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靈臺“為民流血之碑”的由來

名人 ▏ 灵台“为民流血之碑”的由来

在“古靈臺”下院內,要參觀碑廊,首先進入視線的就是一塊寫著“為民流血之碑”的碑刻,這塊碑刻是由靈臺縣長張東野1933年為紀念張文明而刻。

那麼,張文明是何許人也?請讓小編慢慢道來!

張文明,山東臨清人,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民國十九年(1930年)九月四日奉命署理靈臺縣長。張文明蒞位後,洞察縣情,靈臺時災荒禍害,百姓困苦,匪患不斷,百業蕭條,民不聊生。他體恤民苦,毅然採取減輕稅賦,救濟災民,動員青壯年團練自衛,教導農民反鄉自救,積極耕作,數月辛勤,災荒稍平,民心略安。不料隴東王陳珪璋部屬第三旅旅長楊抱城攤派靈臺額外服裝費銀一萬兩,張文明即電告陳珪璋力爭取消,函電往返數次未果。當年十月,楊抱城派員王輔丞及該旅住靈臺營長張兆儒到縣府威逼勒索,張縣長據理力爭,陳述民苦,斥勒索之舉猶如竭澤而漁,斷然拒絕。十月十一日晚,怒賊楊抱城指令來軍於縣府刑逼張文明,初以綁拷,繼而吊打,殘暴迫害,徹夜未休,張遍體鱗傷仍怒目叱吒,堅而不服。次日凌晨,王輔丞、張兆儒等詭稱解赴平涼親見楊抱城,即綁架張文明出城,行至東門外慘遭槍殺。靈臺群眾製作棺木,收殮遺體,寢靈於東嶽廟中,遠近鄉民攜帶香燭前來祭奠者絡繹不絕。1931年春其子來靈搬柩,因家貧無力,靈臺民眾集資700元,運柩還籍。張文明遇害不久,楊抱城暴死。民間聞知拍手稱快。盛傳:“楊賊殺害張縣長後,每一閤眼便見冤魂追打杖責,奪了他的賊命!”這自然是民眾為張文明申張冤屈,心誅口伐楊抱城之流的一種方式。1933年,靈臺縣長張東野親撰碑文,主持於張文明遇難之處立“為民流血之碑”,記載張縣長捐軀事蹟,以志永世不忘。1997年,“為民流血之碑”再次重刻,樹立於靈臺碑林之內。

(王忠學)

名人 ▏ 灵台“为民流血之碑”的由来

出品:靈臺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