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跟老一輩人出去旅行普遍很累?

瓶子裡的女人


確實,我陪我媽媽出國兩次,和同學一起出去玩都要求我不能帶媽媽,兩次都是我自己單獨陪媽媽和旅行社出去,媽媽想出去玩,年紀大了走不動,所有東西都是我拿,我1米5,今年55了,體力不支,身體也承擔不了,累死了我了,去年帶老媽舅舅舅媽去西安,舅舅帕金森,不能行走,姐姐在西安邀約,表妹說我去就同意,所以我帶上三個老人去西安玩,每次都是我開侄兒的車,拉一個手推車放車後,帶三個老人出門,媽媽80,舅舅76,舅媽74,到兵馬俑,進園太遠,舅舅上不了遊覽車,全部是我一個人推著,那個累是真的遭不住,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回來媽媽還對我不滿,我問媽媽,你帶過自己的舅舅出去玩嗎?你陪外婆走過什麼地方?真的身體累心累,以後都不想出去玩了,10月份去西安媽媽留在姐姐家,11月份的時候我去俄羅斯玩,媽媽不高興,說我不告訴她,俄羅斯冷,我們每天走兩萬多步,老媽80了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還安裝支架了,哪裡能夠走得動哦,第一次帶老媽去巴厘島玩問姐姐老媽想出國,姐說高興就好,所以帶出去了,再說一點,我和姐姐都是學醫的,所以我可以帶老媽出國,旅行社的朋友說你去才可以,以後媽媽年紀越來越大,我一個人帶出國還是太累了,姐姐姐夫沒有帶出去過,老公不願意一起出去,老媽還想去迪拜,歐洲,兒子剛剛參加工作沒有時間,不知道咋整。


小薇43851262


曾經有過跟朋友、同事攢團旅行的經歷。一個經歷我覺得跟這個問題很應景。

第一次攢團,同行中有一對朋友夫妻,一家三口,帶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同出來旅行。兒子很孝順,但脾氣比較衝,一路看得出來對父母很上心,同行同止。名義是一家三口的旅行,但由於帶著老人,兒子得一路照顧老人,所以旅行路上,基本都是夫人帶著孩子,兒子陪著老人,因為夫人很賢惠,所以也倒相安無事。雖然如此,小爭吵還是不斷,比如孩子奶奶比較較真,70多歲了,總感覺年輕的時候沒來得及做很多事,總想著旅行途中去彌補遺憾:沒玩過的項目都想要嘗試一下,而且很固執。兒女考慮到老人身體狀況,絕對不允許,然後就會不斷產生衝突。路上,老人總想著要做主決定一些事情,但兒子總覺得父母做決定是在瞎指揮,圖省錢,同作為成年人,誰也說服不了誰,自然就容易相互指責。還有就是老年人和年輕人的體力精力不同,在旅行節奏上自然也難以合拍……諸多代溝自然就會引發諸多衝突。不過好在是與親兒子之間的衝突,媳婦又非常孝順,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潤滑劑,所以第一次旅行中,朋友跟老人之間的旅行還算皆大歡喜。


第二次攢團,由於有了第一次成功經歷,朋友一家把雙方的老人都帶上了,而且還帶了女方親弟弟的丈人丈母孃,帶的老人過多,關係又錯綜複雜,旅遊一路簡直成了朋友一家的夢魘:幾方老人都極有個性;彼此都有不適情況無法在飲食上協調一致;老人之間尤其是公婆、丈人之間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這個平衡很難把握,所以會不斷有“爭風吃醋”現象。老人對年輕人,難免會有倚老賣老,指手畫腳,朋友夫妻對老人說話輕不得重不得……那次旅行最後的結果:夫妻最後互相埋怨,芥蒂極深,老人也是怨言滿腹,最後就差“不歡而散”了。

