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納稅人的企業,進項700萬銷項750萬,為什麼會有150萬庫存商品?怎樣才能減下去?

快樂人生高峰


這主要原因是你的商品進銷差價或稱之毛利率太高,導致銷售太成本低,形成存貨大。700萬進項,對應購入的庫存商品成本是700/0.16=4375萬元.而銷項750萬增值稅對應的銷售收入是750/0.16=4687萬元.那麼你企業就是說,銷售4375-150=4225萬元的庫存量商品就實現了4687萬元的收入(銷項稅750萬元).商品毛利率高達(4687-4225)/4687=9.8%,且也因為銷售額不低,導至存貨大.降低150萬元存貨的解決方案有以下辦法:.將150萬存貨銷售出去,但由於這150萬存貨已沒有進項稅額,因此可能要全交16%增值稅.題主想減低稅負可以有以下辦法:1.把你企業轉為小規模納稅人,150萬存貨就可按3%稅率銷售甚至能享受小規模納稅增值稅減免,小交或不交增值稅.2.如果有客觀條件無法轉小規模納稅人,你可壓低銷售價格,但不能低於成本價也保證有稅負交給稅務機關.如果不能壓低銷售價,可增加企業合理費用灶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如增加動輸費增值稅專用發票


丁明先生


進項700萬,銷項750萬,為什麼會有150萬的庫存商品?

我覺得這裡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銷售成本≠庫存商品。

假設這是一個新成立的商貿公司,沒有期初餘額。公司在購進商品後,肯定會加上自己的利潤銷售出去,所以,加的利潤高了,那麼相對應的銷售成本就會低,從而庫存商品就會出現剩餘。

那麼根據題主描述,700萬的進項和750萬的銷項,價稅分離後情況如何呢?

700萬的進項發票,603.45萬計入庫存商品,96.55萬是進項稅額。如果庫存還剩下150萬,那麼銷售成本就是603.45-150=453.45萬。也就是說453.45萬的成本,賣出了646.55萬的收入,利潤是646.55-453.45=193.1萬。毛利潤率是93.1/646.55=29.87%。

商貿企業不存在生產加工的過程,沒有產品形態的改變,如果是生產型企業,計算的過程將會更加麻煩。

所以結轉的產品銷售成本低於庫存商品的時候,庫存商品就會出現餘額。

歡迎交流,錯了我會改,但別做人身攻擊。


簡淨軒語


先假設問這個問題的是企業的老闆,他關心的可能是:這沒賣完的150萬庫存商品,未來所產生的銷項稅怎麼辦,已經沒有進項可以抵扣了。


樓上有好幾位朋友有計算庫存,簡單看了下,感覺可能不太對。不過,沒有進項可以抵扣的問題,跟庫存成本還真關係不大。

增值稅最大的特點,是在整個增值鏈條中發生,上家的銷項其實是你的資產,你的銷項是你下家的資產。從這個角度看, 如果有大量進項沒有抵扣完,才是老闆更應該關心的問題,因為那會成為你的損失,會影響你的成本和利潤。

現在進項提前抵扣完了,這很好,至少不會像有些做長期租賃業務的公司,進項都過期了收入還沒回來,那才是真的浪費了。而且進項用掉的越快,也說明你的毛利越高。尤其是對商貿企業來說,這可是最值得期待的事,能賺到很高的利潤,即便多交點稅,也更容易接受了嘛。即便出現臨時性的市場不景氣情況,也能有更大的降價空間,讓產品更快買出去,這不是更好。

像樓主提供的數據,初步估計,大概已經有310萬的毛利了,剩餘的150萬庫存,再賣到的收入,可就全是利潤了哦。很可觀的。

稅畢竟只是企業經營業務中的一環而言,在有可能謀求更多的利潤時,也不能完全只盯著稅。對吧。


康愉子


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狀況,且看下面計算:

1. 700萬進項減去150萬庫存商品,就是賣出去商品的進項,即550萬進項。

2. 銷項750萬,對應的進項550萬,銷售毛利率=(750-550)/750=26.67%。

3. 庫存商品150萬,按照同樣的毛利率銷售,銷售收入=150/(1-26.67%)=204.55,即再賣出204.55萬的貨即可清除賬面庫存。

銷項和進項因為計價不同,導致題主所述銷大於進還會留有庫存。正常出貨銷售就可以消耗掉庫存,不需要做專門調賬處理。

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幫到您,任何不明之處,歡迎留言或者關注@唯思得財稅官方號,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唯思得財稅


首先,這個題目出的並不好,出題者可能就是在和大家做個遊戲。其次,說正題。銷項和進項有關係嗎?銷項稅和進項稅有點關係。大家都知道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但是,題目好像說的並不是這個意思。因為說到銷項和進項影響了庫存。從這裡可以得出銷項和進項指的是採購額和銷售額。採購額(成本)和銷售額肯定不能相等的,誰也不會傻到平進平出,沒有一點利潤,正常經營都無法維持,還談什麼持續經營。定價(銷售額)=採購價格(成本)+利潤。如果想降低庫存就要減少利潤,甚至賠本銷售。例如,計算機行業,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庫存有積壓,就要及時處理,否則,越放越不值錢(貶值)。同時,新上市的高端產品,售價會比較高,商家要把利潤賺足。以上是個人的觀點,還望各位老師指點不足。


ShiJ221


僅僅憑採購和銷售的數據,是無法確定存貨是否過高的。以下通過一些假設來具體分析(此處先假設進項和銷項是指的不含稅的採購和銷售數額)。

1. 為什麼會有150萬的存貨?

