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由來!


一、中東的民族、歷史和地理背景

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是歷史上形成的, 錯綜複雜, 首先應當關注的, 是其中的的民族、歷史和地理背景。

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由來!

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由來!

從民族特性看, 中東民族構成複雜多樣, 但卻大都為遊牧民族。為適應沙漠環境, 遊牧部落經常遷移, 到處尋找水源和牧場。逐水草而居這一自然法則使他們不區分地域地到處遷居。對他們來說, 領土、邊界概念一向十分淡薄。在這方面, 猶太人最典型, 他們的祖先從兩河流域西遷迦南, 再至尼羅河三角洲, 又返回迦南、巴比倫, 最後流散到世界各地。而阿拉伯人屬同一民族, 有共同的語言、文化和宗教, 當他們發現自己隸屬於不同國家時, 要確定相互之間的界限, 接受邊界約束也不是件易事。在西方殖民主義入侵之前的中東, 儘管存在一些相互獨立的國家, 但他們之間的領土和邊界劃分並不明確, 許多已經形成的邊界也極少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殖民主義將西方的領土和邊界概念帶到中東後, 當地的領土和邊界劃分才有了與以前完全不同的含義。

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由來!

從民族和文明的發展歷史來看, 中東的大部分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過去, 有的早在幾千年前就有盛極一時的文明, 或曾經建立過幅員遼闊的帝國。因此, 在中東的同一個地方很可能被幾個民族或幾個帝國先後佔領過, 留有幾個民族或幾種文明歷史遺蹟的現象, 有的地方還成為幾個民族的歷史發展見證或珍貴的文化認同體。所以, 中東不少民族幾乎都可以從歷史深處找到充分的論據, 證明自己就是某塊土地的主人。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現今的巴勒斯坦, 阿拉伯人認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是阿拉伯人, 他們早在猶太人到來之前就已定居此地, 這裡有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登霄的歷史見證, 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寺。而猶太人認為他們的祖先在這裡繁衍生息了數千年, 建立了猶太人的王國和宗教。此外, 中東的大部分地區為沙漠覆蓋, 氣候惡劣, 人煙稀少, 不少地方無人居住, 導致地形測量的資料嚴重不足, 邊界劃分十分困難。

這些地理、歷史和民族等原因, 導致了中東地區自古以來的漫長時間裡沒有劃分領土和邊界的傳統, 是中東地區領土和邊界爭端的客觀原因。

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由來!


二、殖民統治埋下的禍根

歷史上, 中東各國幾乎都長期遭受過西方殖民主義的統治。西方殖民者對當地人民實行政治上的高壓與奴役, 文化上的侵略與滲透, 經濟上的控制與掠奪。當他們撤離時又故意留下遺患, 以便將來再插手這些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的事務。在他們留下的許多棘手問題中, 包括邊界缺乏明確劃分, 致使地區國家之間經常為領土爆發武裝衝突甚至戰爭, 如兩伊邊界, 伊、科邊界, 沙、也邊界, 以及伊朗與阿聯酋的島嶼之爭等。

從18世紀始, 西方殖民國家就先後將觸角伸向中東各地。一戰前夕, 中東國家仍處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 但實際上已被西方殖民主義所瓜分, 它們的內政、外交也都受到西方列強的干預。在帝國主義國家搶佔殖民地的狂潮中, 英國是佔據的殖民地最多, 歷史最長, 獲利最大, 戰後給各殖民地國家制造領土、邊界爭端也最多。根據一戰後的一系列條約及國際聯盟的託管制度, 英國不僅繼續對埃及實行殖民統治, 而且取得了對外約旦和伊拉克的託管權。法國取得黎巴嫩和敘利亞的託管權, 繼續對除利比亞以外的馬格里布地區實施殖民統治。一戰的結果之一是殖民主義國家徹底完成了對奧斯曼帝國遺產的瓜分, 形成中東的第一批領土和邊界。

二戰結束後, 亞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風起雲湧, 英國雖被迫放棄了一些殖民地, 但為了保住在那裡的利益和影響, 又採取“分而治之”、“合而治之”或拼湊“聯邦”等伎倆, 又給中東國家留下無休止的矛盾、衝突和領土、邊界爭端。