當然,這些還只是我看到的表象,至於說旅途中費用支出矛盾等更深層次的問題,估計也存在。

也是源於朋友的這份經歷教訓,我們現在從來不帶老人同行。這無關孝順與否,只關乎互相尊重和互相體諒。老人想旅行幫他們報個老年團足矣。老人有老人的價值觀和生活哲學,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與其相互遷就相互委屈,不如各自放手彼此自由自在。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真心不能跟老人一起出遊,心塞的不要不要的,前些年帶爸媽來北京玩,我媽就想在天安門照全家福,那年冬天過年格外冷,我就跟我媽說穿皮夾克冷,還是穿羽絨服吧,我媽眼睛一瞪,我樂意穿啥穿啥,北京能冷到哪去,出了門口,爸爸非要坐公交車去,不管不顧隨便上了公交車,然後打電話給他,他說我自己坐公交了,你們該咋走咋走,到那打電話,結果我跟老公我媽和妹妹坐地鐵老早就到了天安門地鐵站了,那天過年人特別多,都是外地老頭老太來玩的,安檢也很嚴,我們就在天安門b口足足等我爸倆小時,七點多出門,十點多到,那天有風,特別冷,我妹臉都凍紫了,我把我的羽絨服脫下來給我媽穿,我媽把我爸遲到的氣全撒我身上了,一把把羽絨服扔在地上,我老公撿起來給我穿上啥話沒說,好不容易我爸來了,倆人又吵起來了,照全家福也是度氣囊塞的,老嫌後面人多天安門照不完整,我就哄著他們,舉著自拍杆對著天安門照了一個小時,老公說媽喜歡就洗出來放大一張照片吧,我倆去紀念碑那洗大照片,拿回來倆人又因為誰先看吵了起來,到了故宮裡面,倆人照相說啥都不往一起站,老爸愛賣弄,主動講故宮的構造故事緩和氣氛,結果我媽一聽我爸說話就撇嘴瞪他,然後轉身走,我爸就很尷尬對著我一個人講,即使講的不對我也附和,裝出不懂的樣子,妹妹全程冷臉,挎著我媽往前走,跟我爸零溝通!回到家,我爸媽互相拿著照片說著對方有多醜多醜!第二天因為妹妹忽然發脾氣走掉了,導致我們都在天壇門口等她,電話關機,我媽心疼她,就不停讓我和老公打電話給妹妹,我跟媽媽商量,她都二十多了,又不是第一次來北京,她玩夠了就回家了,咱們先進去吧,然後我媽就開哭,就罵我,你怎麼當姐的,怎麼就不能哄著她來,她小你也不懂事嗎?你呀,都特麼不懂人語,得了,下次我也不來你家了,你就這麼對我,明天我買票就走,不來了!我老公商量我媽,電話暫時打不通,估計去找同學去了,回家都消氣就好了,別擔心啊媽,結果我媽跟我老公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不開心我都難受,你說我能不掂心嗎,她那麼小!我老公也是沒辦法問我是回家還是進去啊,站著多冷啊,然後我說先去買票吧,一會兒老妹還不回來,還能這麼鬧下去啊,二十好幾了還不懂事,然後買了票,給妹妹發了信息告訴她我們先進去,票給她買了,想進去打電話我給她送票,就這樣進去了,不到五分鐘,我媽就說這有啥看頭,沒啥看頭,我出去了,說完轉身就往出走,趕廟會的人特別多,我就一把拉住她跟著往出走,到家了,妹妹也沒回家,回到家吵吵餓了,罵罵咧咧的,我跟老公都沒之聲一直忍著,我媽說餓壞了吧,我馬上給你做吃的,然後也不動彈,讓我去做!就這樣在北京呆了四天,臨走說我爸讓她寒心了,我也不懂事,心寒了走了,再也不到我家了。不管她說我什麼,她走的那一刻我真是無比輕鬆!我發誓以後再也不跟父母姐妹出去,逛街都不會了,真心累啊!


