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博士月補800,讀了5年將近30歲卻身無分文,你怎麼看?

隨心生活318


1. 博士也是學生,學生沒存下錢很正常;2. 可以想辦法賺點兒,比如在實驗室裡面給老師打打工,一般導師也會把一些科研項目給學生幹,多少也會給點兒補貼;我1999年讀研的時候就這樣,一月有八百左右的收入,畢業時租房都是自己花錢租的,從讀研後就沒要過家裡的錢。 3. 如果有閒暇時間也可以做做家教,一個博士做家教收費應該還行。那時候幫導師做項目太忙了,沒做過家教,同學不少做的。4. 讀書也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工作,讀書期間沒存著錢很正常,沒什麼太大問題。5. 我碩士畢業時,老師希望我留下來讀博士,我沒讀,因為知道讀博士窮,著急去社會賺錢去了。


抵制無腦噴抵制地域攻擊



這就是現在國內大部分全日制博士的真實寫照!


在下今年6月剛博士畢業,現在正在一所省屬重點高校任職。四年的博士生涯,個人覺得會讓我終身難忘。那一段時間,有過迷茫,有過壓抑,也曾有過想放棄。也許,這就是夢想實現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吧!


本人農村家庭,入學按國家法定年齡7歲才進入小學進行學習。大學本科畢業後,在家鄉一所高中任教一年。後因追尋自己的內心,選擇辭職考了研究生。再經碩士導師推薦,去讀了博士,博士入學的時候我已經27歲了。有時候人就是矛盾的,又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又想早些工作,緩解家庭壓力。


博士四年,前三年國家學業獎學金10000,學費要交10000,也就是說學費不要錢,相互抵消。每個月國家補助1000元,後兩年漲到每月1200,學校不再另外發錢,導師也幾乎沒有給我發錢。前三年沒有談女朋友,1000-1200元的生活補貼以及週末的家教,日子雖說談不上“滋潤”,但也很“愜意”。平時日常三餐在學校食堂就可以解決,週末心情好,實驗順利,約上三倆好友,可以上館子打打牙祭。博士第四年,已經而立之年的的我,談了女朋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婆。不要學費,但也沒有生活補貼,也就是一分的收入也沒有。幸運地是自己在第二年申請了個創新基金,留了一點老底,勉強混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說實話,博士真不是“一般”人能讀的,壓力太大,碰上“特殊”的專業和導師,會讓你“痛不欲生”。本來年齡越大,所受到的壓力也就越大,尤其對於家庭條件一般的人更大。考慮的問題太多,事業、家庭、未來,會讓你感覺到迷茫。加之,學業的壓力和導師的“摧殘”,出現一些心理疾病再正常不過了。博士一年級還信心滿滿,到第二年的時候就已經晚上睡不著覺了,時常到了深夜3-4點才能睡著,8:30又要起床去辦公室,整個人都是渾渾噩噩,甚至開始出現脫髮的徵兆。我的同門,85年生人,估計明年下半年才能畢業,他的壓力更大。我們幾個屌絲也經常討論博士這個職業,最後的結果就是:博士只適合喜歡科研的富二代來讀,一沒有生活壓力,而有喜歡科研!


儘管博士生涯如此艱難,但本人卻十分珍惜這段時光。去國三載,此心未老;板凳十年,熱血猶存。若問在下近三十而未立、全部身家不過行李兩箱是什麼體驗?作者答:夠精彩,不後悔。


以上僅為個人經歷和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啦!


DS二當家


很正常,完全能理解。

我老公是大學畢業兩年後,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畢業前,我們結的婚。

因為是裸婚,所以真的沒錢,婚後的一切全是靠我們自己置辦的。我們畢業後,雖然有了工作,但畢竟是剛畢業,除去房租,一個月吃吃用用,所剩無已。

後來,老公收入慢慢高了,我們經濟條件也好一些了。我婆婆非要讓他讀博,主要是為了說出去更好聽。因為我老公的單位,是一個體制內的科研單位,博士和本科生工資收入是一樣的,工資是按資歷,級別,不是按學歷。

