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吃人簡史,一段不被提起的歷史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中國人因為乾旱、洪水、蝗災、暴政、暴民等天災人禍,經常發生饑荒,特別是王朝交替的戰亂時期更是災禍不斷。“吃人事件”在中國歷史上史不絕書,如“易子而食”、“人相食”,《史記》、《新唐書》、《資治通鑑》、《明史》等史書都有詳細記載。從西元前205年到1930年,正史記載中國歷史上共有118個時期發生過人相食的記載,這還不包括稗官野史的記載。

為什麼我要單提唐代?因為張巡。

安史之亂時,張巡任真源縣令,雖官職低微,卻毅然起兵守城,守雍丘十餘月,戰六十餘日;守寧陵兩月,大破賊將楊朝宗;受睢陽十餘月,前後大小戰有四百餘次,斬敵將數百名,殺賊卒二萬餘人。睢陽城陷後,張巡與許遠、姚門言、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

唐末吃人簡史,一段不被提起的歷史

張巡是我初讀史時最敬佩的人,“以兵九千守雎陽城凡週歲,拒賊十三萬兵”,忠義無雙。但是讀書多了之後,我才知道這場戰爭背後比大家想的更為殘酷。睢陽守城十月,全城人口從三萬人降到破城時的四百人,多是被士兵吃掉的。

“(張)巡士多餓死,存者皆瘦傷氣乏。巡出愛妾曰:‘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眾,寧惜一妾而坐視士飢’乃殺以大飧,坐者皆泣。巡疆令食之。遠亦殺奴僮以哺卒,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遺民止四百而已。”(《新唐書》)

張巡守睢陽,食盡而食人。不說現在,即使是當時也是遭到了極大的非議,險些連褒諡都沒拿到。但那種環境是不能以尋常道德準則來評判人的,我依然不認為張巡有錯。

“賊平,廷議褒錄,議者以食人而欲詘之,國家崇節報功,自有恆典,詘之者非也,議者為已苛矣。雖然,其食人也,不謂之不仁也不可。”(《讀通鑑論》)

唐代其他因大旱、饑荒食人的事情我就不再贅述,真正讓唐代食人達到巔峰的,是唐末的黃巢之亂。

唐末吃人簡史,一段不被提起的歷史

黃巢曾於長安科舉落榜後寫下名篇,《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僖宗廣明二年,黃巢終於帶叛軍殺進了長安。但長安當時多年未農耕,空城無糧,黃巢便下令士兵殺百姓,以石磨碾碎骨肉,烙餅而食。

“賊圍陳郡三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俄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舊唐書·黃巢傳》)

之後李克用帶兵討伐,黃巢於中和三年撤出長安,敗走陳州。結果陳州守將趙犨(chōu)是條漢子,打了一年黃巢都沒能打下陳州。期間面臨糧草短缺的問題,黃巢大手一揮造起數百巨碓,磨人肉。

“人大飢,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新唐書·列傳》)

“巢益怒,營於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鹹被其毒。”(《資治通鑑·第二二五卷》)

唐末吃人簡史,一段不被提起的歷史

黃巢縱軍吃人是唐代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前後吃人數量已無法統計,但黃巢軍隊人數就有20萬以上,食人數可想而知。

最後肯定有人想問人肉到底是什麼味道?同樣在唐代另一個人早就回答過這個問題,河中節度使張茂昭割據藩鎮、吃人無數,到京城後有人問他,他答曰“人肉腥而且肕(筋道),爭堪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