新媒體小員工


因為觀念想法都差太多。之前我和我老公帶一個娃和四個老人去三亞。全程高級酒店,快把我累死了。前半程的酒店用的我媽媽參加的一個什麼旅遊活動的積分,沒有早餐,每天早上要找吃飯的地方,大家作息也不一樣,所以來回聯繫,各種找人。酒店在三亞灣,那裡沙灘很一般,又臨時決定去蜈支洲,租車去的,GL8全程我開,到了蜈支洲又要聯繫一家人遊玩,老公想玩的和老人能玩的完全不搭界,都要照顧到,還要商量到。累死。

再說說吃飯,前半程在三亞灣,剛入住在酒店吃了一頓,老人就是這樣,吃完了非要問價格,說了就開始評論太貴。後半程去的亞龍灣麗思,自己花錢,酒店說每個房間加200可升級到面對大海門口就是沙灘的一樓房間,我開心的換了,然後老人們讚不絕口風景的同時還要詬病我沒必要多花那200。吃飯還是那樣,吃的時候大快朵頤,然後詬病太貴。

這都什麼毛病?一分錢不用他們花,享受的開心的不要不要的,然後來一句,這能自己做,那個不值那麼多錢,這可夠貴的,沒必要啊。這是我最受不了的。當然我知道我們家這四位老人還算好的,有的父母更絮叨。

還有就是經常各自行動找不到人,手機不帶,帶了不接,總之就是讓我們各種擔心。

還有更不靠譜的就是最後離開的前一天趕上臺風,特麼半夜2貨老公跑出去看臺風。據說他爹稍早已經出去看過了。第二天我指著院子裡掉下來的樓頂的瓦片臭罵了我老公一頓。

最後就是各種擔心孩子生病,海南嗎,溼熱,孩子2歲,脾胃差,積食有火。各種擔驚受怕。還好當時沒病,特麼回來就病了。

說到底,一票不讓我省心的,我這個操心的老命啊!

華麗麗的分割線------------------------------------------

補充下以上的回答,今年,對就是今年,就是前兩天,我又不怕死的攜帶一家7口,四個老人+我們倆口子+馬上3歲的小盆友出遊了。依舊是累的我要死,回來緩了3天。這一程去的杭州和千島湖,飛機+全程租車,還是累。12345,5個拖油瓶。各有各的想法,今年加上孩子又大了一歲,嘴巴也更利索了,不停的各種要求+各種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不過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捨不得孩子,得帶孩子,帶孩子自己玩不好,得帶著老人跟著一起好幫忙看孩子。結果就這樣了。


Cristina32


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吧,兩年前帶著我爸爸和剛與爸爸結婚一年的繼母一起去埃及旅遊,費用全部是我和老公出的,繼母也有個女兒但是他們並沒有帶父母出去旅行過,我父親是很強勢的人,其實我每次和他相處甚至打電話都會緊張的,但是我想我花錢帶他們出去旅行總不會被罵吧,可是結果卻是事與願違的。一路上該吃的該喝的,自費項目什麼潛水艇和熱氣球我也都讓他們做了,而且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把他們照顧好,最開始父親應該是滿意的,他還說讓我每年帶他出去旅行一次,說真的我和老公只是工薪階級還有房貸壓力怎麼可能有實力每年帶他們旅行呢,特別是我爸還當著繼母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我想您不能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這樣要求我吧,如果每年帶您旅行那我公公婆婆那邊我應該怎麼做呢?在紅海我和老公出海他們沒去,但是回來的時候他們興奮的告訴我他們在海邊撿了小貝類的東西,然後用房間的熱水壺煮了吃了,我聽完了瞬間無語了,因為如果貝本身不能食用的話很容易出現問題,如果在國外突然入院是非常麻煩的,特別是房間的熱水壺怎麼可能把食物煮到完全熟透呢,這樣更容易出現身體不適,還好最後沒事兒。到了最後一天去埃及的大巴扎的時候他想買些紀念品給親朋好友,這個其實是正常的,但是埃及的那個大巴扎是在是太破舊了,東西上落滿了灰塵而且還不如國內自由市場的小商品呢,我說東西太差了還是去機場買吧,然後我父親就開始生氣了,甚至開始不理我了,過一會兒到了機場後我主動問我父親是否需要買紀念品,他根本就不再理我了,等到候機大廳裡他甚至忍不住當眾大聲的指責我,說什麼自己出發前應該自己換些美元這樣就不會需要現在找我要錢買東西了什麼的,我自問並沒有做錯什麼事兒,難道我花錢帶父親和一個我只見過幾次面的繼母出來旅行還是我錯了?回國後很久我打電話給父親他還罵了我一個多小時,所以我這輩子絕對不會再帶他們出門了,我覺得如果說老人通情達理還可以,像我爸這樣的真是沒法玩兒到一起去,這不僅僅是代溝的問題。


