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2019年是“滑年”,是什麼意思?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新大風歌


滑年又可叫黑年,啞年,盲春年,寡婦年,意思就是從陰曆看:從正月初一起到臘月三十盡止,兩頭都沒有見著立春這個節氣,以陰曆看是陰曆年內無立春,無春的意思。古人重陰曆,也重立春,因為立春是一年四季之始,是24節氣之始,是干支歷之始,在陰曆年內不見立春,便有不祥之兆,少年懷春,無春可懷便被認為對女人不利,不宜婚,婚即成寡婦,故稱寡婦年,這是迷信說法,不可信。說是滑年,即將立春滑前滑後了,還有理據。僅僅據此,對農業是不會造成大影響的。不是真正的無立春,只是以陰曆看,立春下是提前就是延後了,立春一樣有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我國陰陽曆同用引發的矛盾。

陰曆即太陰曆,是以月亮朔望圓缺為週期規律制定的歷法。月亮盈虧變化週期時長為29天12時44分,天數要計整,所以月大3O天,月小29天,有時一年12或13個月,會有7個是大月,朔就是月初一,望就是月十五。一年12月是354或355天。陰曆體現的是月亮朔望盈虧的變化。

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太陽運行規律制定的歷法。地球自轉同時,也繞太陽公轉,公轉一週時長366天5小時58分46秒,這就是太陽曆年的標準時間,天要計整數,所以平年陽曆是365天,四年一閏年,閏年就366天。太陽運行規律,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及冷熱寒暑之不同,我們的祖先便依太陽運行規律特點,創造性地創造了24節氣,以便於農民掌握利於農耕安排農事。24節氣是依太陽運行特點制定的,從陽曆看24節氣,是相對穩定又有規律的,每年每次節氣日期前後誤差不有一天,不如陰曆大。由於陰陽曆是兩種不同的計算曆法,年天數誤差有11天之多,為使陰陽曆差不太,陰曆就採用閏月辦法,三年一閏,19年七閏,陰曆閏月,會變成一年有了884天,因為閏月,而使24節氣從陰曆看,變化更大,以立春看,會出現無春年,或雙春年。無春年是頭尾不見立春,雙春年是頭尾都見有立春。其實,從陽曆看,立春都是多在2月4、5兩天。所以從陰曆看節氣,測農事吉凶好壞缺乏理據,不準,也不要太過相信。迷信是會害人的。





樹德漢碩


在農村,針對年頭的好壞有很多說法,這些說法都是從以前的時代經過人們口口相傳而流傳到今天,因為以前的年代,氣象預報不發達,人們對未來的天氣形勢變化很關注,因為在古代種地天氣對農業莊稼的收成影響很大。所以人們常常尋找一些自然節氣與莊稼收成之間的關係。就形成了一些說法和諺語。

滑年的意思是說在陰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的節氣,這樣的年頭稱為“滑年”,因為我國一直採用著陽曆和農曆兩種曆法,立春的年頭基本是固定時間,但是農曆的月數和天數是變化的,所以人們為了達到陽曆和農曆之間的協調同步,採用了置閏的辦法來協調。就比如2019年來說,由於立春是在2018年的臘月三十,所以導致了在新的一年2019年沒有立春。人們就稱呼這種無春你年是滑年或寡婦年。

普遍的觀念中,人們認為“滑年”年景會不好,也有說“滑年”不宜婚嫁、生孩子的說法。同時還有說“寡婦年倒春寒的說法”。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春天是一年的四季之首,人們認為春季就應該是播種的季節。無論是莊稼還是人類繁衍。所以既然沒有了春天那麼自然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就有了滑年農業生長不好,年頭不利的說法。

其實,這些推斷都是沒有什麼根據的說法,只是源於人們對一些年頭的喜好,人們比較喜歡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頭,把這樣的年頭稱為“雙春年”,同時還比較喜歡立春正好在農曆的大年初一,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百年難遇歲交春”。

其實造成了這麼多種年頭的說法,只是因為我國實行了兩種曆法的原因,曆法都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所以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說法,也不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和種植。

農村老人說2019年是“滑年”,是什麼意思?對農業有什麼影響?你們那裡有這種說法麼?還有那些關於滑年的說法?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對於農村所說的“滑年”,身在農村的人可能都不太陌生,所謂的“滑年”的定義,就是一年兩頭沒有“春”!

也被稱作是“黑年”,因為在年頭和年尾沒有“立春”的節氣,春乃萬物之始,所以沒有“春”又被稱作是“滑年”,相對於其他年份的“兩頭春”形成對比參照。

“滑年”寓意不是很好,對於農作物以及農業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這是很正常的,農村說法“滑年”結婚不好,也是這個意思!

只是個人觀點,希望有所幫助!



百里尋芳


簡單一句話:看曆本預測天氣,說他瞎說,沒跑的。

因為從春節至今已經有過三個帖子談這個觀點,這裡就不重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