我老公考慮了一下,沒去讀。他知道他一旦去讀了,工資收入就成了零,只有寥寥的補助。幾年內,家裡的收入會銳減,房貸養車,壓力太大。何況,那會兒如果熬到博士畢業,人已三十,連生養孩子沒有條件。

於是放棄讀博,騙我婆婆去上學了(我婆婆很強勢,我老公不願意與他母親起爭端),他繼續工作,為這個家努力著。幾年後,房子車子存款,全備好了,孩子出生了。

所以,你們讀了博的人,人到30,真的家底是零。你們人生也是從30歲才開始的,咬牙堅持吧。


唯家至珍


小編以博導的身份說幾句,讀博,窮就對了,但凡有生活能力的,也不會在如此高齡還拼爬書山。不讀博窮,讀博也窮,同是窮,又何必怨天尤人。

關心貼補,不如把資料賣了,別以為躲在學校讀書就可以高枕無憂,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生活總會找到你當牛做馬的。你就等著知識改變你的命運吧。當年小編同學都讀到獨孤求敗,還不是一敗塗地。

博不是讀的 ,真正的博是在生活中,有個同學讀博,每天借光朋友的錢,最後都被拉黑啦。還有個讀博的,居然養不起女朋友,一定要大家合資幫他養.。多讀不如多練,去生活中,社會上歷練,所得到的博學,是你死讀一輩子也不明白的。

一個博,要讀到窮死,大約是自己看明白了自己,至於補助多少,就不應該關心了,你覺得自己讀博就會給你錢,成為有錢人?真那樣,都能讀博。


白這個顏色


不知道你讀的是什麼學校,什麼專業,怎麼補助這麼低?我也是在讀博士生,目前每個月學校會發2750元,除了基本的生活支出外,每個月攢1000-1500元應該沒什麼問題。可能每個學校的補助標準不同,但是無論怎樣,博士生都是一個非常窮困的群體,這是不爭的事實。


你每個月只有800元的收入,除了生活支出外,身無分文,我是完全相信的,現在即使一個大學本科生,每月生活費低於1000元估計都過得比較清貧,何況你已經讀博士了,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針對你的情況,我給你提幾點建議吧。


安心做科研

無論如何,生活再清貧,既然選擇了讀博這一條屬於極少數人的路,就堅持下去,因為你已經讀了五年了,而在讀博之前,事實上,你已經準備了很多年了。一定要熬下去,一旦獲得了博士學位,找到了工作,你的生活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觀。而且博士學位會跟你一輩子,是終身制的。儘管現在讀博士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但是畢竟還是極少數人,博士學位還是很有說服力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今日頭條上,在讀博士生是可以直接加V認證的,也確實會吸引不少粉絲關注。


找一個兼職

每個月800元的收入太低了,即使你願意忍受過最清貧的生活,可是生活不只是把日子過下去,生活中還會遇到意外,會生病,你有同學、朋友,需要人情支出,有父母需要照顧。找一個兼職,否則你的生活將會永遠都像“在刀刃上行走”,它不允許你過多樣化的生活,不允許你有娛樂活動,不允許照顧父母,不允許你和同學有人情往來,這樣的生活是沒有尊嚴的。你可以在同一個城市裡,去一個相對較差的學校兼職代課,或者去做網絡主播(不過很難,女生的話會稍微好一點,總體來說,除非有特殊才藝,否則做主播是很難有收入的,當然可以漲粉絲也不錯),或者去做家教,去培訓機構任教,都是可以的。我目前主要是在做悟空問答,到現在為止,賺了差不多四五千,也算是一項額外的收入吧。


別找女朋友

如果題主是個男生,並且沒有女朋友的話,我建議你暫時先別找女朋友。你的收入太低了,如果找了女朋友,你的生活會更加困難,除非你想找個有錢的女朋友,讓她替你分擔生活支出,那另當別論。等你博士畢業,找到教職之後,再找女朋友不遲。可以年齡大一點再找女朋友,這是上天在性別方面,賦予男性的特權。我並不是要搞性別歧視,只是從實事求是的態度出發,確實在找對象方面,相對於女生而言,男生不用太顧慮自己的年齡。假如你是個女生,這點建議並不適合你,我不太瞭解女生的心態,所以無法給出好的建議。


