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憶圍殲張靈甫:步兵在強大炮火掩護下衝鋒......

摘自:《粟裕戰爭回憶錄》,作者:粟裕, 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核心提示:十六日上午,我軍再次發起攻擊,首先集中強大的炮兵火力,向敵軍密集的山頭、高地猛烈轟擊。在濃煙和火光中,敵人的血肉與岩石碎片齊飛,形成一片混亂,我步兵在強大炮火掩護下猛烈衝擊,越戰越勇,指戰員不待上級命令,哪裡有敵人就向哪裡衝。

粟裕憶圍殲張靈甫:步兵在強大炮火掩護下衝鋒......

喜見賊師精銳盡

要把敵第七十四師從重兵集團中挖出來予以殲滅是艱鉅的。實現戰役決心的第一個關鍵是隱蔽我軍意圖,達成對敵第七十四師的合圍。我擔任主攻的五個縱隊,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務。

五月十二日晨,敵第七十四師由重山、艾山間渡過汶河,佔領了黃鹿寨、佛山、三角山、馬牧池等地,與我九縱一部激戰於馬山、邁逼山、大箭一線。十三日下午四時,該敵攻佔了馬山等地,距其主要攻擊目標坦埠尚有七至十公里,躊躇滿志,準備於十四日攻佔該地。敵第二十五、第八十三師則分別進到舊寨、依汶莊地區。

面對敵軍進攻,我第九、第四兩縱隊全力由正面抗擊敵第七十四師。我第一縱隊則利用敵軍各求自保的心理,於十三日晚,以小部對敵第二十五師發起進攻,使該敵誤以為自己受攻擊而無暇他頤。我主力則利用山區地形實行迂迴,從該師與第七十四師的結合部向縱深猛插,並搶佔制高點。第八縱隊以相同的戰術從第七十四師與第八十三師之結合部插入,並奪取制高點。我第六縱隊則從魯南之白彥地區兼程向垛莊急進,以斷敵退路。到十四日上午,我第一縱隊一部逼近蒙陰城,構築了阻擊敵整編第六十五師之強固陣地,主力攻佔了蛤蟆崮、天馬山、界牌等要點;第八縱隊攻佔了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點;第六縱隊於十四日晨到達距垛莊西南二十餘公里之觀上、白埠地區。而正面第四、第九縱隊,經過激戰,已推進到黃鹿寨、佛山,並攻佔了馬牧池、隋家店。我軍對敵第七十四師的包圍態勢已大體形成。十五日拂曉,我第六縱隊在第一縱隊協同下攻佔了垛莊,第八縱隊則攻佔了萬泉山,三個縱隊打通了聯繫,最後封閉了合圍口;並構成了阻擊第二十五、第八十三師的強有力的對外正面的堅強防線。

在這一個回合中,動用隱伏於魯南的六縱隊,是關健的一著。第六縱隊同敵第七十四師是死對頭;記得當時我們命令該縱留在魯南隱伏待機時,縱隊司令王必成同志很擔心打第七十四師時沒有他們的任務。我對他說,你放心,打敵七十四師一定少不了你們。當時第六縱隊距垛莊約一百公里之遙,一路山區,他們十二日接獲命令後,立即收攏部隊,急速開進,十四日即抵達垛莊附近。王必成同志後來曾以“飛兵激渡”來形容他們的這次行動,是不誇張的。這說明在戰役指揮中設想可能出現的情況,走第一步就預想到第二步,有時要巧妙地預留伏筆,是靈活用兵的重要一著,此次我軍誘敞深入,而又預恢第六縱隊於魯南待機,達著棋,一旦動起來、全盤就活了。

到十四日上午,敵第七十四師發現我軍已迂迴到他們的翼側,有被包圍的危險。便倉猝收縮南撤,企圖通向垛莊。但撤退中發覺垛莊已為我所佔,只得退縮到孟良崮、蘆山地區,並不得不把美式重炮和許多現代裝備丟在山下,因而喪失了它現代化的“優勢”。

在我軍以往的戰役中,一般只要對敵人達成了戰役合圍,勝利就算基本有把握了。但是,這次戰場態勢特殊。我軍五個縱隊包圍著敵第七十四師,敵軍卻有十個整編師(軍)包圍著我軍。第七十四師為敵“五大主力”之首,其戰鬥力不可低估,且該部所退守的孟良崮及其周圍山地,山峰陡峭,主峰海拔在五百米以上,岩石累累,土質堅硬,易守難攻。因此,攻佔垛莊後,陳總和我雖都鬆了一口氣,但鹿死誰手,尚待決戰。我立即帶領少數參謀、機要人員,將指揮所向前推移,進入山溝,以便密切觀察和指揮戰事。