doraemon4049335


離開媽媽爸爸有十年了,不經常回家。今年春節,大年三十的火車,初一才到鄭州,弟弟開車接我回家,中午才到家,遠遠的看見媽媽在寒風中四處瞭望著。本來商量好了帶爸爸媽媽去北京看看,但他們怕我們累著,說什麼就不去。



所以,春節我什麼地方都沒有去,靜靜的在家陪著他們,聽他們嘮嘮叨叨,一起回憶過去N遍的東西。本來在減肥,但是卻努力吃媽媽做的飯,他們很開心。就在家裡讀書,等他們回來,看見我在家,就十分的放心。晚上拉著媽媽的手去逛夜市,要給她買好吃的,她說什麼都不要,說不愛吃。



睡覺前,站在媽媽爸爸的床邊聊啊聊,直到他們煩了為止。早上,爸爸做好了豆漿,媽媽怕我的豆漿不夠,就把她的倒給我,媽媽有輕微的帕金森病,顫抖的手把豆漿溢出了我的碗,爸爸埋怨她,而我的淚水卻從鼻子裡流了出來。



陪他們兩週後,又要回南方討生活,請他們來和我們一起住,他們又捨不得我弟弟一家人。父母現在都是在倒計時啊!朋友們。珍惜你們和老人們在一起的一切吧!



別道德綁架,能有心帶父母出去玩就很有孝心了,帶老人的確累,出門在外,那能事事如意。能安排好的,哪個子女不想有更好選擇,老人應體諒孩子孝心,挑三揀四,只能涼了兒女的心。教導子女們應盡孝道的同時,是不是也應呼籲下做長輩的慈祥寬容體諒些。


小蝦走四方


這個我真的覺得很累。我爸58,我媽56,我34,我妹32,去年我爸媽我和我妹4個人帶著兩歲半和一歲半的兩個寶寶。我原來的計劃是中秋節和國慶中間一個禮拜的上班時間我換成年休假,就可以有從中秋到國慶節結束十幾天時間的假期。中秋節一過上班時期人不多就出發,去上海迪士尼玩兩天,再順便去其他地方轉轉,很散漫的那種,畢竟娃還很小,等國慶開始時就飛到三亞找一個有私人沙灘的地方,哪也不去,帶娃玩水玩沙,放鬆休閒,全程不會累,四五號再飛回家。當然,計劃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我爸不愛出門,嫌花錢,這次同意出去我和我妹都挺高興,但是出門後就不爽了,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來逛,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南京路,外灘,東方明珠,城隍廟,西湖,寒山寺,拙政園,獅子林,烏鎮,夫子廟,中山陵,大屠殺紀念館,總統府,還有好些地方,倆娃都不願意下地走路,就一路抱著,又沒有帶駕照,只能來回打車,走路,地鐵換乘,太累太難。跟我最初帶娃的路線行程一點都不一樣,關鍵這些除了到南京的景點,其他地方都還是中秋和國慶中間上班的那個禮拜玩的,人也不太多,到了南京就國慶了,人多的不行,他就說不去三亞了行不行?我原計劃咱逛完南京就去武漢,重慶一路就回到西安了,現在看起來國慶人太多,走哪都是人,玩也玩不好,不去了,咱回家吧。我說你都沒聽過我的,走之前我都給你說了好幾次我的計劃行程,你根本沒聽進去過,只讓我們聽你的抱個娃跟你走來走去。我的計劃是啥?結果逛成了啥樣?完全違背了我最初帶娃出去玩的初衷。結果還給我和我妹說以後不要帶娃出來玩了,太小,看不懂個啥,還老是要人抱,太累人。等長大了再帶出去玩。我和我妹那個無語啊。我倆發誓以後再也不帶他出去玩了,即便一起出去,他也必須聽我們的計劃。他老是臨時起意,沒有計劃行程安排。不論路程遠近遊玩。但是過一段時間,如果有機會和時間可以出去玩的時候,又覺得我爸媽老了,他們有女兒為什麼還要孤孤單單抱團去玩,能陪就陪。這次玩是有娃以後第一次和父母出去,雖然當時心裡很氣,但是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不過必須聽我們的行程安排


