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小女孩批評家長:你會不會教育孩子?這屆家長太難帶了!

近日,一段小女孩教訓家長的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

“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孩子的!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要他改正,孩子不也好好改正了嗎?”

“你總是在那裡罵人,罵我笨,誰想聽你們罵人啊,我都被罵笨了!”

女孩像個小大人,一本正經的“教育”著父母,特別指出父母應該用文明的語言來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不能文明一點嗎?不會用古詩來教育孩子嗎?”

“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你們呢?只會嗷嗷喊,罵我笨……”

這段視頻中,小丫頭的哭訴誠然非常可愛搞笑,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其父母略顯粗暴的教育方式確實傷害到了她。

每當孩子學習不佳,或者做錯了事情時,有些家長便會忍不住怒火,大聲呵斥,口不擇言,“你怎麼這麼笨”、“你簡直就是個傻子”等言語,如一塊塊巨石一樣重重地砸到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傷害……


6歲小女孩批評家長:你會不會教育孩子?這屆家長太難帶了!

李女士的兒子,是個標準的搗蛋鬼。訓斥兒子便是李女士的家常便飯。

兒子上學後,因為毛躁粗心,即便是很簡單的題目也經常做錯,恨鐵不成鋼的媽媽總是忍不住呵斥兒子“笨蛋”、“蠢豬”。可是,兒子並沒有因為母親的呵斥而有所改善,反而愈加頻繁地犯錯。

更令李女士一籌莫展的是,隨著兒子被罵的次數越來越多,兒子在回答問題時總是眼神躲閃結結巴巴,最後竟然出現了口吃的現象。

無獨有偶,小美的童年也是在父母罵聲中度過的。當小美成績不好時,父母經常會說:“你怎麼那麼笨,連算數都不會”、“笨死你算了”……

漸漸的,小美越來越內向、自卑,甚至產生了社交障礙。

大學畢業後,小美迫不及待的逃離了父母,在外地工作。可是到了適婚年齡的她,不敢談戀愛,不敢結婚,更不敢生小孩,因為她怕自語言暴力環境中長大的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語言的施暴者……

很多家長覺得罵孩子兩句算不了什麼,但是這樣的“自以為”卻會讓父母在孩子面前愈發的肆無忌憚,一句“你怎麼這麼笨”沒什麼,兩句“你笨死了”應該也無妨!

語言不像毆打那樣直接有力,但它可以一點點侵入孩子的內心,腐蝕孩子的自信,積累孩子的自卑,讓孩子漸漸養成膽小、怯懦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6歲小女孩批評家長:你會不會教育孩子?這屆家長太難帶了!

“乒乓皇后”鄧亞萍,運動生涯中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是乒壇名副其實的大滿貫得主。

然而,小時候的鄧亞萍卻因為個子太矮,被認為沒有發展前途而被省隊退了回來。這一次的挫折讓鄧亞萍回家大哭了一場,然而父親並沒有洩氣,不斷的鼓勵女兒,並且用日本名將關正子的事例教育女兒。

鄧亞萍在父親的鼓勵下信心大增,經過艱苦的訓練,她以頑強的毅力,無所畏懼的膽色和拼搏精神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冠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后。

鼓勵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每個孩子都需要不斷的鼓勵才能獲得自信、勇氣和上進心,這就像植物必須勤澆水才能生存一樣。正如清代教育家顏元所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孩子應多受鼓舞,使他們的學習心境保持喜悅。實踐已經證明,一個人在愉快心境中學習,無論是感覺、知覺,還是記憶和思維,都會處於最佳的活動狀態。


6歲小女孩批評家長:你會不會教育孩子?這屆家長太難帶了!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這種假設。

父母反覆給孩子灌輸“你很笨”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定了“我很笨”,暗示自己“我就是個什麼都不會的笨小孩”;當遇到問題時,頭腦中的第一反應就會彈出“我很笨,我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在“笨死了”的犯錯情境中,家長究竟應該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切勿大發雷霆,耐心的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引導孩子尋找正確的做法,將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己努力不夠以及學習方法的不正確,從而使孩子從失望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鼓勵孩子再接再厲,孩子潛意識中也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其次,在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承認了錯誤時,父母就不要不依不饒,揪著不放。孩子犯錯誤,更需要父母或身邊親友的包容、理解和鼓勵。犯錯是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寶貴經歷,是孩子自我完善和進步的催化劑。

最後,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作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無論是家人還是孩子本身,必然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與汗水。要想讓自己孩子也變得優秀突出,作為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陪伴,與孩子一同面對問題,一起成長,而不是一味的責備。

6歲小女孩批評家長:你會不會教育孩子?這屆家長太難帶了!

瑞思Professor說:

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堅定的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笨孩子,給予孩子“犯錯誤的權利”,引導孩子找到正確方法,建立自信,父母的包容和鼓勵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助力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