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醫恢復原來大夫可以上門出診,自由執業,只收診金開藥方不賣藥,會不會更好?

十味先生


這種做法對大眾來說,好得很。原來農村各醫院都有一到兩個出診醫生,加上很多遍佈各地的具備初級診治能力的赤腳醫生,全面覆蓋了農村各地包括邊遠山區,小病當即處理,必進院的要他進院,不僅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而且避免了很多有可能危及生命的表象輕微的隱性病症,對危急患者送院前也有合理正確的早期保護,患者的經濟付出也保持在必須的最低水平,而不是象現在這樣。如果現在實行出診,只收診斷處方費加上小病診治,對群眾來說當然極好,同樣也會深受群眾歡迎。但有一個矛盾,醫療,過去是救死扶傷不考量利潤,現在是產業,醫療系統應該不會去推廣普及,除非解決了這個矛盾。題主如果只是個人原因,這樣去做行得通,相信題主的群眾基礎和肚中實力。


楊永湘203


這與上不上門出診一點關係也沒有,中醫生是靠治的好病人,才有患者。你有本事,在茅屋都有人找。現在也不缺中醫,是缺有真本事的中醫,有些人借中醫之名行騙,自己發了大財,卻把中醫抹黑的不能再黑了。現狀中醫要走出困境,只有一個可行的辦法,那就是要有人牽頭,把經得起療效檢驗有經驗的大夫集中起來,只要大家不保守彼此學習他人長處,集大家力量,中醫的力量就更大了,因為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你花很多時間精力去研究別人懂的東西,別人一句話點到就幫你解決了問題,這就是人才,所謂“四兩撥千斤”就這意思。另外,國家有關部門應對有特殊貢獻的中醫大夫,給予知識產權保護,別人也願意獻出寶貴經驗 ,畢竟那是別人一輩子甚至幾代人心血,有些人講中醫不行,自己不付出不學習 就想得到知識,那有這等好事?並讓他們帶徒,發展中醫事業,讓子孫後代的健康有保障。發現好中醫不難,用患者檢驗便知真假,離開患者來評醫生水平及能力,真的很荒唐。。

說句實話有些專家水平代表中醫,是無能,結果讓人不僅瞧不起他本人,就連中醫也因他背黑鍋。關鍵時刻還是應該請有水平的中醫出來,既解決了問題,又為中醫爭光,現今坐在臺上的有些中醫專家未必就是有本事的專家,而坐在臺下的未必就是是差的?如果不改變現狀,怎麼讓醫學進步?什麼時候不因權威觀點的障礙、什麼時候可以不以貌取人?讓各個領域裡湧現出優秀的人才。


醫林一尹


作為一箇中藥從業人員來說,我覺得這是最好的,讓醫歸醫,藥歸藥,專業的人從事專業的的事,就我從事中藥行業這麼些年,見到太多的中醫不懂中藥,太多的中藥採購人員不夠專業,造成了價格決定藥品質量的情況,因為不懂,你只能比價格,而價格是衡量中藥好壞最不穩定的一方面,就連中藥藥典的出臺,以及現行的的中藥檢測的管理辦法,都是外行指導中藥內行的人想出的辦法,最不著調的辦法……一個方子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能起不同的作用,對什麼樣的人有用,什麼樣的人沒用,這些沒研究明白,更別說一個方子裡面各味藥起了怎麼樣的互相作用才達到了治病的效果,這些就更不明白,這些不一個本藥典就能說明白的,那中醫也太簡單了……我想說的,比一本藥典還多,沒辦法,不想再多言……外行指導內行,早晚會被作死……中醫藥治不好病,就是藥典的原因……


祁昌飲小張


這是操作起來其實不簡單。首先醫生上門服務以現在的工價普通家庭可能不願意承擔,我家娃把自己鎖房間幾次,去附近請了鎖匠來開,兩分鐘左右,收費50~100,那麼請個醫生上門一次,時間大概半小時~一小時,收費100~200,你能接受嗎?還是自己去醫院排隊吧。如果錢少了醫生說我還不如回單位上班呢,好歹扣完五險一金還有五六千(工資參照基層鄉鎮醫院,因為私人診所收入更高)。另一方面站在醫生角度來看,現在環境不好,醫患誰也不信誰,上門服務風險很高,目前肯上門服務的都是熟人。其實鄉鎮醫院早就有醫生業餘時間上門看病打針賺外快,只服務熟人,不然一出事打個官司辛苦十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爺爺從七十八開始到九十六去世經人介紹請了一鎮醫院醫生上門服務(我們表示出了任何問題自己負責,與他無關,並願意立字據,醫生說不用立字據),有事一個電話就到,態度好,細心,醫術也好,診斷出大病要住院還會幫忙聯繫,相處了近二十年,感情就像一家人,鄰居都說我爺爺多了半個兒子。