就領土和邊界爭端看, 中東現存的所有此類問題都與殖民主義對中東的統治有直接關係。中東國家的領土和邊界劃分很少根據自然地理條件或人口自然聚居地來確定, 而是按經緯線、幾何線或曲尺在地圖上畫線來劃分的。如埃及和蘇丹的邊界, 一部分是沿著北緯22度線劃定, 敘利亞與約旦、伊拉克之間, 沙特與伊拉克、約旦、阿曼、也門、阿聯酋等周邊國家之間的邊界都呈幾何形狀。中東地區位於亞、歐、非三大洲接合部, 從二戰後到90年代初, 共爆發了60多次戰爭, 平均每年約1.4次, 由領土、邊界問題引起的近30起, 其中以中東核心地區 (地中海東岸的亞洲部分) 矛盾最為激烈。曠日持久的阿以衝突, 雖包含宗教、民族等多種矛盾, 但核心還是領土問題, 尤其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三大宗教的聖城耶路撒冷的歸屬難以確定。此外, 以色列侵佔敘利亞戈蘭高地的問題至今沒有解決。伊拉克和伊朗雙方的邊界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糾紛不斷, 終於在80年代演變成一場持續8年的戰爭。1990年, 伊拉克以與科威特的邊界爭端為藉口侵略科威特, 從而引發了海灣戰爭。

綜上所述, 中東的領土和邊界爭端主要是近現代西方殖民統治留下的禍根, 以及當代以色列通過戰爭對阿拉伯領土的侵佔。殖民主義統治外來侵略是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直接原因和外部原因。

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由來!


三、國家利益之爭

事實上, 殖民主義國家劃定的領土和邊界只是當代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歷史起因, 另一個現實原因則應從當前中東各國的國家利益中去找。

二戰後, 政治上先後獲得獨立的中東各國都面臨振興民族經濟、擺脫貧困的共同任務。油氣資源、水資源與經濟發展及人類生存有關的資源, 都成為中東各國爭相擁有的目標, 也構成了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重要原因和內容。特別是資源豐富的邊界地區、重要的海上通道、歸屬未定的島嶼和大陸架, 都成為中東軍事衝突和局部戰爭的熱點。

中東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油氣資源, 僅海灣地區的石油探明儲量就佔世界的64.5%, 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佔世界儲量的34.4%。如果細加分析, 人們便會發現歷次中東戰爭大都與石油相關。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 表面似由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而引發, 但真正根源卻是石油。當時的英國首相艾登宣稱:“沒有蘇伊士運河運入的石油, 英國和西歐的工業便不能保持運轉。”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 除去民族、宗教矛盾與領土爭端之外, 石油因素亦不容小視。與伊拉克接壤的伊朗胡齊斯坦省擁有伊朗石油儲量的90%, 成了雙方爭奪與攻防的重要目標。1990年8月, 伊拉克侵佔科威特, 藉口之一便是科威特乘伊拉克忙於應付兩伊戰爭之機, 違反伊、科兩國協議, 在伊、科交界的中立區超量採油。

水資源在中東也一直是關乎經濟發展, 甚至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古代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常發生衝突甚至戰爭, 而現代中東國家、民族之間為水源而發生衝突亦不鮮見。以色列同敘、約及巴勒斯坦人圍繞對水資源的控制展開了多次鬥爭。以佔領敘領土戈蘭高地長期不還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出於對約旦河上游和太巴列湖水資源安全的顧慮。為爭奪雅爾穆克河水, 以多次對約旦“東戈爾水渠”進行破壞。而以的“國家輸水工程”也成了巴解開展武裝鬥爭後的首選攻擊目標。

中東領土和邊界爭端的由來!


水資源的重要性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也有體現, 1991年開始的馬德里和平進程將水資源問題作為一個主要課題研究, 特成立了水資源工作小組, 由美國主持, 歐盟和日本協助。在約以合約和巴以《過渡協議》中, 對“公正分享水資源”以及合作“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都有明確的條文規定。此外, 土耳其與伊拉克、敘利亞在水資源分配上也存在糾紛。兩伊之所以屢有爭鬥, 原因之一就是雙方對阿拉伯河的主權歸屬一直存在分歧。北非, 因為近年在撒哈拉大沙漠下發現了豐富的水資源, 沿撒哈拉沙漠各國也有矛盾, 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埃及等國都在努力尋找掘水之路。

當前, 中東動盪不安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單邊主義的高壓和以阿衝突遲遲得不到解決, 地區內部有民族矛盾、宗教紛爭、經濟之爭以及領土和邊界爭端。這類領土和邊界問題與國家、民族利益息息相關, 乃是影響中東各國關係的焦點和誘發邊界軍事衝突或局部戰爭的一個隱患, 也是我們考察中東局勢走向的一個重要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