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浙江奉化,著名物理学家,在台北市病逝

戴运轨

戴运轨(1897年11月27日-1982年4月4日),字伸甫,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物理学家、教育家。

1927年戴运轨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之后回国担任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28年担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32年担任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2月奉教育部之命,到台湾接收日据台北帝国大学,他首先将台北帝国大学改为国立台湾大学,出任教务长兼代理校长,同年8月,成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兼系主任;1956年参与筹建新竹清华大学,并创建了该校原子科学研究所;1958年参与筹建台湾中央大学;1962年创建了该校地球物理研究所,出任所长;1968年成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出任院长;1973年自中央大学退休后,受聘于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任教授兼理学部主任、物理系名誉主任;中国文化学院改名中国文化大学后,任研究教授;1982年4月4日在台北逝世。

人物生平

1897年11月27日,戴运轨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宁波第四中学(宁波中学),同年考取浙江省官费生,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他出生于浙江奉化,著名物理学家,在台北市病逝

1918年,东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科。1922年,又考取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1927年毕业,旋即回国。

1927年,回国后担任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27-1928)。

1928年,担任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28-1932)。

1932年,担任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1932-1946)。

1937年,抗战时随金陵大学自南京西迁成都,期间兼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1940年-1946年),并在1941年、1942年兼任华西坝成都空军参谋学校物理学教授。

1946年2月底,奉教育部之命,离开金陵大学,到台接收日据台北帝国大学。他首先将台北帝国大学改为国立台湾大学,出任教务长兼代理校长。同年7月,新任校长陆志鸿抵台,戴运轨才摆脱校务,专心教务工作;8月,成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兼系主任,直至1962年。

1954年至1956年间离台赴美作访问研究,在明尼苏达大学原子核子物理研究室和柏克莱加州大学辐射研究所分别任名誉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

1956年,由美返台,此时正值教育部长张其昀亲自主持国立清华大学在台复校,戴运轨协助梅贻琦具体复校,并以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为先,负责研究所筹建事宜。第一年借用台湾大学物理馆,第二年迁至新竹。

1958年,议决国立中央大学在台复校,并以办中大地球物理研究所为先;1962年该所正式成立,戴运轨出任所长。先借用台湾大学物理馆,次年迁苗栗。1967年中央大学终迁中坜,1968年成立中央大学理学院,任院长。

1973年,戴运轨自中大荣休后,受聘于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任教授兼理学部主任、物理系名誉主任(1973-1980);中国文化学院改名中国文化大学后,任研究教授(1980-1982)。

1982年4月4日,在台北逝世,是年85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