兩朵隔牆花


2016年的時候,帶著媽媽和小孩去了巴厘島;2017年的時候,帶著爸媽和孩子去了日本。2018年的時候,和父母、小孩一起又去了香港和澳門。


總的來說,和我的父母一起出去旅行還沒有感覺太累,主要代溝和差異估計都來自消費觀上的。


就來簡單說道說道和父母的這次旅行感受吧。


2016年3月,我訂好了巴厘島的所有酒店、景點以及接送專車。


一週左右的行程下來,媽媽和小孩玩得非常輕鬆舒服,所有的酒店和景點之間,都是專車無縫對接,免去了各種交通煩惱,一點都不感覺到累。


中途還有一晚是住的吳奇隆和劉詩詩結婚的度假酒店,就是我希望能為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做最好的安排。


旅途中玩是玩得挺好,可是後來回來,媽媽問到費用時,就覺得特別划不來,應該跟團,而不應該自助行的。


媽媽認為如果跟團,一定比自己安排要便宜。可是行程是自己安排的,多自在啊!



2017年3月的時候,全家一起去日本,我全部都是在airbnb上訂的民宿。


這次出去最大的問題是飲食。媽媽都還沒開始吃外面的食物,就認定日本的東西不好吃,還非要堅持認為我小孩也吃不慣,說我要吃就自己在外面吃,他們在超市買點速食麵去民宿,自己做。


我一個人又能吃得了多少呢?人多,點的品種多,才可以多嚐點美味啊!


結果為了遷就我的母上大人和小孩,我們這趟關西之行,全程都是吃的東瀛版“媽媽在廚房”。


估計人家民宿的廚房也就是碰到我們家造訪時,才充分發揮了價值。可以說,我媽媽是把所到之處住過的每一處民宿的廚房的效用都發揮到了極致。


刺身呢?沒吃!壽司呢?吃的超市買的!回來跟閨蜜吐槽,閨蜜說感覺我只旅了一半的行。


2018年2月份的時候,全家人一起自駕去香港過年(把車停在深圳,然後過關去香港)。


爸爸是非常有責任感、非常有擔當、非常任勞任怨為家人付出的。有爸爸在,即使我會開車,爸爸也不讓我開高速,從湖北一路到廣東,全程都是爸爸一個人開。


由於這次是臨時決定要去的,所以網上能訂的酒店都漲價了,好不容易選了一個價格合適的,去了香港才發現是重慶大廈裡一個賓館的非常小的一間房。


那個價格在別的地方,都可以住個五星級超大豪華房了。可是沒辦法,香港寸土寸金。一家人擠在那個逼仄的小房間,除了小孩有點不習慣之外,大人都還能忍受。


一起去澳門的時候,由於小孩不能進賭場,我就陪著小孩,讓爸爸進去看看。媽媽說怕爸爸賭,在旁邊看著他,爸媽就一起進



雖然這次春節的港澳之行非常趕,住得也不舒適,但是回來之後,爸爸告訴我,這次出去玩得非常開心,自己在乎的人都在身邊。


聽到爸爸這麼說,看著爸爸日漸稀疏的頭髮,我不禁心裡一酸。第一次聽爸爸說這麼感性的話,可能是因為爸爸上了年紀。


我和父母對旅行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能走得動的時候,去遠一點玩;走不太動的時候,也要在周圍玩。


趁父母能玩得動的時候,我這個做女兒的要好好努力工作賺錢,然後經常帶父母出去玩。


消費觀、飲食習慣可能會讓我們和老一輩人出去旅行感覺沒自己出去那麼暢快,但是相信我們只要帶父母出去玩,在他們內心都會有和我爸爸一樣的幸福感吧!


