)、圍欄內石閣兩座(一邊一座)及石制護國軍士、石獅、石象、石鹿、石馬等。其中兩個石閣上均刻有讚詞和紀文。右石閣刻有孫中山先生的讚詞“邦家之光”和林森及唐繼堯的紀文,林森紀文曰:“內亂久難平,恫人迭遘流離。由粵中而滬而滇,移駕及巴渝。方期席暖,突黔乃變,起倉皇,轉累及君,捍衛乘煙,數刻滯戎旌,竟爾捐軀,先殉國旌,雄才真可惜。溯往歲,改編部曲,撫桂系,不撓不屈,全師陷阱。庸料蘭摧玉折,迨會開追悼,剛運櫬,迢遙千里。千秋論偉烈,且看勒石共銘勳。”唐繼堯紀文曰:“是良將亦良朋,嘆沉歿神州,壯志輪困付馬革。痛同袍與同澤,念崎嶇蜀道,夭招嗚咽啼鵑聲!”左石閣刻有唐繼堯讚詞“共和之魂”。

雲南近代名人——魯子材

魯子材像

雲南近代名人——魯子材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小白坡村委會磨盤山——魯子材墓

雲南近代名人——魯子材

魯子材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