果然,當敵第七十四師被我包圍後,蔣介石認為該師戰鬥力強,處於易守難攻的高地,臨近有強大的增援兵力,正是與我華野決戰的好時機,便一面命令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堅決固守,以吸住我軍,一面急今新泰之第十一師,蒙陰之第六十五師、桃墟之第二十五師、青駝寺之第八十三師、河陽之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火速向第七十四師靠攏;又急今萊蕪之第五軍南下,魯南之第六十四師和第二十師趕向垛莊、青駝寺,樓德之第九師趕向蒙陰增援,企圖內外夾擊,與我軍決戰。張靈甫亦自恃建制完整,又處於戰線中心,外有大量援軍,要求空投彈藥,依託山頭高地固守。在蔣介石嚴令督促下,蔣軍各路援兵,一齊向蒙陰東南急進。

這時的關鍵,一是圍殲第七十四師能否迅速解決戰鬥;二是阻援力量能否擋住敵之援軍。根據戰場形勢發展,陳毅同志當即發出了“殲滅七十四師,活捉張靈甫”的響亮口號。廣大指戰員立下“攻上孟良崗,活捉張靈甫”“消滅七十四師立大功,紅旗插上最高峰”的誓言。各級指揮員到第一線督戰,作戰形式主要轉入了陣地戰。

圍殲戰是一場劇烈的陣地攻堅戰。我軍於十五日下午一時發起總攻,從四面八方多路展開突擊。敵第七十四師和第八十三師十九旅五十七團麋集於孟良崮、蘆山及附近山地。依託巨石,居高臨下,不斷對我發起反衝擊。從戰術上來說,依託陣地的反衝擊,可以給對方以相當的殺傷,何況我軍為了爭奪每一個山頭、高地,要從下向上仰攻,每克一點,往往經過數次、十數次的衝鋒,反覆爭奪,直到刺刀見紅,其激烈程度,為解放戰爭以來所少見。

我軍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逐次粉碎敵人的頑抗,縮小了包圍困。張靈甫在我軍強大攻勢的重壓下,組織了大規模的反擊,先向南,又向西,後向東尋隙衝擊,試圖突出重圍,均被我軍擊退,並遭到慘重殺傷。十五日晚,敵軍已被壓縮於東西三公里,南北二公里的狹窄山區。該地草木極少,水源奇缺,敵人空投的糧彈和水囊又大都落到我軍陣地,數萬敵軍已處於極端飢渴難支的狼狽困境。

十六日上午,我軍再次發起攻擊,首先集中強大的炮兵火力,向敵軍密集的山頭、高地猛烈轟擊。在濃煙和火光中,敵人的血肉與岩石碎片齊飛,形成一片混亂,我步兵在強大炮火掩護下猛烈衝擊,越戰越勇,指戰員不待上級命令,哪裡有敵人就向哪裡衝。十六日下午,攻佔了所有高地,敵軍官兵紛紛就擒,猖狂一時的張靈甫及副師長蔡仁杰均被擊斃,我擔任突擊的五個縱隊的英勇健兒,會師於孟良崮、蘆山頂峰,歡呼聲驚天動地。

阻援戰鬥則是艱苦的陣地防禦戰。我軍利用既設野戰工事進行了頑強的阻擊,象一座座堅固的堤壩,擋住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敵第五軍被我第十縱隊箔制住;敵第十一師被我第三縱隊抑留於蒙陰以北;敵第六十五師在我第一、第六縱隊各一部阻擊下,前進不到十公里;敵第七軍第四十八師被我第二、第七縱隊箔制住;敵第二十師、第六十四師被我魯南軍區地方武裝牽制,未能及時趕到青駝寺。敵第二十五師、第八十三師雖逼近我軍包圍圈,與第七十四師相距僅五公里左右,並對我形成炮兵火力交*,但仍無濟於事。十六日上午八時,蔣介石還抱僥倖心理,向各路增援部隊親下手令稱:“山東共匪主力今已向我軍傾巢出犯,此為我軍殲滅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機,如有萎糜猶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頓……必以縱匪害國貽誤戰機論罪,決不寬容。”但到同日下午,湯恩伯已感到大勢已去,發電報給所屬各部稱:張靈甫師“孤軍苦戰,處境艱危”,各部務須擊破共軍包圍,“救袍澤於危困”,“不得見死不救”。但無論是蔣介石的嚴令,還是湯恩伯的乞求,在我阻援部隊頑強抗擊下,都無法挽救張靈甫全師被殲的命運。

