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這三個溝通祕訣,職場小白也能馬上脫穎而出!

怎樣才能製作出一個令上司滿意的PPT?

如何讓自己的發言得到領導重視?

如何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

這些問題是很多職場人都會遇到的困惑。

從大學畢業到退休,工作幾乎貫穿了我們人生的幾十年,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如果能在職場初期就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無疑將受益終生。

可是,通過哪些渠道才能學習到這些技能?

資本著名諮詢師和企業家大石哲之發現:諮詢行業掌握的工作技能可以遷移到其他工作領域,即使是在15年後,依然派得上用場。大石哲之由此認為,諮詢行業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共通性,值得職場新人學習。

為了總結出諮詢師所掌握的工作秘訣,大石哲之採訪了多位諮詢師出身,如今活躍於各行各業的職場精英,將採訪內容進行整理,精挑細選出涵蓋了溝通技巧、資料製作、思考方式以及商務精神等各個方面30個重要技能,寫成了這本實用性很強的職場指南性書籍《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

掌握了這三個溝通秘訣,職場小白也能馬上脫穎而出!

通過今天的閱讀,我主要帶領大家瞭解三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說“結論先行”是職場人通用的法則?

第二,如何理解“數據是職場新人最好的武器?”

第三,職場人如何進行“期望值”管理?

01

職場人必知溝通技巧一:結論先行

在日常溝通中,中國人通常喜歡含蓄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樣,日本人也是如此。

但這樣的溝通習慣並不適用於職場。尤其是在諮詢行業,結論先行更是被作為工作原則之一在執行。在平時的諮詢報告、郵件和筆記中,諮詢師都要遵循這一規則。

這是因為“結論先行”的表達方式簡潔明瞭,有條理、有邏輯,可以快速將必要信息傳遞給對方。因此,

“先講結論”是職場中首要的溝通法則。

掌握了這三個溝通秘訣,職場小白也能馬上脫穎而出!

但初入職場,很多職場新人並沒有形成這種表達習慣。對此,我們可以藉助“PREP”法,通過不斷訓練來掌握這種表達技巧。

先和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PREP”?

其實,這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其中,

“P”代表 “point”,意思是結論 ,

“R“的意思是“reason”,代表依據,

“E”的意思是example,代表具體事例,

“P”是指“point”,代表重申結論後結束。

舉個例子。當我們用PREP法介紹《靠譜》這本書的時候,可以這樣說:

“作者寫作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家掌握諮詢行業第一年裡所學到的技能。這些技能具有遷移性和普遍性,15年後依然適用。

之所以詳細介紹諮詢行業第一年的技能,是因為相比其他行業,諮詢行業能夠學到更加系統的方法論,而且經典不過時。”

用“PREP”法表達的時候需要注意一點:先梳理清楚思路,然後從結論說起。

所以說,“結論先行”是職場通行的溝通法則,一定程度上能夠確保新人表達時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大石哲之提醒:不要急於表達,如果一時沒想清楚,可以先請對方給自己兩分鐘時間認真思考。

“PREP”法適用方面廣泛,在平時的工作彙報和參加會議時都可運用,用得越多,掌握的也就越快。

02

職場人必知溝通技巧二:用數據武裝自己

職場初期,一個毫無經驗的新人想要順利說服他人,塑造一個良好的職業形象,最有效的辦法是學會使用數據。

舉個例子。進入職場初期,大石哲之所在的團隊需要了解服務企業的銷售員工作拜訪情況。在領導沒有明確要求的情況下,大石哲之非常認真地做了一次數據分析。

他先是收集銷售部門每日工作彙報,並整理彙總每個銷售員拜訪對象、次數,然後拿出實際銷售業績和市場分析,以及公司提供的市場規模數據等資料做對比。

掌握了這三個溝通秘訣,職場小白也能馬上脫穎而出!

很快,大石哲之就發現:該公司銷售員頻繁拜訪的,其實是那些已經使用該公司產品的顧客,而拿不出足夠的時間去拜訪那些有預算卻沒有談妥的顧客。

這個數據有力地印證了上司的猜測,因為證據確鑿,上司馬上制定瞭解決方案,指導團隊採取下一步措施。

在這次工作中,大石哲之給領導留下了一個靠譜、能力強的好印象,並因此得到領導重用,被批准破格參與一個重要項目的研究工作。

數據是職場新人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最通用的語言。

即使在工作經驗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情況下,但如果能學會抓事實,列數據,用最能解決問題的方式武裝自己。那麼就能為自己爭取到脫穎而出的機會。

03

職場人必知溝通技巧三:做好“期望值”管理

“在商務場合上,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案是:不斷超越對方的期望值。這是商業的基礎。

在職場中,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與人溝通,不管是面對上司、老闆,還是合作方,我們都要努力超越對方的期望值,做好期望值管理。並因此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獲得良好的職業評價。

一、接受內部工作安排時,仔細確認,超越期待

明確工作的背景和目的。上司給你安排一個任務的時候,你要思考他是基於什麼考慮給你安排這個任務的?他讓你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在職場中,主動思考的人,才能進步更快,而被動執行者,很可能,工作多年,依然原地踏步。

掌握了這三個溝通秘訣,職場小白也能馬上脫穎而出!

明確具體工作成果目標。很多領導交代任務時,具體應該怎麼做,通常並不會說得很清楚,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確實工作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領導的工作風格。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自己學會思考和揣摩他的意圖,然後再與上司溝通,補充模糊不清的部分預期,仔細確認。

舉個例子。領導安排你去大概瞭解一下A公司最近的情況,雖然他只是說大概瞭解,但其實想要的結果是越具體越好,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馬馬虎虎瞭解一點就可以了,而要做到詳細深入,對方最近實施了哪些政策,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都要有具體的數據呈現。

明確優先順序和緊急程度。瞭解上司對時間的要求,比如需要多長時間提交?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如果與其他工作安排有衝突,請確認優先完成哪個。

執行任務之前,要對每個任務的提交時間做到心中有數,學會統籌規劃,這是做事情的方法,也是職場人必須具備的工作基本功。

二、對外合作時,需要正確的理解對方的需求

在與他人合作時,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對方的要求,想要達到的效果,以及實現的形式等,都要做到充分了解。

但如果對方提出的要求過高,比如在時間緊迫或者超出成本的情況下,就不要輕易向對方承諾,而要學會事先與其溝通,降低對次要部分的要求。

前段時間,有個寫作圈的朋友接到了一個寫文案的任務,為某個商家新出的榨汁機寫一篇軟文,但是一開始,他們給的需求並不明確,問了幾次,基本都是含含糊糊的。無奈之下,朋友只好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開寫了。

掌握了這三個溝通秘訣,職場小白也能馬上脫穎而出!

悶著頭寫了兩天,稿子完成之後,對方左一個不滿意,右一個不滿意,朋友只好按照他不斷改變的需求做調整,幾乎推翻重來,原本一個星期就能搞定的事情,結果折騰了兩個禮拜,朋友身心俱疲,對方還覺得交稿時間拖得過長,只給她按照原價的八折結算稿費,朋友覺得氣得不行,卻又無可奈何。

所以說,與人合作時,一定要讓對方給出自己需求,越具體越好,當然,不排除合作方可能只是有一個大概的想法,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耐心與對方進行溝通,進一步梳理和明確他們的需求。

但是,對於超出自身能力,或者需要付出預期時間和成本的要求,我們有權要求對方加價。相信自己的價值,對方才會珍惜你的付出。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我將繼續為大家解讀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笑薇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