父母日漸在老去,帶他們出去玩,累一點又怕什麼呢?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帶我們出去玩不是同樣很累嗎?想吃的想看的都不一樣。


可是又有什麼關係?就像父母為了我們的幸福而努力一樣,讓我們也為了父母的幸福感,多多陪他們一起出去感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吧!


能夠換回父母的一句“感覺自己在乎的人都在身邊,玩得非常開心”,我們所有的累都值了,不是嗎?


有書知道


條件不好時,全家旅遊根本就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等到有條件能全家出去旅遊了,我卻根本就沒有休息日,一直難以實現全家的旅遊夢。前幾年,實在是沒辦法,只好叫媳婦、孩子帶上老爸老媽出去旅遊,小妹妹和外甥也一道前往。

他們那次旅遊去的是湖南韶山、張家界和廣西桂林。

一路的風景不必說,老爸老媽也算玩得挺高興,回來之後老爸逢人就講:哎呀,那張家界的山啊,你不去你是想不到啊!就跟煙筒一樣一根一根那麼直立著!

但是帶老人玩,最大的問題是老人不讓花錢。雖然老人知道是我們花錢,因為他倆根本就沒錢,誰花也輪不到他倆花,但誰花錢,老爸老媽也不讓花。

吃飯成了最大的問題,旅遊去了一個地方,體驗當地小吃,也是旅遊的一個部分,但不管買什麼,不管吃什麼,老爸老媽都嫌貴。上飯店根本就沒法點菜,點什麼都是貴。

這趟行程回來,媳婦說啥也不願意再領老爸老媽出去了。

只好給他們單獨報了老年團又去了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四川峨眉山、九寨溝一線。

代溝是真的存在的,不管你承認與否。

好在我倆是不需要毛驢領著我們玩了。


全家一起出去旅遊的次數屈指可數,我們還在2011年去了趟大連,我寫了個特別詳細的遊記,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開鏈接看看:

https://www.toutiao.com/i6535948181224555016/

那是老爸老媽第一次看到大海,當大海撲面而來時,老爸老媽都激動不已。

帶老爸老媽坐上游船,老媽更是特別興奮。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可以休年假了,要帶上爸媽好好玩一趟。我們的計劃路線是先去長白山,然後到丹東,再根據時間環渤海彎轉一圈。結果第一站,老爸在長白山意外摔傷,當天就從長白山趕了回來。

這個週末就放今年年假了,可惜,今年放假晚,小胖又開忙了,不知道能不能抽出時間出去玩。如果她能串出班來,我們全家還要去渤海轉一圈。

看了網友們的留言,很多人都說跟老人玩不到一塊去,老一輩節儉了一輩子,出門花錢確實容易心疼。

但我覺得多數老人還是原意跟孩子一起出去玩,享受天倫之樂的。我父母住的地方是我們單位的中層幹部公寓樓,每到放假的時候,各家各戶的年輕人帶著孩子都出去旅遊了,院子裡剩下的全是各家各戶的老人,打招呼時全這個語氣:哎,人家三口人全走了!

我和媳婦,只要出門,不管遠近,都是帶上老爸老媽的,他們回來面對滿院子的老頭老太太,都是充滿自豪的。

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如果老人身體好、條件好,又跟兒女玩不到一塊去,那就叫他們自己出去玩吧,反正我倆老了退休後肯定是自己出去玩的。

如果老人沒有經濟條件出去玩,那就帶著他們出去玩,或者掏錢給他們報團。

有一天你會發現,父母老得比你想象得要快,等到他們老到哪也去不了了,走不動了,你就會滿心愧疚,他們勞碌了一輩子,竟然哪也沒去過。


四月份寫的小文,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關注,說明家家都有老少相處的問題,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每家的經濟條件、社會環境、教育程度、脾氣秉性,各方面情況都不相同。

作為小輩的,對老人只能理解,老人活了大半輩子了,七老八十了,你還指望他們能改變嗎?