在收攏部隊、清點戰果之時,我電臺發現孟良崗地區仍有敵人電臺活動,似有殘部隱匿,我們立即嚴令各部清查斃傷俘敵實數。根據各部報告,我發現所報殲敵數與七十四師編制數相差甚大,即今各部繼續進行戰場搜索。當時山雨欲來,陰雲密佈,能見度很低。部隊在嚴密搜索中又發現約有七千餘敵隱藏在孟良崮、雕窩之間的山谷中,已開始集結,這說明我軍搜索不嚴,同時也說明各部均能如實報告殲敵實數,不事浮誇,才得以發現這股殘敵。於是我即今第四、第八、第九縱隊立即出動兜剿。各部隊不顧疲勞,復又投入戰鬥,十六日下午五時全部肅清殘敵。至此,我們的戰役意圖得到完全實現。蔣介石的精銳主力、嫡系中的嫡系、整編第七十四師,悉數就殲。我們取得了戰役全勝。我立即打電話報告陳毅同志,陳總在電話中興奮地說:我在電話裡向全體將士們祝酒致賀!

這次戰役,我殲敵三萬二千餘人,徹底粉碎了敵統帥部“魯中決戰”的計劃,嚴重挫敗了敵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極大地震動了蔣軍內部,有力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勝利信心,配合了陝北及其他戰場的勝利攻勢。戰役結束後,敵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被撤職,整編第二十五師師長黃百韜、第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等也受到處分。蔣介石多次痛心疾首地說:“孟良崮的失敗,是我軍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真是空前的大損失,能不令人哀痛”;“必須等到我們全軍一番起死回生的改造之後,乃能作進一步的打算。”王耀武表示“對七十四師之失,有如喪父之痛”。蔣介石等的哀鳴,說明了此役給敵人打擊之慘重,而所云“起死回生”,不過是一場幻夢。後來的事實證明,經過孟良崮戰役,敵入雖仍未放棄對山東實施重點進攻的計劃,但其進攻的勢頭已經被打掉了,並且從上到下真正地被我們打怕了。

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來之不易,勝利歸功於中央軍委的英明領導和毛澤東軍事思想。

勝利歸功於以壓倒一切敵人之氣概衝鋒陷陣的廣大指戰員。各縱隊首長都冒著炮火到了作戰前線,有的團長、政委親率部隊衝鋒,還有七處負傷仍率領部隊奪佔敵人山頭的英雄連長,近萬名指戰員負傷,更有二千多名幹部戰士把最後一滴血灑在圍殲和阻擊敵人的戰場上。他們的犧牲精神,是永遠值得後人景仰和銘記的。

勝利歸功於廣大人民的支援。魯中人民群眾戰前實行空舍清野,給敵人造成很大困難,戰役中有二十多萬民工大力支前,對戰役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沒有老解放區地方黨和政府領導下的支援,勝利是不可能的。魯南的地方兵團各地廣大民兵,配合戰役取得勝利起了很好的作用。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與蔣軍在華東戰場上一次正面的大規模較量,表明了我軍的作戰指導、指揮藝術、戰術技術和軍隊土氣都大大高於敵人。孟良崮戰役還使我體會到,作為戰區指揮員,應不斷地研究、分析敵我力量的對比變化,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敢於適時地把戰局推向新的水平,而不能坐待條件完全成熟,從孟良崮戰役到豫東戰役,再到淮海戰役,都使我體會到達一點。

現在,我想以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新華社的時評來結束這段回憶。時評寫道:“華東人民解放軍和華東解放區的人民,在全國人民的愛國自衛戰爭中,擔負的任務最嚴重,得到的成就也最榮耀。從去年七月到現在,華東人民解放軍已經殲滅了蔣介石正規軍五十個整旅(旅以下成團成營被殲滅的正規軍及全部被殲的偽軍、保安部隊、交警、還鄉團等均未計算在內)……蔣介石以近一百個旅使用於華東戰場,欲以此決定兩軍勝負,這個主觀幻想已接近於最後破滅。這次蒙陰勝利,在華東解放軍的歷史上更有特殊意義。因為:第一,這是打擊了蔣介石今天最強大的和幾乎唯一的進攻方向;第二,這是打擊了蔣介石的最精銳部隊(四、五個精銳師之一個);第三,這個打擊是出現於全解放區全面反攻的前夜。和這個勝利同時,東北豫北、晉南、正太等地,強大的反攻正在展開。”

如果您有法律問題,請您通過私信平臺向我們提問具體說明您所需要的法律問題的事實以及問題,小編將竭力為您解答,但意見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