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曆史上第二場戰役—吳候德戰役,因何失利?結果如何?

公元625年3月23日

麥加古萊氏人的軍隊,經過周密的佈置出動了,他們拼湊了近3000人的駱駝戰鬥隊,負責偵察和保護側翼的騎兵200餘人,氣勢洶洶地殺奔麥地那而來,他們為了達到徹底摧毀穆斯林力量的目的,志在決戰,以雪白德爾戰役失利之恨。當軍隊到達離麥地那七公里的吳侯德山(高1200米)前就安營紮寨,佔據有利地形,構築高壘陣地,搶劫附近人民的莊稼財產,發出辱罵挑戰書,以激怒穆斯林軍隊出城打仗。

伊斯蘭曆史上第二場戰役—吳候德戰役,因何失利?結果如何?

吳候德戰役示意圖

穆罕默德鑑於眾寡懸殊的敵我情況,原計劃打一場城堡防禦戰,較多的人被白德爾戰役勝利的鼓舞衝昏了腦袋,加之難以容忍戰書不遜之詞,定要打陣地戰;有的則認為城郊莊稼成熟避免遭受掠奪建議把戰場遠離城堡,穆罕默德和艾卜伯克等商議結果,決定採納後者意見,率戰士千餘人連夜出發,到達吳侯德山前陣地

大敵當前,“內奸”作祟,他們以保衛城堡為藉口鼓勵撤防,有300人臨陣退縮,動搖了軍心。但穆罕默德激勵將士沉著指揮,在半圓形陣地上,以50名弓箭埋伏兩側,作為奇兵,防止敵騎衝擊擾亂陣腳,因而告誡弓箭手不管戰況怎樣變化要緊守勿離。戰鬥開始,麥加古萊氏人倚仗其優勢兵力和裝備,以泰山壓卵之勢猛撲過來,穆罕默德仗劍當先指揮穆斯林戰士英勇向前,穆斯林戰士英勇衝鋒,一場鏖戰,雙方傷亡慘重,“真主的雄獅”穆罕默德的叔叔韓木澤和許多戰士陣亡了,穆罕默德兩處受傷,苦戰不退仍英勇殺敵,穆斯林戰士受到鼓勵,一鼓作氣,吶喊衝鋒,敵人動搖了,陣腳混亂了,開始逃跑了,遺棄了大量軍器財物,不料弓手違反軍令,忘其所以湧出來搶奪戰利品。麥加古萊氏人見狀,指揮反撲,並用騎兵側擊兩翼,穆斯林陷入包圍中,形勢危急,穆罕默德遏制混亂,整軍再戰,但是無法挽回頹勢,只好邊戰邊退,突圍回城,古萊氏人轉敗為勝,但是無法阻止和破壞穆斯林有計劃的撤退,達到全殲穆斯林戰士的目的,只好撤回麥加。

伊斯蘭曆史上第二場戰役—吳候德戰役,因何失利?結果如何?

2

吳侯德之戰是伊斯蘭史上的失利之戰,有70餘遷士(麥加遷徙到麥地那的穆斯林)和輔士(麥地那當地穆斯林)戰死,敵人死了32人。穆罕默德對不遵軍令,臨陣退縮,渙散軍心,以及擅離陣地,貽誤軍機的穆斯林作了分析批判,一般不加追究,消除其精神負擔,安定了人心,從而粉碎了內奸以此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的企圖,增強了穆斯林的團結統一,成為具有堅強戰鬥力的部隊。

戰爭的失敗,再一次說明內奸破壞作用,不能忽視和姑息,麥地那猶太人開始作為爭取團結朋友訂了“盟約”,互相遵守,可是他們首鼠兩端,搞陰謀,相機搗亂。哀士蕃戰爭後曾對證據確鑿的首惡做過嚴肅處理,可吳侯德戰役的失敗,又與他們的直接破壞活動有關,必須認真對待。於是,對破壞盟約,陰謀殺害穆斯林的猶太部族進行懲處;首先納迪爾族驅逐出了麥地那,任其至赫巴爾綠洲落腳;接著鎮壓了古萊氏伊贊部落的叛亂,處決首惡,寬容脅從;並對其猶太部族重申盟約,友好相處,穩定了人心和社會秩序。

伊斯蘭曆史上第二場戰役—吳候德戰役,因何失利?結果如何?

位於吳候德戰場遺址的韓木澤清真寺

麥加古萊氏人雖然取得了吳侯德戰役的“勝利”,但並未滿足,因為沒有達到全殲穆斯林力量的目的,所以,仍積極為更大規模進攻作積蓄力量的準備,他們四處活動,串聯同盟,於是被驅逐的納迪爾猶太部族也成了他們的得力助手,新的戰爭計劃已在預謀醞釀中,這就是距吳侯德戰役兩年以後的“塹濠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