大象6387


醫 藥分開。很好。嚴格控制藥店不賣假藥,分量足。

這樣國家就好管理。

中醫診費800 400都可以。你收1萬有人認可也可以。定價2萬沒人看病也沒用。

關鍵是給中國人留一條健康之路。

徹底恢復中國人的健康需要20年。

一顆樹。樹根爛了(1歲癌症腎衰),樹梢幹了。

樹要恢復到枝繁葉茂。需要時間。


用戶102981321592


中醫發展要百花齊放,各師各教,加工大同小異。現釆現加工,祖國天大地大,地方萬物生成,飲食千奇百態,所以要有抓有放,不能一刀來,教師和師父有哪樣出有區別?學生和徒弟有哪樣區別,師父帶徒弟邊教邊作,老師帶學生先學書上知實,再實習。老師教學生是12345678成不成才是你的事,反正我拿國家工資,家父及師父帶徒弟是成12345678的反面,正好是哪樣,我沒讀書,父望子成龍,師父望長江後浪推前浪。位位都比師父強。有些處方加經驗是不會外傳的,加上現在法律和法規有沒有不全之處,我不知道,我鄉鎮有位中醫,要外出採藥半夜回家,三更出門是長事,加工藥時也是晚上11點以後,方圓幾公里人哪個都知道,再來說一下來歷,是地道祖傳,當初兄弟都要傳下手寫處方,病歷等兄弟出人命了,哥哥小時候開學,採購藥品加工,父親母親親傳,弟弟小時候跳皮,加上讀書,時學不時學,父親去世,晴天霹靂,書到用時方知少,各自組家,就出現前面我說的,談一下末來吧,他老兄的兒子早N年讀了醫學本科四年,讀研時大死不讀,家裡把家族親朋好友請來,說了好多天,沒說通,現在小夫妻倆一年幾百萬一年,當醫生會有怎麼,因該要哪樣,我不知道,他們整個家庭有一個女兒在學和當幫手,哪是哪樣了,照顧老人,哥哥再三再三叮嚀。在我們哪裡成段子,當初你死我活,現無人學。


謝仲書612


醫改多麼希望是這樣的結局,因為醫者的本質是看病,是醫術.技術體現出來的白衣天使,他們吃的是醫術.技術飯,好的醫者自然找的人多,飯也就吃的好一點,醫術.技術不好的也就自然吃的歪一點,或者會自然去找其它飯去了。醫者是社會的財富,是讓人尊重的職業。是開多少藥拿多少錢讓醫患之間產生的主要矛盾。

審批大廳是給老百姓辦事的機構,現在很受廣大群眾所喜愛,辦事快了,不多跑部門看臉色了,對政府的信任也就增強了,醫者是醫療機構,是為老百姓看病的國家寶貝,他們承載著人類健康的使命。如果醫改象審批大廳那樣讓老百姓喜愛,該多好啊,中醫館(醫術,技術),西醫館,(外,內等醫術,技術),看病是醫術技術的體現,醫者是國寶,而藥只能是市場條件下的商品,醫藥只有分離才能體現醫者的真正價值,也就是說醫者只知道看病開藥,不知道拿藥的藥店,靠市場監管對藥的質量等等做出認定,等等等等的改革需要多部門的支持。


81健康工作室460


不行。以前人口是不流動或極少流動的,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鄉里,連個歪念都不敢想,因為祖祖輩輩都在一起,想逃都逃不了,“黑人黑戶”是無法安身的;但現在,交通發達,真是一個跟頭就十萬八千里了,追逃成本太高,經常只能看著其在眼皮底下逃之夭夭,所以,只能從源頭抓起,即加強管理,要設一定的門檻,要有入門的通行證,要看好門,這樣,也能控制歪念,別變成人人都想著“順手牽羊”、幹了壞事一走了之;法律法規要與時俱進,更要強化法制意識,讓人人都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這樣,人人才有可能安居樂業,而不像之前的黑惡當道,除了那麼久都只是動了他們的皮毛。


陰柔玉兔


這顯然是行不通了。因為時勢易也。

第一,醫生的精神面貌變了。現在的醫生因為不像從前那樣全部由國家撥款,有了賺錢的壓力,所以開方什麼的就有經濟方面的考慮。若上門出診,對於治療更不易監管,那麼大處方,非合理用藥就更難控制了。

笫二,患者的精神面貌變了。以前農村人知識匱乏,維權意識差。現在時代的進步,讓醫生望而卻步,使每一次出診都是一次冒險。

第三,制度變了。以前的規範鼓勵醫生出診。現在需要各種檢查等。不再是一個藥箱就能放下所有器具和藥品的時代了,醫生已經沒有出診的條件了。

講一個類似的問題吧。若實行以上制度,看看保健品的售賣就知道是不是可行了。


明鏡心81697889


歷史是往前發展的,決不可能倒退。

以前所謂好的東西,到如今也不一定適用。那醫生下鄉上門,只能是歷史,實現不了。

要說要改變,只有競爭。

要讓醫生去行政化、評級化,全憑醫技生存,無論中醫西醫。醫生要老百姓評判,以療效說話。

將醫生資源合理分配,分片包乾。每片放若干醫生,合理競爭,優勝劣汰。同時實行,師傳徒,搞好傳承。

說實在的,醫生應當是個小眾化的職業,沒必要搞高樓大廈,成千上萬人擠一堆,還易感染。

政府只能起監管作用,不能參與及分成。

而在縣、省建大醫院,集中優質人才專門解決疑難雜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