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兵敗麥城,為什麼無人去救他?其中原因令人尋味


關羽兵敗麥城,為什麼無人去救他?其中原因令人尋味

《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桃園結義,被人們津津樂道而傳為佳話。然而細細地探究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並沒有人們所想地那麼牢不可破。

特別是當關羽敗走麥城而劉備始終保持沉默的態度來看,他們之間的關係確實是耐人尋味的。

關羽為什麼會誓死追隨劉備呢?這跟劉備時常掛在嘴邊的漢室宗親身份是分不開的,儘管他的這個身份,跟漢室宗親八竿子挨不著。

但也是因為這一層關係,關羽才會與劉備一拍即合,由政治上的同盟轉換成了良好的私人關係。要不然,僅僅憑著劉備這樣一個織蓆賣履的市井小販,又怎麼可能入得了關羽的法眼而誓死追隨呢?

關羽兵敗麥城,為什麼無人去救他?其中原因令人尋味


對於這一點,其實劉備也是心知肚明的,他自己所謂的匡扶漢室的口號,只不過是他藉助這個名義取得政權而已,至於漢獻帝的死活,他何曾表現過關心?

但關羽則不同,只要誰願匡扶漢室,就支持誰,哪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他看來也算得上是匡扶漢室的表現,欣然接受曹操以漢室名義封的“漢壽亭侯”,並且一生以此為榮。以至於後來還發生了在華容道私下放走曹操的重大事件。

關羽這樣做,劉備的心有多疼,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是礙於生死兄弟這一關係,只怕要被劉備問斬了。

關羽與劉備的關係是如此微妙,其實他與諸葛亮的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

關羽兵敗麥城,為什麼無人去救他?其中原因令人尋味


關羽一直把諸葛亮當成外人看待,如果不是看在劉備的面子上,諸葛亮在軍事上是無法調動關羽的。

聰明的諸葛亮心裡當然清楚,一旦劉備歸西,那麼關羽將對自己的地位構成極大的威脅。

關羽與內部的關係尚且如此,與外部的關係也是不容樂觀。

孫權有意讓自己的兒子與關羽的女兒成親,以達成政治上的同盟,上門提親時,關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造成了孫權對關羽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

至此,關羽的意氣用事,毀壞了劉備聯吳抗魏的大戰略。這麼重要的消息肯定會很快傳到劉備的耳朵裡,劉備表現得異常沉默,他應該已經感覺到了自己正在慢慢地失去了對關羽的掌控,開始感受到了來自關羽的威脅。

關羽兵敗麥城,為什麼無人去救他?其中原因令人尋味


關羽與劉備集團內部深層次的矛盾,怎能瞞過孫權的眼睛呢?自從關羽羞辱了孫權之後,孫權便與呂蒙開始謀劃擒獲關羽的計劃,他們所利用的,就是關羽性格上驕傲自大的弱點。

孫權讓東吳最強悍的將領呂蒙佯裝稱病回鄉休養,把軍事大權交給陸遜管理。關羽心高氣傲,何曾把陸遜這種無名小輩放在心上。

而孫權趁機對關羽展開了心理攻勢:首先令陸遜寫了一封信給關羽,將關羽的神勇蓋世吹捧了一番。關羽不知是計,看完信心情舒坦,放鬆了對東吳的警惕,很快調整了兵力佈署,將防守東吳一線的軍隊調往曹魏邊境,一心一意防守曹操。

關羽不但對敵人放鬆了警惕,對自己部下的降領,也是非常地苛刻,非打即罵,直接導致屬下的重要將領麋芳、傅士仁二人密謀反叛,暗中為陸遜通風報信,使得東吳對關羽的情況瞭如指掌。

關羽兵敗麥城,為什麼無人去救他?其中原因令人尋味


當陸遜攻打關羽之時,關羽的部將麋芳、傅士仁等,居然主動將城池獻給了敵將陸遜。

一戰下來,手下的士兵沒有幾個願為他賣命的,逃的逃,散的散。關羽走投無路,退走麥城,終被馬忠擒獲斬首,一代英雄就此隕落。

縱觀樊城一戰,歷時好幾個月,而劉備一直保持沉默。荊州這麼重要的戰略重地發生瞭如此鉅變,劉備與諸葛亮真的一無所知嗎?絕對不可能,但他們出奇地保持沉默,只有一種可能,他們是故意的!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