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一大悲剧,国家决不再主动地挖掘帝王陵墓

国家考古界曾经发生了一大悲剧,那就是万历皇帝定陵的挖掘。定陵中葬的是明神宗朱翊钧,他就是大明王朝历史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被称为万历皇帝,他曾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佐之下,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太平盛世。

考古界一大悲剧,国家决不再主动地挖掘帝王陵墓

定陵在万历皇帝生前就开始兴建,耗银800万两历经六年,终于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兴建完成了,建成之后的定陵成为了十三陵中最大的陵园之一。万历皇帝因病逝世,享年58岁,也就是说该陵墓曾经整整闲置三十年。

考古界一大悲剧,国家决不再主动地挖掘帝王陵墓

1956年,郭沫若和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吴晗等人,主张挖掘十三陵之中的明长陵,也就是明朝成祖皇帝朱棣的陵墓,当时反对的人就很多,中国的考古学到1956年只有不到30年的历史时间,无论是人才方面还是技术方面、硬件设备方面都十分缺乏,但还是被批准了。只是明长陵的规模太大,而当时天气较为寒冷,考古人员多次尝试失败之后,就把挖掘的帝王陵墓改为了最大的定陵,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墓,于是,它成为我国唯一一座考古队员们主动挖掘的帝王陵墓。

考古界一大悲剧,国家决不再主动地挖掘帝王陵墓

因当时的技术太过落后,在挖掘出大量的明朝文物、资料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挽回不了的损失。经过一年得仔细探查,郭沫若带领的考古队的队员才发现了定陵的门在哪里?考古队员们在半年后才找到了一堵高八点八米,厚一点六米的汉白玉雕成的石门,这里就是地宫的入口。为了打开这个石门,当时的考古队员们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其实这个石门巧妙的使用了自来石,一旦被关上之后就很难打开。

考古界一大悲剧,国家决不再主动地挖掘帝王陵墓

开启墓室大门时,忽然间,一股刺鼻的黑气崩出,把大家吓坏了,因为担心定陵地宫里有尸气或者是缺少氧气,考古队员们只能先放鸡进去做实验。定陵的挖掘十分困难,挖掘进度十分缓慢,一直到1958年的7月,定陵的挖掘工作才基本完成。

考古队员们发现,万历皇帝的定陵在之前已被盗过数次,部分文物已经被毁坏,再加上当时的考古技术落后,密封的空间有空气进入之后,里面的字画、绸缎一类的文物就被迅速地腐化了,更有甚者,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材居然被考古队员们当成垃圾扔了。但是此次挖掘,还是有很大的收获,考古队员们从定陵中挖掘出土的文物,大约有三千多件。

定陵里面有各种字画、书画、奇珍异宝和绫罗绸缎。但是由于当时的考古学技术太过于落后,如果气体进入这个关闭将近三百年的维度之后,汉字画绸缎内的古建筑急速堕落,其他古建筑亦有非常小的伤亡。嘉靖帝与两位皇后的国宝级的金丝楠木棺木竟然遭考古学员工当垃圾扔了。

考古界一大悲剧,国家决不再主动地挖掘帝王陵墓

之后专家们经过了仔细的清理与分类,发现出土的文物有数百件各种珍贵金器,其中,皇帝皇后的金冠是最为精致的;还有六百多件匹布和服饰用品,其中最珍贵的包括皇帝的衮服龙袍,还有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

在挖掘万历皇帝定陵的过程中,由于当时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许多丝织品在接触氧气之后逐渐变硬,大批量的国家级文物都无法保存下来,这次定陵挖掘的教训可以说是异常深刻,我们为此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领导和考古界的专家们非常痛心定陵中损失的大批文物,至此之后,“以后禁挖帝王陵” 成为了我国考古界的铁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