作為國家的高學歷人才,每個月只有800元的收入,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但又無可奈何。希望題主也不要太悲觀,努力調整好心態,專心學業。要知道,現實中過得比你悲慘的也大有人在。我瞭解到,有些在讀的博士同學,不但每月的收入較低,而且可能還會面臨父母生病卻無能為力,或者需要為家人做生意而籌錢,或者有家人去世等非常窘迫的情況。


讀博士的人是很窮困潦倒,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有知識,有思想,會做研究。我相信一旦獲得了博士學位,我們的生活將會迎來春天。


常四荒學經濟


前兩天,我的一個學生,在讀研究生,也跟我談到了類似的困惑:

該生正在一所211大學讀研究生,研究生快畢業了,對於自己是否讀博士,非常糾結!不讀吧,現在可以說是高不成低不就,就業還不如本科畢業好;想上大學當老師,至少應該是博士畢業。如果繼續讀博士,經濟上的壓力很大,30的人了,身無分文,更關鍵的是自己可能會成為大齡剩女了。因為現在工作沒有任何著落,所以不敢談男朋友,所以只能等著。

其實,很多中國的學生讀博士,都是這麼一步步被逼出來!因為是逼著讀的博士,所以有的人讀博士,沒有榮譽和夢想,只要各種愁!

第一、愁收入!

博士研究生的月收入只有800,這是事實。有研究生給中國青年報留言:“平常除了學校發的600元補助,我們導師每月再發200元,成了我們專業最好的一位導師,因為其他導師一毛錢都不發。”

對於家庭一般的學生來說,讀博士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30歲,如果本科畢業就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很多人也應該過上了有車有房有家庭的穩定生活,而對於很多博士生,每個月800元的收入,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第二、愁婚姻!

男女生都愁,男生因為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結不了婚,也不敢結婚;女生因為年齡問題,想結婚,但是工作固定不下來,也不敢結婚。但是,一旦工作,這些學生就成了30歲的大齡青年了,在大城市這還好些,在中小城市,婚姻就是很大的問題。

第三、愁工作!

博士生就業相對容易一些,但是前途也並不光明。從下面表格中來看,博士生畢業的學生,多數進入了高校,而進入高校當老師,既不能“一夜暴富”,也不算是一份“光宗耀祖”的職業。

事實上,更讓博士生鬱悶的是,很多大城市的著名中小學,現在也開始要求博士學歷了,而且還是名牌大學的博士才有競爭力。

當然,上面可能只是個別現象,博士生的情況和學校、專業、能力密切相關。

其實,有些博士生對未來是迷茫的,如果生活沒有保障,未來沒有目標,也很難指望他們能夠潛心研究,如果博士生無法研究,哪來的創新?上了這麼多年,去了中學,這個學上的真的值嗎?


贏在高三


博士補貼現狀就是高低各不同,有的學校每個月補貼有兩三千左右,有的學校給的很少,就像樓主所說;另外,有的善解人意的導師會補貼給學生一些錢,一般是不會給的。

1 既然讀了博士,肯定不會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如果為了賺錢就會工作了,就算掙得在少,也會比博士掙得多。

2 一般學校讀個博士下來,能不管家裡要錢就不錯了,存錢是不太可能的。

3 現在每個學校都有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博士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爭取獎學金,博士國家獎學金有3萬。有的學校還有校長獎學金,我們學校校長獎學金是5萬。認識一個同學,連續拿了三年博士國家獎學金,一共9萬。可見,努力會有回報的。

4 擺好心態,努力克服困難,做好科研,才是博士期間最主要的事。


呱一夏的小窩


同樣身為博士在讀,其中艱辛沒有經歷過的人不會懂。

  • 自從讀博,反而沒了工作.年齡不小卻感覺一事無成,身無分文,身旁的人工作的工作,生娃的生娃,每逢碰到,都寒暄一句,還在讀書呢?真厲害


  • 這句“真厲害”挖苦幾分?真誠幾分?頭髮讀少了,錢包讀薄了,感覺除了讀書也不會什麼了,但是真正說“讀書”自己又感覺是一個初級的弱雞選手,無可奈何的繼續,無可奈何的看著時間一年年逝去,有時候真的很羨慕那些工作的人,哪怕薪水低,哪怕不如意…
  • 題主博士五年了,應該也是在畢業的邊上奮鬥和掙扎,至少也是有可期盼的前程,年齡也應是應屆的年齡,我身邊不少博士生都已是30多歲,沒有成家,表面上平靜,內心有的是著急,有的是早已放棄和不在意了情感生活,加把油,兄弟或者姐妹,你已快到盡頭。


