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藤,補血?行血?

雞血藤,補血?行血?

導讀:全國首屆國醫大師、桂派中醫班秀文先生擅長中醫婦科,用藥精準,今天學習一下班老對於雞血藤的認識,以及如何運用雞血藤、丹參藥對治療婦科疾病。

雞血藤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是木質常綠大藤本。目前的品種,主要有三葉雞血藤、亮葉崖豆藤、昆明雞血藤三種。

過去在臨床應用不多。自六十年代以來,在採集整理民何驗方中,逐漸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而對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雞血藤的功能,根據《本草綱目拾遺》的記載:“壯筋骨,已痠痛;治老人氣血虛弱,手足麻木,癱瘓等;男子虛損,不能生育,及遺精、白濁;婦女經血不調,赤白帶下,婦女幹血勞及子宮寒冷,不受胎”。

可見雞血藤能治男女科多種疾病,是一味很好的血藥,為醫者所共認。

但對雞血藤的功用,卻有補血為主與行血為主的不同看法。

我個人認為是補血為主。

因為雞血藤味苦甘澀性溫。苦入心,甘入脾,心生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溫則能生髮,能通行;澀則能固攝收斂。

所以總的功能是補血化瘀,又能止血,有補而不滯瘀之功。

雞血藤與丹參,兩者功能有類同之處,但雞血藤偏於溫補,丹參則偏於涼開,兩者配伍應用,一溫一涼,一補一升,相反相成,其功效相得益彰。

在婦科臨床中,我喜歡用雞血藤與丹參配伍應用,現簡要介紹如下。

01、月經疾病

經者血也,月經的病變,即是血液的病變,治經必治血。

陰虛血熱而引起的月經先期,常用兩地湯加雞血藤、丹參治之。

蓋兩地湯有滋陰制火之功,陰液充足,則虛火自平,經水調和,但陰藥多柔膩,容易留瘀,加入雞血藤和丹參,有補有行,則可免後貽之患。

又如血熱崩漏,出血量多,常用芩連四物湯清熱瀉火,涼血止崩。

但當歸、川芎辛溫走竄,容易動火,對於血熱崩漏,不甚相宜,常常改用雞血藤與丹參,則既可免走竄動火之弊,又能清熱止崩而不留瘀。

02、帶下疾病

帶下有白帶、黃帶、赤白帶、青帶、黑帶、五色帶等之分,但其終歸不外寒與熱、溼與瘀而已,故治帶下疾病,當首辨其寒溼或溼熱,而溼為陰邪,其性重濁粘膩,易與血相結而為瘀。

如赤白帶下,便是溼瘀膠結的病變,若屬溼熱則用止帶方清利解毒;寒溼則用附子湯溫化止帶。

但見紅必治血,不論是溼熱或寒溼,均加用雞血藤和丹參,則溼祛瘀化,帶下自愈。

03、妊娠疾病

但總的原則是治病與安胎並舉,以補腎健脾為主,因為腎主蟄而系胎元,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是後天之本,脾腎健旺胎自安。

如腎虛胎動不安,常用壽胎丸加雞血藤補腎安胎,養血防漏;

多次滑胎者,則用泰山磐石散去當歸、川芎之辛竄,改用雞血藤與丹參,可收補氣補血之功,而不動火。

04、產後疾病

新產之婦,一方面氣血耗損,另一方面由於產創,又有離經之血,因而是多虛多瘀之體。

其治療的原則,必須照顧到虛瘀混雜

的特點,對選方用藥,寒證不過溫,熱證不過涼,用補不滯膩,消導要扶脾。

如產後發熱,有血虛、血瘀、外感之分。

血虛發熱,當以補益氣血為主,用聖愈湯去熟地加雞血藤、益母草,則補而不留瘀;

血瘀發熱,以生血化瘀並重,用生化湯加雞血藤、丹參治之,則祛瘀而不傷正,營衛調和,氣血暢通,其熱退。

總之,雞血藤是一味較好的血藥,不僅能用於婦科的疾病,也能用於其他各科有關血分的病變,它具有當歸補血活血之功,又無當歸走竄動火之弊,性味平穩,療效可靠。

注:本文發表於《新中醫》,1991年11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