(1) 可能期初就有存貨;

(2) 如果期初沒有存貨,那麼根據期初(0)+採購(700)=期末(150)+銷售,計算出本期銷售的存貨為700-150=550萬,

毛利率為(750-550)/750=26.7%,也不能說不正常。

2. 怎樣才能把存貨減下去?

首先,不能說150萬的存貨就是需要降低的,企業經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並不是本期賣完貨後期就不經營了,所以,正常情況下,當一期經營結束以後,企業都會有正常的備貨。

對於商貿企業來講,當期一般都會有尚未形成銷售的訂單,那麼,這部分是需要備貨的。當期這部分貨物沒有形成銷售,而仍然是庫存商品,也是正常。如果當期銷售後,企業存貨為零,那就要問,是後期沒有訂單了麼?後期是否會有斷貨的風險?

如果是製造業企業,那情況更為複雜。要綜合考慮企業的經濟訂貨量、安全庫存、存貨在途時間等等因素,這也是企業搞精益採購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因此,不能簡單地通過銷售和採購情況來判斷存貨是否過高。要結合企業類型、具體情況來進行綜合判斷。

以上是財會小童觀點,歡迎評論補充。


財會小童


非請自來。

我更感興趣的是誰,以什麼身份問的,企業老闆還是財務人員?上來就談什麼進項,銷項,然後問庫存商品?什麼亂七八糟一堆!

就知道稅稅稅,也只有這個才值得關注,值得重視嗎?拿稅額來推存貨數量,就題目的幾個數還真不能推出來。

就本題而言,進項700萬?什麼意思?進項稅額700萬?還是購進支付款項700萬,銷項750萬?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如果是進項稅額700萬,不含稅價格為4375萬,同理,銷項750即不含稅銷售額為4687.5萬!那是上市公司的規模了?嚇我!

我的理解跟題目的表達應該有出入。我想題目應該是商貿企業,買進700萬的貨,賣了750萬,還有150萬庫存商品,這樣才比較合理。

要查清原因,先把最簡單的關係搞明白:期初餘額+本期增加=本期減少+期末餘額,把上面數據的代進來,期初+700=750+150。那期初沒有數?思路就是這樣,自己慢慢查吧。

至於怎麼才能減下去?如果是財務人員,問這樣的問題,真不想回答。還一般納稅人企業,購銷量那麼大。連存貨盤盈怎麼處理也不知道嗎?


龍門賬


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要分析企業的進項稅額組成,進項稅額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進行稅額有可能是有存貨產生的,有可能不是存貨產生的。比如製造業購進的生產設備就與存貨沒有直接的關係,它是通過長期的折舊最後反映到存貨的價值中的。

2.要分析具體的經營行業,如果是商品流通企業,庫存商品主要由購進的商品組成,則要分析企業的毛利率水平,毛利率高的,如果銷項稅額大於進項稅額不多,則庫存商品金額較大。如果毛利率低,則相反。

3.要分析企業期初庫存商品、本期購進進項稅額、本期銷項稅額情況,三者綜合分析,看合理性。

總之,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結論。

如有疑問,歡迎諮詢!


稅眼看世界


看來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如何把存貨150萬減下去。我理解的不錯的話,貴公司的商品進銷價差大毛利高,應繳增值稅較多,為了減少繳納增值稅,通過其他渠道獲得增值稅進項稅票用於抵扣銷項稅,同時增加了存貨。但實際上,這些存貨是不存在的,其實質就是公司隱藏的利潤。如果稅務局盤點庫存,就會補繳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同時涉嫌偷稅漏稅。歷史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註銷企業。把堆積的風險釋放掉,但現在很難完成,因為註銷企業特別難。只要你註銷,稅務及一定查賬。


巴鄃人家


這是基於成本和銷售情況來定的 1說明的是含稅金額 有沒有前一會計年度留存下來的庫存?2說明的只是稅額 進項700(單位:萬元) 那麼按現行增值稅率16%(一般商品或勞務)來計算 庫存商品合計=700/16%=4375 銷項750 商品銷售收入=750/0.16%= 4687.5 本來按道理 是庫存全部銷售完的話就沒有問題 但現在多出的庫存商品 是怎麼盤存的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