因此,理解比什麼都重要。

國慶節孩子從外地回來,多做幾道菜,只要我們做好吃的,肯定叫爸媽過來。

我們是窮人,頭一回做海參,覺得老人應該好好進補,老爸老媽說什麼也不吃。老爸一個勁地說:什麼破玩意兒,跟蟲子似的!老媽說聞著都腥!

那多吃點牛肉吧!

老爸說吃那有啥用?還不如吃大餅子!

好在他們還都愛吃排骨。

國慶節做海蟹,老爸老媽同樣堅決不吃,說他們嫌腥。

前天去給他們買回一堆河蟹,這回都沒少吃。

我孝敬老人,那叫天經地義,難得的是媳婦一直對老人特別好,比我更能理解二老。老人說話有時太難聽,我都聽不下去,可媳婦總是笑笑,過後就勸我:老爸說話一直就那樣,他是高興得不知道說啥好了。每週只要她休息,肯定多做幾個菜叫上爸媽,他倆當時不吃,就全都打包帶走,拿走後他們也就都吃了。

我們當晚輩的,遇到老人說話做事令人費解的時候,就想想這可能只是他們內心高興嘴上反而表達反了。

即便是他們有時真的很討厭,可你想想,我們小時候做過多少錯事?多少次惹父母生氣?他們記恨過我們嗎?哪一次犯錯誤他們不是原諒我們?老人忍受了我們小時候的一切,一如既往地愛我們,為什麼他們老了,就得事事時時順著我們心意?我們小時候時時事事順著他們了嗎?

還是那句話:老人老得會比你想象的還要快,突然你就會發現,他們好多東西吃不下了;他們無法爬山了;他們走路吃力了;他們離開我們了。

到了那個時候,你再後悔又有什麼用?



看到這個問題,我深有感觸,今天就來說說我的感受吧。為什麼跟老一輩的人出去旅行會普遍很累。

記得2014年開始喜歡旅行,然後跟上海的一幫喜歡攝影的大叔,大媽一起組團去江浙玩。他們都是年過60,已經退休了老人了。由於團隊裡沒幾個年輕人,所以我和另外一位攝友得需要照顧他們。上車之前幫他們拿行李放到車裡面,到酒店了幫忙他們卸行李,辦理入住手續。回房間了,個別老人有問題還是習慣打電話找我。



第二天出去遊玩,景區裡他們不喜歡走遠,就近看看,拍拍花花草草,相互拍攝合影留念後就要回大巴車了。


晚上吃飯,點餐的時候都要清淡的菜,而且貴的菜他們不要點,其實他們退休工資都不少,家裡有錢,但節省習慣了,不願意花錢。有們幾個年輕人本來出去玩了一天,想吃好點,可後面還是清淡的晚餐。那次出去回來,我感覺我是去當導遊和工作人員,而不是出去旅遊。

2017年初我陪父母去三亞,帶他們去了酒店和海邊。由於是兩個家庭,大人小還還有老人。滿懷歡喜的出去,可到了酒店,父母說累了,不想出去景區玩,小朋友又要嚷嚷著要出去。後面去了海邊和樂園,父母都是下來聊天,小孩子去玩。



而晚上他們睡得早,10點早睡了,早上起來特別早,我還沒睡夠,六點多他們就起來要出去散步。所以整個行程上我睡眠都不好。


吃飯的時候,我點了幾道海鮮,他們看到價格後說太貴了,搞得後面我點菜直接不讓他們看菜單了。免得他們心疼我花錢。

所以我覺得跟老人出去旅遊,不僅是身體累,更主要是要顧及他們的感受,得去隱瞞些事情,心累。


旅程回家,大家都感覺累,但還是希望有下一次的旅行。

但是畢竟是父母,看到他們開心,自己累也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