  • 其實,學歷又如何?博士又如何呢?越窮越讀,越讀越窮,早早創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最害怕與人討論學歷和未來,害怕別人知道你在讀博,害怕別人問我未來的打算,別人眼中,你應該飛黃騰達,而我自己只是想平平淡淡的當一個老師,養家餬口,僅此而已。


  • 這是一條不歸路,放棄的有,自殺的有,堅持的有,迷惘的也有。含金量下降,畢業難度卻在上升,導師不盡是宅心仁厚之輩,不乏利慾薰心之徒,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科以人重科益重 人以科傳人可知


離開院校,便脫離了名校光環,博士畢業,即同為無業遊民。真正為自己證明的不再是學歷和學校,而是實力和成果。博士又如何呢?

留學海外,更為不易,民族情結,文化差異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泰國留學音樂博士


讀博期間的收入不會很多,主要來源於幾個方面:國家助學金、學校獎學金還有跟導師做項目拿到的獎金。

平常人到了30歲,不說三十而立,車子、房子、存款至少會收穫一樣。博士與一般人不同,30歲才開始奮鬥也是正常的,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高啊,成功的時間會大大縮短。

現在的博士雖然不是稀缺資源了,但也不是人人能達到的。博士與其他學位最本質的區別就是科研,要開創一個理論,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探索、調查、思考、總結、實踐。厚積薄發,博士的價值體現、人生巔峰應該是在40歲以後。

讀博的利與弊


讀博是一種很奢侈的生活方式,不是人人可以享受的;

讀博可以更輕易地接近與聆聽大師的聲音,與地球上最聰明的人相處;

讀博可以積累更多更好的資源,名師、同學、社會精英等,成功更加容易;

成就感、人生體驗常人難以企及。


讀博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節奏、生活軌跡,包括戀愛、婚姻、家庭、工作等。

一直不停地讀書,到博士畢業也差不多30歲了,這個時候的人生閱歷還基本是零。如果讀書期間不夠幸運,沒有找到另一半,那這個時候一切都要重新開始,與同齡人相比,心理上的落差要自己去調整。這是沒辦法改變的,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嘛!

有的人,讀博的過程中,可以會產生一些困惑或者尷尬,比如後悔了或者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喜歡了,遇到這樣的問題別人是幫不了你的,只能靠自己的決斷,靠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高處不勝寒”,博士不是常人能達到的高度,讀博遇到的問題自然也不能通過常人的辦法去解決,我想他們在讀博之前就已經對自己的人生有了規劃!


年華圖


求學深造,本質上是對自我未來的投資,因此,在讀博士註定清貧。無論國內國外,蓋莫能外。


相比於以前,近些年國家在教育和科研領域,投資力度在加大,在讀博士生的補助也有了明顯改善。就理工科而言,不少院校的博士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科學院的某些所甚至能夠到5000元每月。應該說,這個待遇,也算勉強過得去了。

攻讀博士學位,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項艱難而榮譽的事業,這份艱難,除了學業和課題上的困難,也包括生活上的清貧。昔日的大學同學,或許家庭事業都有了著落,而在讀博士幾乎身無分文,甚至連女朋友都還沒有。這種情況下,還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堅持下來,確實也挺不容易的。

不過,待到順利畢業,狀況很快就能有所改善。

且不說博士頭銜本身的榮耀,就拿工資待遇說事,理工科的博士去企業,大多都能年薪20萬起步,而且不少省市還對博士設置了人才計劃,在住房和子女上學上給予政策優惠;即使轉行去政府部門,有的地方對新引進的博士,直接給副縣級的待遇;當然,也可以繼續搞科研,去大學或研究所謀個職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也許,只有經歷過大的寂寥,才能迎來人生的大輝煌吧!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