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按查史和布政史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李振亮6

首先糾正一下錯字,應該是

“按察使”和“布政使”;其次,這兩個職務明朝就有,清朝是順延明制而已。

按察使始於宋朝的提點刑獄司,著名的《大宋提刑官》宋慈就是擔任的這一職務。元朝將其改為肅政廉訪使司,明清兩朝稱其為提刑按察使司,簡稱臬司;其主官為提刑按察使,簡稱按察使,正三品。臬司掌管一個省的刑獄訴訟案件,同時對地方官有監察之責

而布政使,則起源於元朝的行中書省(即省)制度,明朝要去元朝化,所以將行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藩司,主官為承宣佈政使,簡稱布政使,正三品。明朝的布政使就是一省最高的行政長官,與臬司、都司合稱“三司”。清朝時加以巡撫、總督轄制,成為其屬官。

對比今時,可以得出結論:

清朝的按察使相當於如今的省紀委書記兼法院院長,布政使相當於省長,兩者都是省委常委,但都需要接受省委書記,也就是巡撫的領導



青言論史

先指出一個小小的問題,在正式表述上,布政使司在前,按察使司在後,原因下面說。

按察使和布政使都是清朝官職稱謂。按察使掌管的衙門正式的稱呼是按察使司,簡稱臬司。布政使掌管的衙門正式的稱呼是布政使司,簡稱藩司。清初時這兩個官都是正三品,是巡撫的屬官,屬封疆大吏之列,相當於現在的正省長。

按察使司衙門掌管一省的刑名,就是公檢法系統。清朝時地方上沒有司法權分立一說,公檢法一家,最高長官就是按察使。由於古時掌管刑名的機構叫做“陳臬”,所以按察使衙門也被稱之為“臬臺”,主官簡稱臬司。按察使這個職位在今天大體上相當於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就是《人民的名義》裡的高玉良那個官。

布政使司衙門掌管一省民政和財政。負責救災、賑濟、錢糧徵收和全省財政支出。布政使司衙門相當於現在的省政府,簡稱藩臺,布政使簡稱藩司。

清初,由於布政使司的工作繁重,在江南省、陝西省、湖廣省設兩個布政使。後來,江南省分為江蘇和安徽兩省,陝西分為陝西和甘肅兩省,湖廣分為湖南湖北兩省,布政使司才又恢復為一省一個,但級別改為從二品,高於按察使司。從此,布政使司雖仍與按察使司平行,但官員的職務上高於按察使司,成為封疆大吏升遷的一個獨立的臺階了。在表述上,通常布政使司在前,按察使司在後。

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上級是巡撫,就是省委書記。他們平時的工作要向巡撫負責,公事上要以巡撫的意志為轉移。但他們有直接向皇帝上折的權利,對巡撫、總督以及屬下的道、府、州、縣各級官員不滿可以直接具折糾參。尤其是布政使,由於按分工,全省道、府、州、縣各級官員的考績、外放和出缺由布政使負責,所以他們品級雖然不高,但在省裡也是起居八座,威風八面。即便是比他們官大的巡撫、總督也要給他三分薄面。

清朝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與總督、巡撫一樣,都有兵權,戰時可以帶兵,只不過要受巡撫節制。


國史館

按察使類似於省紀委書記加公安局長加檢察院院長加法院院長,主管一省的公檢法,巡查考核吏治。

大宋提刑官宋慈,官職是提點刑獄司,到了明朝就叫按察使,

布政使專管財政,人事,人口,行政,類似於省長,

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是從二品,級別相同,稱藩臺,臬臺,加上都指揮使,就是明朝地方三個同級別的機構,三司互相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